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发展设施农业的意义及举措
2012-08-15窦赵侠
窦赵侠
泊头市营子镇人民政府 062150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1 发展设施农业对沧州市的重要意义
发展设施农业,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对于保障沧州市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设施农业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其在生产集约化程度、农业技术含量、产品品质和种植效益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具有节水、省地、聚能、高产、高效等特点,对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发展设施农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现在的农用土地越来越少,要以有限的、越来越少的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创造更多的收入,发展设施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精品农业是必然的选择。设施农业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潜能,在大幅提高单产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沧州市种植业和养殖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也是当前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1.3 发展设施农业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
发展设施农业,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影响,减少农药的使用,更好的实现无公害的目标。设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标准化,可实现生产各个环节采用现代化手段,实施科学的肥培管理,集约经营,可按照程式化、标准化生产,精准使用肥药,减少环境污染。设施农业还可以通过调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周年持续供应。发展设施农业有利于保障食物安全,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土地瓶颈
农业生产结构中,土地要素是最重要的。承包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原本紧张的耕地被再次细分,以至于农业经营规模小、交易成本高、分布不集中,缺乏规模优势,而且种植的蔬菜品种多而杂。
2.2 人力资本
目前,沧州市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相对匮乏,农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科技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其对新管理和新技术手段较为陌生,对新设备的使用较为生疏,对新的经营理念较为消极,大多凭以往经验进行农业生产,高新技术应用较少。
2.3 冬季采光
由于冬春季节光照时间短、强度低,使温室多采集阳光对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沧州地区冬季多雾也是影响温室采光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产销衔接
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目前,沧州市农产品外销还只是依靠少数农民经纪人凭借关系联系外地客商收购,没有专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就大大影响了农产品的外销,制约了沧州地区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发展设施农业的举措
3.1 进一步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自我积累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制
建立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机制,以吸引金融资金流向农村、流向农业,用保险来稳定农业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和影响,保持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如招商引资、促进土地流转、发放贴息贷款、小额贷款等,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政府和财政部门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技术培训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物资和技术保障
3.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设施农业生产技术
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意义重大。温室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的利用,也将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抓好技术培训工作,把农业新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农民,切实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
4 调整结构和方式,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4.1 调整农业结构
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温室,引进优良品种,实施设施农业优种工程,需加大国内外名优新品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引进推广适应餐桌需求的名优新品种;扩大设施蔬菜规模,提高设施蔬菜生产能力,推广保温性能好的厚墙体、半地下式温室结构,实行节水灌溉及微滴灌溉技术等;培育一批蔬菜优质品牌,加快无公害生产步伐。
4.2 调整品种结构
实现良种引进、示范、推广新突破,种子是农业进步中最具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优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打开一片市场,加快设施农业品种的更新换代,是抢市场、推动设施农业新发展的关键。
4.3 调整种植方式
要充分利用设施农业种类多、品种丰富、栽培特性复杂、种植方式灵活的特点,加大推广力度,把设施、品种、技术以及栽培方式、种植模式进行优化组合,组装配套,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同一品种可以通过露地栽培、地膜覆盖、中小棚和日光温室种植等一系列方式在同一地区分批播种,分批收获,分批上市,避免一次上市量过大,影响经济效益。
4.4 调整质量结构
实现质量安全水平新突破要突出“三项残留”控制,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推进“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一是做好宣传,让农民尽量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尽量施用有机腐熟的肥料,从源头上做到“无公害”。二是抓好冬春季节的技术培训,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向农民宣传设施无公害种植技术。
5 发展特色建设,推动设施农业发展
5.1 抓好典型特色村建设
集中人力物力抓好典型村、示范户、示范棚建设,鼓励技术人员包户、包地块搞特色种植,为农民提供学习样板,使农民看得见,学得会,利用效益引导、典型带动的方法,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5.2 抓好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建设
解决产品销售问题,第一靠品质,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就是要标准化生产,把好投入品(农药、化肥、水等)关;第二要有规模,有了适度的规模才能有较为固定的客户、市场;第三做好包装、加工和服务。
5.3 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开发一批风格独特的农业观光基地,开展“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活动,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亮点。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名、特、优、新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业。
[1]设施农业的现状分析及展望古文海《农机化研究》2004
[2]国外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安国民 徐世艳 赵化春《现代化农业》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