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我国未来粮食自给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

2012-08-15薛莉娟胡方萌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19期
关键词:劳动力耕地粮食

薛莉娟,胡方萌,吕 迅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保证粮食的基本自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但农业劳动力减少且呈老龄化、耕地减少且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对矿物能源过度依赖、淡水资源短缺、气候复杂多变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国际和国内粮食市场的严峻形势,我国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因此,研究和把握影响我国未来粮食自给能力的主要因素,能为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农业劳动力结构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速度加快;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市,宣告了农民“离土”时代的到来[1]。城乡生活与发展机遇的巨大差距,以及农村和城市的“推拉”作用,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开农业转向城市或非农领域。教育环境与以经济为中心的主导发展思维又营造了只有离开农村才光荣的社会心理氛围,“离土”实际上寄予了农民对改变身份和阶层地位的期待[2]。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衍生出庞大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等农村留守人口群体,由此带来的农村留守问题越来越严重。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等调查显示,全国有8 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包括2 000万留守儿童、2 000万留守老人和4 700万留守妇女。许多地方留在农村种地的农民都以老人为主,农业生产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2009至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等对我国10个省市20个村庄的调查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达30%,农业劳动者的平均年龄为57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显著,且老年人的年龄构成与有知识、懂科技、会经营的现代农民相差太远;而由此导致的农业粗放经营、复种指数降低和土地大面积撂荒现象,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潜在威胁[2-3]。未来我国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必将成为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直接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同时也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女性化。农村已婚妇女由于抚养孩子、照顾家务等原因难以转移出去,农业劳动力性别比例不合理。在丈夫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妇女承担了更多的抚养孩子、照顾老人等家庭劳动,农业生产逐渐变为一种副业[4]。

农业老龄化、女性化分别从年龄与性别上反映出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失衡的状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加快,这两大趋势会更加明显。农业劳动力的老年化和女性化是影响我国未来粮食自给能力必须考虑的因素。

2 耕地资源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而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对粮食有效供给起着最根本的约束作用。耕地面积的变化和耕地质量的优劣影响着粮食生产的波动,从而影响了粮食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水平。

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正在全国各地快速推进,耕地资源日益受到工业和城市用地的“竞争性抢夺”[5]。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的趋势不可逆转,近年来每年净减少耕地数十万公顷。

耕地资源流失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实质上造成耕地资源大量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经营低效或无效最终会导致耕地资源向效益较高的非农化利用流动。例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土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物质投入能力及社会经济条件最终吸引资本大量涌入,使得这些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群、工业群和港口群,由此导致了大量优质高产耕地资源的流失。

此外,耕地资源退化严重也是导致农业产出下降的重要原因。耕地退化主要是指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使耕地质量降低和数量隐性减少的现象。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以及不合理的灌溉等,以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有机质含量减少及土壤盐渍化等,再加上地区单一化、规模化种植农作物,使得生物圈失衡,病虫害严重,这些都会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另外,国家政策对土地质量也有影响。这当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国家正在实施的土地整理活动。土地整理尽管旨在希望获得大面积平整的土地,但是在实施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却破坏了原有土地的土层结构,熟土与底层土壤的交换导致土地产出在3~5 a之内都难以达到原有的水平。耕地资源退化严重的现象,实质上等同于耕地资源数量的隐性减少,这同样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原因。

3 过度依赖矿物能源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作物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们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我国每年的化肥使用量是5 400万t以上,主要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其中氮肥使用量为3 300万t以上。从作物种类来看,化肥过量使用集中在蔬菜和果树上,其占总肥料用量的比重高,如蔬菜的氮肥施用量占20%以上。

我国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30%~50%,但化肥对农作物增产的作用又是有限的。黄宗智在《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中分析说,20世纪后半期广为称道的“绿色革命”(科学选种和使用化肥),其粮食年增长率充其量只不过2%~3%,必须20~30 a才能把产量提高一倍。因此,对矿物能源的过度依赖也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生产农药、化肥需要耗费大量的矿物燃料;原料、肥料、农产品的运输也需要耗费矿物燃料;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设施化的发展,要求现代农业通过高耗能(机械、燃料、电力等)投入来维持高产出,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矿物能源。于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得不依赖有限的矿物能源。然而,我国的矿物能源并不能实现自给,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以石油为例,2010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跃升16.2%,达到创纪录的25 367万t,石油进口依存度约为60%[6]。在国内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在国际生物能源新战略的促动下,中国也开始尝试进行生物能源的研发和制造。在这样的社会发展格局下,粮食安全与自给也就必须解决由新能源开发可能带来的对粮食的巨大需求问题。粮食生产等对矿物能源的过度依赖必将造成严重的负外部性成本,使得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矿物能源不能自给而受制于人,没有矿物燃料的完全自给就很难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 全球气候变化下我国农业的脆弱性

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行为,其中最重要的表现便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持续排放而导致全球平均温度的增加,且变化速率和趋势前所未有,严重影响了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变暖(如增暖可能使作物的病虫害的地理范围扩大)对作物生长有害,更重要的是农作物种植不仅取决于温度条件,也受土壤、水分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制约。由于水分条件的不确定性,加上较高温度还会促使作物徒长和缩短灌浆期,中纬度主要产粮区很可能减产,而中国大部分地域处于中纬度地区,这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农业生产。若无降水量的增加作为补偿,则主要粮食作物将减产。温度每增加1℃,玉米平均产量会减少3%;小麦也将由于水分条件恶化而减产;晚稻则由于生长期缩短而严重减产。此外,最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的地表水显著减少,地下水超量开采,供给也日益减少,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生产[7]。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研究报告《气候变化,水和粮食安全》中指出,气候变化将在未来数十年对用于粮食生产和农作物生长的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粮食减产。

此外,对农业而言,全球变暖对农业的若干重要影响中,知之最少的是极端气候的可能变化,如干旱、暴风雨、干热风、冻害等的强度和频率变化。降水频率和分布的变化较难预料,但升温结合旱涝变动已经构成对农业的严重威胁。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气象灾害有范围逐年扩大、发生频率不断提高的趋势。我国农作物常年受灾面积超过4 667万hm2,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成灾率50%左右,因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损失粮食约500亿kg,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亿元以上。其中,旱灾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大灾种。近5 a农作物年均因干旱受灾面积约1 933万hm2,其中成灾面积1 067万hm2,绝收面积约193万hm2,分别占各种自然灾害农作物总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的47%、49%和41%。因旱灾年均损失粮食195亿kg以上,占因自然灾害损失粮食的50%。另外,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呈波动上升趋势。近5 a农作物年均因洪涝受灾面积达867万hm2,其中成灾面积达460万hm2,绝收面积达127万hm2,分别占各种自然灾害农作物总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的21%、21%和27%。因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粮食105亿kg以上,占因自然灾害损失粮食的28%[8]。

5 结论

影响我国未来粮食自给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第一,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问题严重,现在谁在种地和未来有多少人种地的问题是影响我国未来粮食自给能力的重要因素;第二,耕地数量面积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必将影响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第三,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误区,导致对矿物能源的过度依赖,动摇了粮食生产的基础,势必影响我国未来粮食的自给;第四、气候变暖、水分条件恶劣、极端气候、淡水资源短缺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必须认清农业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本质,国家政府需出面承担责任,提供普及型制度性保障,加大农业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保护耕地资源的基本国策,为粮食生产提供基本的土地资源;对“三农”相关政策的实施必须要在充分考虑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以及粮食安全状况影响情况的前提下进行。

[1] 孙庆忠.离土中国与乡村文化的处境[J].江海学刊,2009,(4):136-141.

[2] 刘 强.要让农民成为一种自豪的职业[N].农民日报,2011-10-20.

[3] 朱启臻,杨汇泉.谁在种地——对农业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2-169.

[4] 吴海胜,张姝弛.关于农业女性化的文献综述[J].农业开发研究,2008,(2):9-12.

[5] 蔡运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耕地问题[A].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宣教司等.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田春荣.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1,(3):15-25.

[7] 蔡运龙.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J].地理学报,1996,(3):202-212.

[8] 夏津县农技站.近几年主要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EB/OL].http://www.xiajinny.gov.cn/E_ReadNews.asp?NewsID=1075,2009-11-16.

猜你喜欢

劳动力耕地粮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保护耕地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