运用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做好群众工作
2012-08-15谭东华刘宇赤
谭东华,刘宇赤
(中共岳阳市委党校,湖南 岳阳 414000)
做好群众工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前,面对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嬗变,做好群众工作,一方面需要继续保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和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则需要适应群众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推动群众工作创新。
一、做好群众工作应当有所坚守
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应坚守本质,捍卫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变。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执政的坚实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带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取得的。当今时代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与过去相比,今天我们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财力大大提高了,我们掌握的各方面资源大大增加了,我们可以运用的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但我们必须牢记,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应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1]
第二,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的讲话中也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3]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过去、现在和将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根本所在。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和深刻调整,面对千头万绪的群众工作,能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抓住了群众工作的核心。
第三,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党的群众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服务群众的工作,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4]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是应该做人民老爷还是做人民公仆,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是毛泽东同志过去多次讲过的。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5]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公仆意识,培育公仆精神,通过到位、优质的服务来满足群众需求,获取群众认同、赢得民心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不断创新
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给群众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是社会阶层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原来“两阶级、一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还出现了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同我国的工人、农民一样,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同时,社会阶层的变化产生了新的不同利益诉求,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实事求是地认识当前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充分了解其价值取向和心理态度,是提高好做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现实需要。
二是群众利益诉求分化。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在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根本利益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各阶层具体利益呈现出分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益诉求多样化,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有上学、看病、房屋拆迁等问题,也有干部作风不良、分配不公、效率不高等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和层面;二是利益诉求差异化,不同时期的人民利益诉求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存在差异性和层次性。如何正确认识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协调好各个阶层利益关系,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突出问题。
三是群众的流动性加大。改革开放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就业形势的多样化,人民群众的流动性加大,人们不仅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而且随着户籍、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为我国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流动空间,人们的自由流动已司空见惯。不管是在城乡之间,还是城市单位之间,人们的职业和身份经常变动。人民群众流动性的加大无疑增加了群众工作的难度,对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是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渐增强,政治参与热情越来越高,不少群众开始主动地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用法律维护个人权益以及公共利益,实施社会监督、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等等。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这种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方法,努力提升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管理更加开放包容、更加科学有效、更加充满活力。
第一,适时调整群众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群众工作纷繁复杂,只有抓住群众工作重点,才能推动群众工作进步。为此,要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下始终关注并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就是:(1)增加人民财富。将创业作为富民之基,整合一切要素,利用一切资源,激活一切民间资本,进一步落实创业政策,完善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热情,推进全民自主创业。让全民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真正使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2)改善人民生计。各级政府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包括群众最关心的物价、伤病、灾害及社会保障等具体问题,除了临时性的救助之外,就是建设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作为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手段,是确保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改善民生的有效方式。要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等社会事业建设,逐步实现“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3)维护人民权益。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民意沟通、诉求表达、便民利民等各项机制,让人民群众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更深层面和更多形式上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群众说话有地方、说话有效果。(4)保障人民安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严厉惩治官员腐败,切实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消除群众心中的不满情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二,不断探索群众工作的形式和方法。现在各级领导干部普遍感到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问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在继承一切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方法。(1)依法依规依政策做好群众工作。新时期群众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约束性严,绝不能无章可循、感情用事。近些年来发生的许多干群矛盾,包括激化为大规模群体事件的案例都表明,一些政府的决策并没错,一些干部的出发点并不坏,最后事与愿违,就是没有按法规、按政策办事,教训极其深刻。(2)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事,各种社会组织要实现目标,总是离不开人,也要做群众的工作,就是群众自己也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问题。因此,要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协同、群众共同参与的总体格局,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与职能,齐心协力,共同做好群众工作。(3)运用媒体做好群众工作。媒体是社会舆论的载体,是沟通信息的渠道,是联系党群干群的纽带,也是重要的宣传机器。过去我们的宣传工作有“假大空套”的现象,有“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有“居高临下”的现象,群众对这种政治说教失信、甚至反感。而今天,我们又看到另一种现象,则是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在很多复杂情况下、在很多突发事件面前,主流媒体哑然失声,小道消息满天飞,人民群众很迷茫。我们要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理直气壮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理性地分析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客观公正报道各种新闻事件,让人民群众遵守道德规范、了解事件真相、消除不满情绪,化解社会矛盾。(4)实用灵活做好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种形式,它既要求具体的方法,又追求实际的效果。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对象不同,方式方法也应当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摸索、去总结,并且灵活运用。比如重心下移“一线工作法”,即工作在一线开展,作风在一线转变,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形象在一线树立;群众当家的“民主管理法”,包括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经济社会事务;可敬可学的“示范引导法”,以党员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带动群众,以先进典型引导群众,确保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职能转移的“基层主体“法,发挥基层党组织、非政府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在做群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确保力量在基层集聚,矛盾在基层化解。
第三,努力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群众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工作上、能力上强不强的基本标准。从目前情况来看,改进群众工作,特别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1)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无论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进程,还是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要求来看,当前我们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增长的速度长期处于高位运行,泡沫与通胀的隐患不可忽视;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对外的依存度增加,承受国际大市场风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这是做群众工作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2)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思想政治工作曾是我们团结群众、发动群众、联系群众的看家本领,现在不少干部已经不愿用、不会用、甚至不屑用了。人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善于与群众沟通交流,做好和风细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体现了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3)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各种矛盾,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这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也是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体现。各级干部、各层次管理者应当正确认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综合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处理群众工作中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对于敏感问题,要有预判;对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要有预案,防止凭经验办事、被动应付了事,真正具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4)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面对网络等新媒体已覆盖城乡各个角落,覆盖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新形势,如何运用新媒体,对我们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现代管理者、各级党政干部都必须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比如,搭建网络舆情中心、网络信息安全中心、党务政务一信通等新型党群沟通载体,建立政党网站和领导干部个人博客同广大网民进行快捷沟通,以电子邮件、微博、QQ、MSN等通讯手段保持同特定群体的常态联系。把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既有所坚守,又不断创新,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要求。有所坚守就是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创新就是适应新情况、探索新规律,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活力和动力。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2-24.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2-24.
[3]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