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演奏分析
——以《锈金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
2012-08-15梁海景
左 峰,梁海景
(1.咸宁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2.温泉中学,湖北 咸宁 437100)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演奏分析
——以《锈金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
左 峰1,梁海景2
(1.咸宁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2.温泉中学,湖北 咸宁 437100)
王建中是我国当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本文从创作背景、演奏方面分析了王建中钢琴改编曲《锈金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总结了王建中作品创作的特征。
钢琴;演奏;分析;创作背景
王建中,生于1933年,江苏江阴人,我国当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195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曾师从李翠贞教授、张隽伟教授,跟随苏联专家学习钢琴,跟随桑桐、陈铭志学习和声和复调,由于他精通音乐创作手法和对钢琴演奏技法的熟悉,王建中共创作了23部钢琴作品,其代表作有:《百鸟朝凤》(被魏廷格称为“真正中国化的钢琴作品”第四届钢琴大赛比赛决赛曲目)、《梅花三弄》、《云南民歌五首》、《浏阳河》、《锈金匾》、《红旗渠畔》《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渔舟唱晚》及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等,钢琴曲《情景》是1994年中国首届国际钢琴比赛青年组第二轮的必弹曲目。要演奏好王建中先生作品,首先须把握其作品中音调的中国韵味,其主要创作指导思想是“要保持民族风格,民族语汇”,要将“中国风韵、风味、意境五声调试等在作品中淋漓尽致体现出来”。
一、《锈金匾》创作背景
钢琴曲《锈金匾》作于1972-1974年,是王建中的《陕北民歌四首》中的第三首,根据陕北同名民歌改编而成,原民歌的结构是上下两句,表达了人民对毛泽东、朱德和子弟兵的无限敬仰和爱戴的感激之情,钢琴改编曲《锈金匾》基本保留了原曲优美、朴素的旋律线条,并在此基础上模仿古筝“拨奏”的演奏技巧,使装饰音音响效果明亮流畅且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加上钢琴化的织体,使整首改编曲显得富于表现力。全曲旋律流畅、起伏自然、层次分明、音色明亮,是中国钢琴改编曲中极为优秀的一首,这部作品在追求民族风格和模仿民族器乐音响方面做了不少尝试演奏,效果极为突出,标志中国钢琴曲创作达到新的水平,这首歌源于《锈荷包》,是表达男女爱情的歌曲,作者汪庭友觉得用荷包不能把自己对党、人民领袖和人民军队的爱戴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于是重新填词改成《锈金匾》,歌曲热情讴歌了共产党、毛主席、人民军队和边区政府的伟大功绩,充分表达了当家作主的边区人民对党和人民军队无比热爱、无限感激的纯真感情。
二、《锈金匾》演奏分析
改编后的《锈金匾》是2/4拍降B商调式,单三 部曲式结构,第1至26小节是第一部分,第1-8小节乐曲的主旋律在左右手中两个八度上同时出现,配以衬腔式的复调,弹奏时突出旋律音,非旋律的音符要有控制地弹,有音色上的区别,左右手多用连奏,旋律音要弹得亲切、自然、富有歌唱性,弹装饰音前要合理安排指法,不要弹得过重,可运用手腕贴键弹奏,手指指尖在键上一带而过,突出高声部旋律音,音色上要向古筝音色靠近,左手琶音音型要弹得灵巧、清晰,指尖触键,抓住琴键,靠手腕运动来贴键移动,在音响上左手要弱与右手。第9-12小节,旋律线条在左右手上重复再现,最后几个音又回到右手,用连奏,手腕不要挤压,力量下沉,分句时,手腕要呼吸,奏右手旋律线尾音时,靠大臂带动小臂,手腕轻轻带起来,到11小节,右手将旋律接过来时,应注意线条流畅,好像一只手在弹奏,力量由弱到强,第13-24小节的旋律基本上与前面一致,只在个别音上有变化,但由于是重复,力度上与前一段有所区别,可为mf,第15小节切分音和16小节三十二分音符,在力度指法和双手配弹时,注意演奏方法,第25、26小节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衔接的连接句,左手是跳音,动作不易过大,指尖富有弹性,将声部弹奏得明亮、清澈,为进入第二部分作好铺垫,从25小节开始,速度渐快,左右手交替进行,控制好力度和速度,弹奏中左手很容易跟着右手弹成连奏,右手的部分是二个声部,连续切分节奏与十六分音符综合出现,这里左右手配合较难,应细致慢练,开始练习时,左手配合右手先弹成连奏,熟练后加速弹成断奏,第二部分从27小节到47小节,是前面主旋律的装饰性变奏,但调性发生改变,由原来降B商调式变成了f商调式,作曲家运用了大量快速三十二分音符和切分切奏来表现边区人民热烈拥护党中央的景象。此部分要注意的事项:(1)这一段右手旋律性较强,手指灵轻,跑动较快,指法固定,编排合理,注意渐强渐弱,一气呵成。(2)此段中有一些是两手交替弹奏的重复音,模仿中国民间打击乐器声音,不要弹得很沉重,要轻盈,每个音交待清楚,左右手两个大姆指要衔接得很好,动作要小,这样才能增加整个乐曲欢快的气氛。(3)演奏者要把三十二分音符很清楚的弹奏出来,并突出旋律部分,要注意在第41小节和第42小节,以及第45小节和46小节,旋律音在左手。(4)41小节前半拍是三十二音符,后半拍是十六音符,此处节奏很容易弹错。(5)所有的音符都要弹得集中、流畅、声音清晰,具有颗粒感,中段结束时,速度渐慢,音乐回到原速上进行,第三部分音乐情绪又回到第一部分的歌唱中,基本没有变化,最后两小节渐慢渐弱,给人留下无尽的怀念之情。
弹奏《锈金匾》要注意乐句的呼吸,旋律应该连贯如歌,尽量演奏得亲切、自然、流畅,那些突出的旋律音注意不要弹得太硬,踏板可以根据旋律的表现语气而适当加以运用,以加强旋律的连贯性及烘托全曲的气氛。
三、《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创作背景
钢琴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创作于1974年,是王建中创作《陕北民歌四首》中的第一首,此作品是根据同名陕北名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的曲调为基础改编而成。山丹丹花,别名红百合,生活中经常被称为“山丹丹花”,百合科,多年生长的球根花卉,成年种球开花8-12朵,花期为6月中旬到9月中旬,多在黄土高原的阴坡上与杂草伴生,一般是一年生一朵,有的多达七八朵,杏黄或杏红色,因其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受到陕北人民的偏爱,将其编入民歌世代传唱,并成为延安革命岁月的显著象征。
四、乐曲演奏分析
改编后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商调式三部曲式,节拍为4/4拍子(1-8)小节为散板,节奏较自由,由竹笛吹出高亢、清新、明亮、悠扬的信天游曲调,描绘了陕北高原晨曦微露时,一朵朵美丽的山丹丹花在阳光映照下艳丽动人,花瓣上的露珠在微风吹动下轻轻颤动的情景,演奏引子部分双手弹12连音时,要像一只手演奏一样,左右手配合不留痕迹,注意渐强、渐弱、以及速度和力度变化,指法要固定,不要随意改变,第5小节标有保持音记号的音符要突出强调,整个前奏抒情、自由,演奏者应富有想象力,具有陕北人民盼望红军到来而心中充满希望的感受,仿佛此刻置身于陕北苍凉荒漠高原上,内心无比激动。第一部分是9-31小节,主旋律出现两次,第一次是9至19小节,第二次是20至31小节,这部分节拍变化较多,它由3/4、4/4、2/2、3/2四种拍子组合而成,注意变换拍子时,节奏要稳而准,其中第十小节模拟古筝的刮奏,第十二小节右手要轻柔连贯,左手和弦连接旋律线内手腕不要抬起,第20-23小节,主题旋律变成了八度与和弦结合的乐句,力度是F,表达陕北人民发自内心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人民军队的喜悦心情,经过一段热烈短小的间奏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32-140小节,这部分音乐速度突然加快,力度突然加强,把人们带入了与前段截然不同的场景之中,在这一部分中,欢快的主题重复变化了四次:第一次在第44至59小节的右手高音部分,其中52、54小节右手既要柔和又要轻巧,第二次在第60至75小节左手低音区出现,注意保持音,要弹满一拍时值,右手和声伴奏要轻,第三次在第85至100小节,由左右手交替陈述,旋律在低声区和高声区时隐时现,同时引入加花变奏的手法,对旋律进行装饰,紧接着是14小节的过渡句第100至114小节,第四次第115-130小节,在更为饱满热烈的情绪中再现,开始力度为FF需强奏,在练习115小节多指和弦时,手掌要支撑好,肩放松,从腰部发力,触键瞬间要有爆发力,力量到指尖,同时手掌要有“抓”的感觉,左手八度跳跃,动作不易过大,可贴键横向移动,通过上述种种处理,生动描绘了在当年艰苦的条件下军民渔水一家亲,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纺棉织线、开荒种地的愉快劳动场景,第三部分第141至151小节乐曲在宽广的主旋律之中再现,广板的速度,FF的力度,宽广的八度和弦,以及左右手琵音的流动伴奏,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潮,人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不怕困难,信心百倍地勇往向前,迎接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尾声是第152小节至结束,悠扬的竹笛声在开满山丹丹红花的高原上再次响起,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音乐在慢慢远去的女高音的甜美歌声中收尾。
通过对王建中作品初步了解,可归纳如下几点:(1)在旋律线条进行中,运用装饰音,琶音,手法,增加色彩性音程效果,加强了旋律的中国风韵。(2)创造地在钢琴上表现中国民族乐器的特殊效果,如:筝、笛子、唢呐、打击乐等。(3)和声语言的大胆创新,创作出既保持民族特有的五声性,又打破五声音调比较单一的色彩。王建中先生的钢琴作品旋律流畅,弹奏顺手,且技术含量高,深受广大钢琴爱好者喜欢,最重要的是作曲家独到的构思,独创的手法为演奏体现中国风格、中国韵味,提出了新的思路。
[1]陈惠玲.16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2]向乾坤.中国钢琴名曲解读[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
[3]童道锦,孙明珠.钢琴艺术研究(中)[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J624.1
A
1006-5342(2012)01-0100-02
201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