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浅谈新形势下的农机推广
2012-08-15枝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赵翠红
枝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赵翠红
“加快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装备,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积极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加强农机关键零部件和重点产品研发,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适用性、便捷性、安全性。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切实加强农机售后服务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关于农业机械化,中央1号文件中独立成段,可以说,这是我们农机人的骄傲,同时,更是我们农机人的使命和责任。
目前,地方各级政府为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对农机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机推广工作难度加大。审视目前的农机推广机构和工作状态。
1 存在着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地方政府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地方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对农机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定位不够准确,无论是领导力度还是支持力度,都与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
1.2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现有的推广机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必须有健全高效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才能使农机科研成果得以迅速推广。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各项体制改革的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原来的结构体系已被打破,人员精简,部门并缩,业务量大,农机推广人员身兼数职,农机推广工作大多处于敷衍或以突击的方式开展,加上现有的推广装备严重落后,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跟不上,导致农机技术推广项目一到基层就成了落空断线状态,保证不了农机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1.3 经费严重短缺,制约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1)人员经费不足,导致农机推广队伍人心涣散,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不够稳定。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基本待遇得不到保障,生活没有着落,迫于生计,许多有能力的推广人员不得不放弃农机推广工作。
(2)推广经费严重短缺,业务经费不足,制约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把一项科研成果或一项先进适用的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而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就必须要引进一批与之相应的推广机具,然后进行大力宣传,反复进行试验示范,直至农民接受新技术或新机具,并加以应用。然而,从机具引进、宣传、试验示范到农民接受并投入使用,推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在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温饱都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农机推广工作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面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广大农机推广工作者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3)培训经费不到位,农机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及时得到更新。由于多种原因,农机推广机构人员的调整变化较大,由于没有培训经费,新上岗的农机推广人员不能及时进行技术培训,原有的推广人员知识结构陈旧,缺乏现代高新理论知识和高新技术的操作经验,知识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很多科技人员因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专业技术培训,已不能站在科技前沿引领农机化事业向高层次发展。
1.4 农机推广机构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现象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基本待遇得不到保证,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农机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现有高等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在农机推广岗位上就业,新老交替缓慢,导致农机推广人员年龄断层,农机推广机构技术力量薄弱,使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开展。
中央1号文件在分析当前困难的基础上,对农业科技提出了“三是三性”的定性定位,即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突出强调农业科技的重要性。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农机推广工作:
(1)争取当地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中级阶段中后期,也是机遇难得的黄金发展期,方兴未艾。成长和转型升级交融,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中级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1号文件因势利导,在提出要“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站在新的高度,提出了“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新要求。探索模式为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农机化科技规律,“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指明了努力方向。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作为政府的专业推广机构,在引导农民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农机化服务的需求。凭借中央对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的平台,农机部门应尽全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要在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当地农民的需求信息,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围绕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研制推广农业机械,及时向领导提供准确的农机化信息,当好领导的参谋,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2 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中央1号文件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上,集中推出“三条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强调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强化公益性职能,完善政府农机推广机构
无论是从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的发展历程、国际经验来看,还是从农机推广实施效果、规模、组织力度及社会影响来看,政府的农机推广机构在整个农机推广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对于政府农机推广机构而言:
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保障农机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的发挥。
二要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予以支持。切实加强地方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推广先进经验,吸取错误教训;抓紧解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经费保障问题;加快推进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在房屋设施、仪器配备方面下工夫;加大对县级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力度,不断完善“县为支撑、乡为平台、村为载体”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三要提高农机推广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农机推广网络。政府型农机推广部门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上边认可的技术推广到农户手中,其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信息解释、分析与服务方面。增加对农机推广体系的资金投入,把已经断的“线”连起来,已经破的“网”修补好。
四要实施一系列的公益性农机推广服务,形成合力。
2.2 放活经营性服务,鼓励非政府农机推广组织发展
为满足需求,要放活经营性服务,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推进等措施,为科研院所、专业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技术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开展农机推广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以政府农机推广机构为主体、多元化发展、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一要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农业科技的集散地、农民学习的培训班,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允许有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满足合作社实体建设的金融需求与农机大户在引入新机具、新技术时的资金借贷需求;二要继续发挥农机专业技术协会在信息传播、技术培训、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三要推进农民经纪人立法工作,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经纪人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作用;四要鼓励农机专业服务公司的发展,为农户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保姆式服务;五要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科研院所同农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机大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3 提高人员素质,搞好队伍建设
中央1号文件在农业科技人员培养上,主要采取“三大举措”,即“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到农村基层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并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让农村每个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创造条件让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能够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加强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分期分批选送农机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深造,实施农机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加快农机技术人才培养,包括现代农民农机技术员培训,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以农机大户、经纪人、农机手等培训为重点,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技术员。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农广校和科研推广单位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机推广技术培训。建设一支能够真正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服务的高素质农机推广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