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方化——以绍兴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为例
2012-08-15雷泳仁
雷泳仁
(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浙江绍兴 312000)
·哲学与思辨·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方化
——以绍兴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为例
雷泳仁
(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浙江绍兴 312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方化,有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向深化、实化。地方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方化的重大举措。绍兴是具有2 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绍兴案例,探析地方核心价值观凝练和建构的价值旨归、基本思路、主要内涵和路径选择,并就地方核心价值观凝练和建构必须处理好的若干关系提出对策思考,具有典型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地方化;凝练;建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提出以后,随之出现了一个地方化的问题。只有通过地方化,才能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向深化、实化。所谓“地方化”,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贯穿于地方发展之中,在地方上落地生根。在前段时间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凝练和建构地方核心价值观,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方化的重大举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绍兴市于今年初启动了凝练和建构“绍兴核心价值观”的工程。通过绍兴核心价值观凝练和建构的个案分析,可以提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方化的认识,推动其地方化的凝练和建构进程。
一、地方化动力:绍兴核心价值观凝练和建构的价值旨归
核心价值观对外是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对内是一面闪亮的精神旗帜。价值观作用于全部社会领域,而社会领域本身是分层次的,因而渗透于社会领域之中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层次性,每个层次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功能。
大体说来,价值观在形式上表现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价值观的“物质层次”,是指人们在物质建设和物质生活层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选择和倾向;第二个层次是价值观的“共同体层次”,指的是人们在群体生活和公共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偏好;第三个层次是价值观的“主体精神层次”,即人们在抽象的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的追求[1]。与三个层次相对应,价值观执行着三方面的功能,即推动物质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与繁荣发展文化的功能。绍兴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三方面的功能。
(一)为推动绍兴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观念,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深厚动因。马克斯·韦伯曾说:“不是思想,而是利益(物质的和思想的)直接支配人的行为。但是,观念创造出的‘世界图像’,时常像扳道夫一样决定着由利益驱动的行为的发展方向。”[2]改革开放以来,绍兴所发生的一个最深刻的社会变化,就是价值观念的变化。破除了“阶级斗争为纲”、“贫穷社会主义”的观念,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富裕的新精神,其深层的变化就是回归到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指导,这是近30多年来绍兴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未来绍兴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你追我赶的激烈区域竞争中,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内核,没有一个能够适应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仅靠物质建设,是难以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地区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竞争,而且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竞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地区兴衰的精神前提。而通过本区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可以形成社会成员建设现代化的巨大精神动力以及由这种精神动力所带来的巨大的发展动力。
(二)为绍兴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精神基础
一个地方的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且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除了要有健康的经济发展、良好的社会制度条件之外,还要有一些内在的东西从精神层面凝聚着人心。这种内在的东西就是核心价值观。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面貌,也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变。建立在多种所有制关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自主、竞争、平等、自由、效率、法治这些积极的价值观念,同时种种负面的价值观念也滋生起来。多种所有制经济关系决定着多种思想观念,产生多种价值诉求。特别是市场交换关系,容易诱发一些人萌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些负面价值观念的泛起,加上几千年封建残余观念的影响和西方价值观的入侵,导致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基础上的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功能弱化,带来社会成员价值取向无序,出现信仰危机、作风腐败、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之类严重问题,在一些领域和人群中存在不讲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现象,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思想根源。
绍兴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就是要重建主导价值,进行价值观念的软性整合,克服一切不利于社会风尚文明、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引领生产、生活领域以及其他社会领域的价值追求,在全体社会成员中间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精神基础。
(三)为绍兴建设文化强市铸造灵魂
根据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把握文化发展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绍兴近来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强市建设的部署。
文化强市建设既要发展文化硬实力,也要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硬实力,诸如城乡文化场所、图书、广电、文博等文化服务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而文化软实力,其核心是价值观、道德规范、理论影响力、文化感召力等等[3]。由于文化软实力为文化硬实力的发展提供价值内涵、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软实力渗透于硬实力之中,因此,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对于文化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发展不仅要统筹兼顾,而且应该更加重视文化软实力,而价值观建设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中之重。就整个文化系统而言,如果说承载文化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是文化的“体”,那么价值观就是文化的“魂”。“魂”与“体”相互依存,离开了“体”,“魂”就无所依附,而丢掉了“魂”,文化的“体”就空洞无物。文化的“魂”是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4]。
由于价值观处于“魂”这样的核心地位,在整个文化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甚至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因而,价值观建设对于文化建设来说至为根本。文化强市的核心是价值观强市,文化强市建设首先要加强价值观建设。
二、内容建构:地方化的基本思路和绍兴核心价值观
既要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本质特征,又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是地方核心价值观凝练和建构的基本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地方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不仅不能偏离其基本要求,而且必须以其本质内涵为依据。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概括性、广泛性,如果与地方文化特征相结合,凝练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核心价值观,无疑能富有成效地促进当地群众的认同和践行。
具体来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言,地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建构和国家层面有所区别,应主要从本区域文化精神和时代实践精神特质上进行提炼,在这一点上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其他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各个地方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本质上应该是共通的,但由于这三个方面每一个的内容都极为丰富,而地方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的选择只有几个,给予选择的空间很大,其选择当然要尽量从契合本地区文化精神和实践精神特质着眼,但是更重要的,是选择最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的关键词。
根据这一思路以及上文所述价值旨归,绍兴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务实求真、卧薪尝胆、开放包容、尚文共富”。
1.务实求真。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也是绍兴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特征。务实求真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最高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5]。
同时,就绍兴传统精神而言,不事浮华,惟重稳实,是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品格[6]。务实求真是对绍兴传统“疾虚妄”、重实功的人文精神特质的继承和弘扬。此外,务实也是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主要内涵,绍兴核心价值观把“务实求真”作为主要内涵,体现了践行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意志。
2.卧薪尝胆。把卧薪尝胆作为绍兴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可使绍兴核心价值观以鲜明的区域特色呈现在世人面前。“卧薪尝胆”这一关键词在绍兴家喻户晓,在整个中国广为人知,可谓是绍兴的精神标志,其深厚的精神底蕴,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绍兴儿女,在前些年绍兴提炼的“绍兴精神”、“胆剑精神”中,“卧薪尝胆”也是重要的元素之一。我们现在所讲的“卧薪尝胆”是一种历史价值理念的创造性转化,主要着眼于其包含的反抗压迫、崇尚独立的精神内涵,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内容规定一脉相承之处;着眼于其包含的艰苦奋斗意志品质,有与“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脉相承之处。
3.开放包容。“开放包容”是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和生动体现。今天绍兴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地区多有贸易往来。2011年绍兴实现进出口总额335.0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65.75%。开放包容还特别体现于: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前提下包容多样化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开放包容”契合了绍兴当代发展的实际,更应是推动绍兴未来发展的理性选择和核心价值追求。
4.尚文共富。尚文共富是最能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的关键词。尚文即“崇尚文明”。这里“文明”作为一种观念要素,是从狭义上特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应是高度文明的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崇尚文明,就是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良好社会风尚。
共富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和本质体现。在改革开放之初,共同富裕就被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和发展目标。“富裕”相对于贫穷而言,表征着生活丰裕的程度,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共同”相对于两极分化而言,鲜明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共同富裕内在地包含着公平、效率、平等、团结、互助、自由、民主、和谐等价值理念,是这些价值理念的具体实践[7]。尚文共富是最能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的关键词。
综上所述,“务实求真、卧薪尝胆、开放包容、尚文共富”十六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本质特征,又具有鲜明的绍兴特色。
三、路径选择:绍兴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
确立核心价值观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要让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发挥引导、激励、凝聚的功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一)扎实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各阶层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核心价值观只有被社会各阶层所认知,才能获得内化于心的心理认同;只有内化于心的心理认同,才能推动外化于人的社会实践。扎实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大力组织媒体宣传。要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绍兴核心价值观”凝练和建构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绍兴本地所有报刊要开设核心价值观讨论专区,电视台、电台要播出价值观专题节目。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绍兴本地官方网站开辟讨论专区,动员广大网友参与绍兴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形成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提高核心价值观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使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广泛组织学习讨论。坚持以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把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通过自学、培训、讨论等方式,对全体党员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在机关、学校、社区、村镇、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中,通过座谈、辩论、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绍兴核心价值观”学习讨论。
三是积极组织典型引领。人们对榜样的模仿是道德学习的主要形式。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是传播核心价值观最富感染力的力量。挖掘宣传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先进典型,组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巡回宣讲,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鲜活的榜样,有效引领广大群众的价值取向。
价值认同一般要经历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三个阶段[8]。理性认知是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评价,是价值认同的逻辑起点;情感认同是在人们对核心价值观有了理解后产生的肯定、热爱等心理反应,是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的阶段。如果说媒体宣传、学习教育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那么典型引领就有助于加深情感认同。
(二)扎实开展多种形式践行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融入贯穿
核心价值观建构应以系列践行活动为重要载体,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形式和活动来支撑。近年来,绍兴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许多有益的经验,比如相继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等,都属于核心价值观建设范畴。当前,特别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学雷锋活动、文明餐桌活动、“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等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认真开展起来。年复一年把核心价值观作为活动的核心要求,把活动当作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承载,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各个领域,渗透到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设之中,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从而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现实化。
(三)扎实推进政策调控和制度建设,激励和约束核心价值观有效践行
核心价值观建构要建立在利益调节之上,而利益的调节,一靠政策,二靠制度。
政策是人们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调控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引导性。如果政策调控的方向与核心价值观导向是一致的,那么,这种政策调控就为人们接受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支持。公共政策的制定,要注重社会公正和社会公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平等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核心价值观也才能真正得到普遍确立、巩固和提升。
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激励和约束,通过激励和约束控制人的价值选择和行为选择。好的制度激励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约束消极的价值观和行为;坏的制度激励消极的价值观和行为,约束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要通过设置好的制度有效支持核心价值观建设,注重以核心价值观为取向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这是核心价值观建设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途径。
总之,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和强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政策和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根本出路在于公共政策的调整完善和制度的改革完善。
四、正确处理地方核心价值观凝练和建构过程中一般和具体的辩证关系
绍兴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表明,地方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关键要把握好一般和具体的辩证关系。
各地凝练和建构区域核心价值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和基础。地方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方化实践,是一种具体化。
一是地方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一般”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地方的具体体现,地方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首先应当充分考虑在内容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通和衔接。
二是地方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应充分“接地气”,突出当地的具体情况,在个性化方面做文章。必须从本地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吸收本地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当代实践的价值创造。历史传统价值观念,是区域内民众精神的基本底色,是维系本区域内社会关系的某种精神纽带,是区域核心价值观凝练和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有效地承接地方历史,熔铸地方传统,始终将地方传统价值观念资源的发掘、整理与精练作为重中之重,
如果说重视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可以凸显地方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深度,那么更充分重视地方当代实践的价值创造,就可以凸显地方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风貌。实践是价值观念生产的源头活水。只有“从实践中来”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回到实践中去”,获取群众的广泛认同。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群众创业创新精神勃发,这种精神所内涵的价值理念更值得弘扬。要深刻反映当代的价值创造,就要突出这些现实中形成的价值元素。
总之,地方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建构,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地方具体情况的结合,唯其如此,才能既彰显地方核心价值观的区域特色,又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方化实践。
[1]王增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几个基本问题的审思[J].江海学刊,2009,(6).
[2]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84.
[3]衣俊卿.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1-03-09.
[4]章传家.论当代中国文化的“魂”与“体”[N].光明日报,2011-11-09.
[5]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由简到繁”和“由繁到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两个向度[N].光明日报,2011-08-07.
[6]顾琅川.古越文化性格考略.中国传统文化与越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4.
[7]李忠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科学社会主义,2005,(2).
D64
A
1008-8520(2012)06-0017-05
2012-08-29
雷泳仁(1966-),男,湖北崇阳人,校长助理,史学博士。
[责任编辑:孙 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