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河北省现代果品业的思考
2012-08-15袁媛
袁 媛
(河北省林业宣传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河北省是果品生产大省,果品业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当前,河北果品业正处在由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型、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生产转变、由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换的关键时期,还存一些制约因素影响着产业整体优化升级。为此,有必要对河北省果品业发展现状与优势进行重新评估,对果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以促进河北省果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现状与优势
1.1 现状
河北省已有3000多年的果品栽培历史,形成了河北鸭梨、京东板栗、金丝小枣等一大批驰名中外的名优果品,现有果树面积160多万公顷,年产果品124亿kg,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果品生产基地之一,已形成沧州的红枣产业,辛集、赵县、泊头的梨果产业,怀来和昌黎的葡萄酒加工业等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亮的特色果品产业带和产业集群。
1.2 优势
1.2.1 地理区位优势 河北地处环渤海、环京津“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生态林业体系”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战略”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京冀一体化和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步伐的加快,区位优势越来越受关注,河北与北京一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现代物流基地、高端休闲旅游基地、绿色健康食品基地正在崛起,已成为国内外果品产业转移的承载体和果品经销的集散地。
1.2.2 自然资源优势 河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国际公认的北方落叶果树最佳适生区,也是多种果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全省现有果树树种103个,品种1000多个,形成了京东板栗、牛奶葡萄、河北鸭梨、赵州雪梨、兴隆红果、阜平大枣、石门核桃、沧州金丝小枣、黄骅冬枣、深州蜜桃等一系列具有传统优势和区域优势的名优果品,果树资源十分丰富。
1.2.3 产业基础优势 河北的梨、红枣、杏扁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桃、葡萄、柿子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共有露露、东方、长城、天丰、天华等果品龙头企业和组织3000多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70多家,初步形成了平原沙地梨,黑龙港及太行山红枣,燕山京东板栗,桑洋河谷和冀东滨海葡萄,冀西北山区仁用杏;石黄高速及307国道两侧果品产业带,太行山、燕山浅山丘陵区果品产业带等“五片两带”发展格局。
2 制约因素
当前,河北果品业总体上仍处于爬坡和攻坚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现代果品业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1 产业集中度不高
很多果品产区在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时,很少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和“特色+规模+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生产仍存在盲目跟风现象,许多县主导产业没有特色,有不少县确定的主导产业很多,产业分散,集中度不够,造成土地、资金、技术的分散,发挥不出地方特色优势,形不成规模效益。
2.2 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
目前,专家服务多局限于某个县或某个点,缺乏与发展现代果品业相配套的科研、生产、培训、服务一体化综合技术服务体系。同时,县、乡两级技术推广人才匮乏,技术服务经费少,培训推广不能及时跟进,一线果农素质提升缓慢,与建设果品业第一强省所需的高产、优质、节本、省力、高效新技术极不匹配。
2.3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财政专项资金对果品业投入,与果品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出口市场开拓等方面投入较少,“供血不足”成为突出问题。同时,果品生产标准较高,投入较大,各级财政虽有用于果品业的发展资金,但数额较小,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农户需要小额贷款,但因担保及手续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获得。
3 建设现代果品业的对策措施
3.1 调整优化布局结构
打破地理行政区划,根据自然生态条件、果树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程度,建设梨、红枣、葡萄等7大果品基地,在太行山、燕山浅山优势产区,重点发展矮化密植高档苹果基地和优质高效薄皮核桃基地,迅速扩大基地规模,提高竞争实力;在平原沙地、燕山山区,发挥资源优势,建设高标准优质梨、板栗出口基地,提高出口能力;在太行山、黑龙港、桑洋河谷和环京津大中城市周围,建设高标准红枣、葡萄和观光采摘基地,实现增产增效。加快发展优势树种和名特优新品种,积极发展设施时令果品,使高中低档果品比例、早中晚熟果品比例、鲜食与加工果品比例更加合理。
3.2 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整合现有科研力量,组建专家服务团队,构建集研发、推广、服务于一体的技术支撑体系。深化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增加经费,提高素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推广活动,逐步构建多元化推广体系。在果品主产区,建设一批涵盖梨、红枣、苹果等主要树种集四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高、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资源利用率高)与两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产加销相结合)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示范园,扩大示范效应。
3.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果园水利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耕作机械、防治机械等新型工具,提高果园机械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气调库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使全省苹果、梨等主要果品采后实现机械处理、分级包装、冷链贮运。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在果品主产区以梨、红枣、苹果等优势树种为主,建立和完善大型骨干良种繁育基地。加强基层病虫害防治机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添仪器设备,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提高综合防控能力。
3.4 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
重点抓好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区域成长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龙头实力,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进品牌化建设,积极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等创建活动,靠品牌拉动拓展果品消费市场。大力发展新型加工业,重点发展葡萄酒、仁用杏饮料、板栗及红枣休闲食品、果汁、速冻果品(罐头)等精深加工业,通过精深加工实现“再造一个河北果业”的目标。
3.5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形成覆盖果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果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果品产地环境认定,加强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环保安全的生产投入品,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追溯体系。改革技术路线,大力推广树体改造和树形改良技术、科学施肥技术、安全用药技术,积极推进矮化密植、网架式、棚架式等现代化栽培模式。
3.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省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加大对果品业的投入力度,完善生产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关键环节改造优化升级。完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积极为果农和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信贷资金,不断促进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落实国家和河北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交通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支持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果品业,鼓励租赁经营、入股合作等多种果树用地使用权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