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十二五”永州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012-08-15李跃军陈湘纯冯友钊
李跃军,陈湘纯,冯友钊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5000)
经济结构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永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十二五”时期,永州实施“强基础、兴产业、建新城、重环保和惠民生”五大战略,必须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总抓手,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永州必须紧紧抓住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期,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永州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永州通过产业的承接对接,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但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消费需求拉动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总体上制约着永州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三次产业结构整体层次较低
永州是农业大市,虽然近几年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但总体上仍是农业区域和资源粗加工区域的经济结构。2010年,与全国平均水平比,永州一产增加值比重高15.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低12.8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2.3个百分点。
1.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大。当前,永州农业生产还根本未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时有发生的自然灾害依然严重制约永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永州与先进地区和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不够。按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来衡量,世界平均水平在1:1左右,发达国家是3:1,全国平均为0.36:1,永州为0.28:1,与全国平均水平比有一定差距,与世界平均水平比有较大差距。在工业产值中,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仅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2%,全市粮食—食品加工、林果—储存—加工等比例极小,产业内部未形成加工增值的良性循环。粮食、油茶、柑橘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农民从家庭经营中得到的收入增长依然缓慢,出现了农业比重居全省首位而农民收入居全省第9位的不正常现象。
2.工业化水平低,效益不高,优势行业的地位需进一步增强。2010年,永州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7%,虽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点,但仍居全省十四个地州市第13位,低于十四个地州市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永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7.16,虽比上年提高21.3个百分点,但与全省十四个地州市的平均水平257.46相比,仍低20.3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烟草、造纸、化工、建材、汽车、医药等优势产业,近年来虽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0年实现增加值135.58亿元,但其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1.1%,其中,代表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还不到1%,与先进地区比仍有较大差距,优势产业的地位需进一步增强。
3.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缺乏带动作用。近年来,永州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后劲严重不足。2010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增速分别低于同期第三产业和经济增长0.7和2.1个百分点。作为现代服务业当中的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服务以及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更是相当滞后,严重影响经济运行的质量。2010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2.5%,高于十四个地州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而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低于十四个地州市平均水平3.6和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115.6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3.7%,低于十四个地州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较大
1.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城镇。2010年农村通水泥(沥青)公路的行政村的比例为76.3%,与城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6.3%,比城镇低30.3%个百分点。除此,农村卫生、娱乐设施,以及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与城镇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城乡产业经济效益差距明显。永州农村人口是城镇1.83倍,人均耕地少,93%以上为丘陵地,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比较效益长期落后于二、三产业。
2.城乡资源配置不当。首先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当。城市经济效率高,形成“马太效应”,使农村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集中,农村本就不多的资源更加匮乏,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困难。其次是资金资源配置不当。一是政府财政投入城乡差距较大。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总计132.56亿元,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为24.23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18%。二是城乡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差距明显。2010年全市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498.26亿元和266.34亿元,城镇是农村的1.87倍。
3.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较大。从居民收入看,2010年永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41元,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多9980元,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97倍。如果加上城镇居民的各种福利和补贴收入,城乡之间实际收入的差距更大。从居民消费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945元,比农村居民多5994元,是农村居民的2.52倍。可见,生存型消费仍是永州广大农民的消费主流,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尚大,离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三)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强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永州实际来看,消费和投资是促进永州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因素,但近年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相对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一直处于低位运行状态。2005~2010年,永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扣除物价因素)12.7%,低于同期GDP增速0.2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增长的持续性最终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如果没有消费的支撑,不仅会制约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大量生产能力闲置浪费和企业库存积压,投资效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目前,全市总体购买力还较低,消费结构升级刚刚起步,住宅、汽车等数十万元级的“重型”消费所形成的购买能力,主要还是以较高收入群体为主。
(四)城市化水平还比较落后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联,城市化水平落后是城乡结构失衡的重要表现,它严重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经济结构就比较合理,经济发展也快。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世界城市化率平均水平为51%,其中高收入国家为77%,中等收入国家为65%,低收入国家为32%。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46.6%,我省城市化率为43.3%,永州城市化水平为38.8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1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78个百分点,也低于我省平均水平4.48个百分点。若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顾问霍利斯·B·钱纳里的城市化“标准结构”,人均GDP在1000美元时的城市化水平应为63.4%。2010年永州市人均GDP约为1833美元,但城市化率仅为38.82%,相差24.58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可见一斑。
二、“十二五”推进永州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永州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
一是壮大规模做强工业。狠抓大项目,紧紧抓住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扩大招商引资,强化资源整合,开发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发展大企业,壮大企业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联合兼并,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大产业,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同时,争创大品牌,力争“十二”打造一批省级名牌。二是培育特色做优农业。大力推进规模农业基地建设,全面实施粮食千亿产能工程和粮油百亿产业工程,着力建好优质稻、优质烤烟、无公害蔬菜、油茶、水果、工业原料林等规模农业基地,打破地域界限,发挥优势条件,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围绕粮油、果蔬、药材、畜禽开展精深加工,创建一批农业标志性企业和主导品牌,力争把永州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工程,着力将永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全国一流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创造条件,建设一批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提升水平做大第三产业。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文娱演艺等文化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加快发展大商贸大物流,推动各种新型服务业态发展壮大。
(二)调整需求结构,扩大消费需求
针对永州需求结构中投资过强而消费相对不足的现状,首先是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就必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积极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扩大消费群体,增强消费拉动。各级政府应该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解决农村问题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市场化建设,把进步科技引入农民家庭,切实落实农民增收减负的各项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是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积极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研究出台鼓励住房、交通、旅游、健康等消费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品及服务的供给结构。继续清理和规范涉及消费的各项收费政策,严格规范教育、医疗、涉农收费等市场价格秩序。抓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扩大消费需求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把经济增长、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成果体现在居民收入增长上。第三是确立扩大消费需求的产业发展战略。应大力发展符合消费需求结构变动趋势的产业,开展信息服务、金融理财服务、租赁服务、社区服务、家庭个人医疗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拓展消费领域,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四是发挥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调控作用。在居民消费增长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调控作用。在政策和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增加经常性业务支出财政预算,特别是通过增加职工工资来扩大政府消费,进而扩大最终消费。第五是加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加快“农超对接”,健全农村消费市场网络,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
(三)调整城乡结构,提升城镇发展水平
推进永州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必须进一步调整城乡结构。一是加快大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提出把永州作为100~200万人的大城市来培育,永州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以零冷两城区为依托,按照生态新城建设的要求搞好规划,加快实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轴一带一圈”战略,全面推进城镇扩容提质。二是加快推进小城镇特别是中心城镇建设。要加强规划引导,做好中心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特别是要围绕大城市建设,把祁阳、东安、双牌当作中心城市的卫星城来规划建设。以南六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为依托,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工业主导型和旅游商贸型等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把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坚持走优势产业立县、工业经济强县、基础产业稳县、招商引资兴县、承接产业富县、民营经济活县的多样化发展路子,开拓创新,完善机制,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统筹抓好城乡规划修编,通盘考虑城乡重大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产业布局等,使城乡发展实现规划统一、建设配套。要通过规划,引导社会公共资源向小集镇、中心村集中,引导农村土地向大户集中。二是统筹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十二五”期间,永州要全面启动市里确定的300个示范村和13个县级示范片的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批示范村、示范片。要根据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稳步发展中心村,重点建设小集镇,切实加快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三是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建设。未来五年要实现95%以上行政村通水泥路,完成农村60万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配套建设。积极推进低保、救灾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政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通道,支持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为农村人口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咨询、中介和合法权益保护的服务网,创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城乡就业协调的机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