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走出玉米机收徘徊不前的局面

2012-08-15姜莲花

河北农机 2012年1期
关键词:梨树县机收收获机

姜莲花

吉林省梨树县农机局 136599

如何走出玉米机收徘徊不前的局面

姜莲花

吉林省梨树县农机局 136599

本文分析了玉米机收的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玉米机收的措施,可为农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参考。

玉米机收;特点;问题;措施

梨树县是农业大县,是吉林省玉米主要生产地区。2011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了43.5万kW,耕地总面积418万亩,全县有80%的土地种植玉米,其中玉米机械播种面积达到360万亩左右,可以说,耕种环节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2011年秋天,全县加大了玉米机收的力度,玉米机收水平达到11%左右。如何能走出玉米机械化收获徘徊不前的局面,需要农机工作者继续做出不懈努力,实现收获机械化。

1 正确认识玉米机收的发展特点

1.1 惠农政策刺激,农民使用愿望提高 近几年,国家每年都实施购机补贴惠农政策,这给农民以极大鼓励。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购买机械的愿望不断增强。2011年,梨树县购买农业拖拉机536台,各种配套农具983台(套)。玉米机械化收获环节由原来多年的零点几的百分比提高到11%,这是一个显著的突破。2011年,全县就购进玉米收获机械30台,秋季作业面积达50万亩,结束了玉米机收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

1.2 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可观的作业收入是发展玉米机收的最主要动因 众所周知,农村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家里的农田作业就成了问题,尤其秋收时节,家家户户的玉米收获难。一方面时间紧、任务重,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人手缺、老人多、力不从心。有了机械化收获,就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还解除了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另外,对于农机专业户,他们的作业收入可观,一台机械收获玉米每hm2收费1 300元,并帮助农民把玉米送到家。对农民来说,比人工收玉米还合算,费用减少500元~700元。这些有利因素促使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1.3 玉米收获机的性能每年都有所改进,也是走出玉米机收徘徊局面的主要原因 几年来,梨树县引进使用的玉米收获机的机型主要有山东金亿玉米收获机、约翰迪尔玉米收获机等几种机型,比较适合当地农艺要求,其技术性能每年都有改进,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机型。

2 玉米机收尚存在的诸多问题

2.1 技术问题 机具质量需要不断提高。虽然各机型在使用过程中总体表现良好,但个别的机型在使用中还是会出现一些故障。一是部分零部件硬度不够。断裂现象较频繁,平均每班次要发生故障2次~4次,虽然得到修复,但对机具作业效率影响较大。二是设计上尚有缺陷。粮仓边缘低容易丢失玉米、粮仓高装满后使机组失去稳定。粮仓影响开车视线等。这些均有待生产厂家继续改进,提高玉米机收质量。

2.2 土地问题 土地问题实质是社会问题,它涉及有关经营机制的改变、组织管理、社会宣传、教育引导等,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土地集约经营,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目前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阻碍了机械化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全社会做出努力。

2.3 资金问题 资金可促使生产要素重新自由组合,缺乏资金则难以办成大事。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械,多数还是缺乏足够资金的,目前仍需各级政府给予支持。虽然购机补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玉米收获机械价格昂贵,多数有购买使用愿望的人买不起,这就限制了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

3 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动玉米机收大发展

要走出玉米机收多年来徘徊的局面,必须加大力度,解决好现实存在的问题。

3.1 做好技术信息反馈工作 将近几年所有在当地试验使用过的各种型号的玉米收获机作业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设计上的缺陷反馈给生产厂家,并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3.2 加速土地流转,促进集约化经营 一是科学规划,逐步将土地向种粮大户、种田能手转移,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以及宣传措施,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各种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实现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规模化发展。目前,尤其是要多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

3.3 保证资金支持 一要继续依靠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引导农民积极购买和使用各类型号的玉米收获机;二要挖掘民间资金潜力,鼓励农民自筹资金,投资购买玉米收获机。

姜莲花,女,1965年7月生,朝鲜平安北道人,大专学历,中级工程师职称,从事农业机械化服务。)

猜你喜欢

梨树县机收收获机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甘蔗收获机提升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拖拉机与玉米收获机的保养与维修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断尾机构虚拟试验研究
谷王联合收获机结构特点及操作要求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铭记历史 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