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与护理

2012-08-15

护理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屈指支具屈曲

手是运动和感觉器官,在生活和劳动中最易遭受创伤。手部肌腱损伤是手外伤中常见而又严重的一个类型,常同时伴有骨折和神经损伤,大多数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由于组织损伤及手术的因素,往往发生粘连、瘢痕、挛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手的功能恢复,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手外伤康复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和补偿伤手的残余功能。2006年2月—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手部肌腱损伤25例,进行肌腱修复术治疗,术后按康复训练程序进行运动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康复治疗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16岁~51岁;致伤原因:切割伤22例,刺伤2例,撕脱伤1例;6例伴发骨折,7例伴发神经损伤;食指屈指肌腱伤14例,中指屈指肌腱伤7例,无名指屈指肌腱伤2例,食指伸指肌腱伤1例,中指伸指肌腱伤1例;受伤距修复手术治疗的时间:伤后1d内19例,2d或3d5例,7d 1例。均行肌腱修复术,要求在肌腱无张力、无扭转、无损伤状态下完成修复。术后给予康复护理。

2 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的重点是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达到防止肌腱粘连和挛缩,恢复手残余功能之目的。康复训练的方法分为屈指肌腱康复训练和伸指肌腱康复训练两部分。

2.1 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训练 屈指肌腱康复的要点是戴上动力支具和早期活动。

2.1.1 动力支具 手术后当天戴上动力支具,维持腕关节屈曲30°~45°,掌指关节屈曲45°~65°,指间关节完全伸直位[1]。随着肌腱的愈合及抗张强度的提高,逐步减少腕关节或掌指关节屈曲的角度,增加屈肌腱主动滑行距离。护士要经常检查关节角度,防止改变。

2.1.2 术后运动训练 护士在术后1d或2d应开始指导病人进行早期训练,利用橡皮筋牵引被动屈曲指间关节。在夹板范围内主动伸指间关节[2]。禁止主动屈曲指间关节及被动伸指间关节。为了防止近侧指间关节(PIP)屈曲挛缩,应该维持PIP充分伸直位。在训练间隙及夜间用胶布固定PIP,在夹板内保持伸直位。从手术后开始至第4周,在夹板内进行单个手指的被动屈曲/伸直训练。术后第5周允许伤指主动屈曲。如屈指肌腱滑动好(屈曲关节活动度>正常值的75%),则提示修复后瘢痕较轻,需要继续使用夹板保护1.5周。如肌腱滑动范围小,提示术后瘢痕粘连较重,则应去除夹板,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尤其是屈指浅、深肌腱滑动训练。屈指浅肌腱训练:维持掌指关节(MP)伸直位,固定PIP的近端,嘱病人主动屈曲PIP,同时保持远侧指间关节(DIP)的伸直位。屈指深肌腱训练:维持MP、PIP伸直位,固定DIP近端,嘱病人主动屈曲DIP。术后第6周进行轻度功能活动,如PIP屈曲挛缩,可使用手指牵引夹板。术后第7周进行抗阻训练,如使用强度各异的海绵球、塑料治疗泥训练,以维持手的抓握能力。术后第8周进行强化抗阻训练,增强肌力、耐力。术后第12周进行主动活动训练。

2.2 伸指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训练 解剖学将伸指肌腱分为8区,Ⅰ区为DIP,Ⅲ区、Ⅳ区为PIP,Ⅱ区为两者之间,Ⅴ区为MP,Ⅶ区为腕关节,Ⅵ区为MP和腕关节之间,Ⅷ区为腕背部以远。各区术后康复训练方法不同[3]。

2.2.1 动力支具 伸指肌腱修复术后掌侧支具要使腕掌关节背伸30°~40°,掌指关节0°,同时用橡皮筋牵拉伸直所有指间关节。

2.2.2 运动训练 伸指肌腱Ⅰ区和Ⅱ区修复术后1周~5周,用支具固定DIP于伸展位,活动PIP,防止关节僵硬;术后6周~8周,取下支具,开始做DIP轻柔无阻力的屈曲训练,训练后支具固定;术后9周~12周,间断卸去支具,开始轻柔握拳等功能训练,并进行感觉训练。伸指肌腱Ⅲ区和Ⅳ区修复术后1周~5周,用支具固定PIP于伸展位,活动DIP;术后6周~8周,取下支具,MP伸展位,无阻力屈伸PIP,不训练时支具固定;术后9周~10周,增加主动屈伸训练,开始使用动力支具以被动屈曲PIP;术后11周~12周,用主动和被动运动及支具等方法,恢复关节活动范围。伸指肌腱Ⅴ区、Ⅵ区、Ⅶ区和Ⅷ区术后1周~2周,用支具将手制动于腕背伸30°,掌指关节0°,指间关节自由活动的位置[4]。在支具控制范围内完成主动屈指和被动伸指训练,禁止被动屈指和主动伸指;术后3周~5周,卸去掌侧支具,嘱病人完成主动屈指训练;术后6周,去除支具,进行屈腕屈指训练,主动伸指训练,手指绕橡皮圈及橡皮泥作业[5];术后7周,逐渐进行抗阻力训练,为恢复工作做准备。

3 结果

术后通过康复治疗及护理,经过对手关节活动度测量、灵巧性及协调性测试等康复评定,按照Eaton关节总活动度(TAM)标准(正常值为260°。评价标准:优为活动范围正常;良为TAM>健侧75%;尚可为TAM>健侧50%;差为TAM<健侧50%)[6]。结果:本组25例随访3个月~12个月,14例恢复优,9例恢复良好,2例恢复尚可,优良率92%。

4 讨论

手部肌腱损伤病人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手术技巧,术后正确及时的康复治疗与护理亦是一个重要因素。早期的运动训练及护理十分重要,尤其是病人术后住院治疗的2周~3周,是辅助医师教育指导病人进行功能训练的重要时机,可决定病人是否顺利康复[7];出院后病人容易产生松懈,要鼓励病人增强信心,坚持锻炼,度过漫长而痛苦的功能训练期,运动训练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操之过急而影响手功能的恢复,以最大限度恢复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1] 董美珍.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指导[J].临床医药实践,2008,6:148-153.

[2] 励建安.临床运动疗法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99.

[3] 蔡友芬.58例手外伤术后患者的观察与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6:128-129.

[4] 庄海英,谢宏文,李铮.手外伤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治疗41例体会[J].山东医药杂志,2009,12:145-146.

[5] 刘彩琳.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期护理[J].吉林医学,2009:4:89-90.

[6] 关骅.临床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62.

[7]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42.

猜你喜欢

屈指支具屈曲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点绛唇·盼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屈指依稀六年 天涯踏遍红尘
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系统评价
全臂丛神经损伤残留神经根与下干直接缝合重建屈指功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