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农业标准化对发展山区县域经济的探讨

2012-08-15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湖北农机化 2012年3期
关键词:罗田县罗田板栗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罗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周 展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张 璐

1 绪论

我国是个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国,农业人口至今仍然占到总人口的绝大部分,而这些农业人口绝大部分都在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工业水平低,农业发展滞后,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重要途径。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经济的诸多领域有必然联系,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龙头企业作为其重要环节,也是县域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龙头企业这个纽带的作用,能够形成第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村人口从传统农业中的分离和分工,推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 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

2.1 县域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县域经济就是一个县域区域范围内的区域经济,是中国经济中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

县域是区域的一种特定形式。从经济上看,县域一般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地理特点决定的工业部门经济为支柱;同时兼有金融业、商业、服务业、信息业等非农业部门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实体。从社会角度看,县域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基础上,具有明确的行政管辖归属的,相对独立的一个社会集群,县域经济具有独特的资源特征,文化传统及经济特色。

根据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的县域经济进行划分。如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山区县、平原县和丘陵县等;如按主导产业分,可分为农业主导县、工业主导县以及服务业主导县等;按经济水平划分,可分为发达县和贫困县等。

2.2 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

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一般都是走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经济外向型等模式。农村工业化就是大力调整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降低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增加二三产业的比重。一般来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能够反映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所占的比重越小说明农村工业化程度越高。个人认为这种模式并不适合或者说完全适合所有的山区县域经济。

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农业产业化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生产要素。农业的产业化和标准化经营可以实现农户与市场、农户与基地、农户与产业化组织的联结。

2.3 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与县域经济发展

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农业发展对资金和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是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产品种类繁多,各地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各地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模式也各不相同,总体上有政府主导推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各类合作组织和协会发动型等6种。

3 湖北省罗田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3.1 罗田县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条件

湖北省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地形为高山、丘陵、河流交错分布,以山地为主,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县。罗田县基本上没有矿产资源,工业基础也很薄弱,没有铁路、水运和空运,只有一条连接到武汉市的高速公路,总的来说发展县域经济的条件不算很好,基础较差。

罗田县是闻名全国的“桑蚕之乡”、“板栗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板栗产量全国第一,板栗产业也是罗田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农特资源品质优异、独特,已形成品牌优势,极具开发价值。罗田县的中药材种植业也发展迅速,药材种植基地面积和产值飞速增长,已初步形成了药材种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标准化。

当地政府对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和特色农业资源的利用也十分重视,目前“罗田板栗”、“罗田甜柿”、“九资河茯苓”(九资河为罗田的一个镇)已被国家质监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田板栗、罗田板栗罐头等12项和特色农产品有关的标准通过了省级地方标准的审批。

2010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2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为15.7亿元,三产结构为22:48:30。罗田县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30多家,其中板栗食品加工企业40多家,金银花、茯苓等药材加工企业7家,创造的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总体来说,罗田县是个山区贫困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但是具有特色农产品和药材种植的品牌优势和群众基础,十分适合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从而推动罗田县域经济的发展。

3.2 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

罗田县大力建设板栗标准化种植基地,逐步扩大基地规模,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在湖北省绿润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华丽食品有限公司2个龙头企业带动,40多个板栗加工企业共同带动了罗田板栗的生产、销售、产品研发,目前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由初级食品加工向栗壳等副产品加工拓展,形成食品、饮料、食用菌、化工四大系列产品10多个品种,延伸了板栗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已建成大别山板栗市场交易中心和12个乡镇专业市场,并建立了市场信息发布网络,板栗产品行销全国,并出口欧美、日本、台湾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与地区。

罗田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2万亩(1 hm2=15亩),总产量3.5万吨,产值达到4.3亿元。罗田县中药材的产业化、标准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县有食为天药业、宏源药业等7家龙头企业从事中药饮片、保健饮品和中成药的生产,年加工能力达到2.2万t,产值超过2亿元。全县已成立中药材生产合作经济组织15家。全县建有百亩以上连片核心示范基地9个,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全县“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模式初步建立。

3.3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问题

(1)意识观念跟不上标准化形势发展。虽然一部分罗田的农民从农业标准化中获益,认识到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标准化种植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大部分的农民不知道标准化为何物,还是遵循着传统农业的老观念,不讲技术、不讲标准的老式种植。而部分基层领导不懂科学,盲目上项目,抓政绩工程,对该地区真正适合发展什么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种植不清楚,不能做到良好的组织作用。

(2)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落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罗田的经济基础薄弱,农产品的监测手段落后,技术力量和设备也难以跟上形势,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等指标检测难以达标。

(3)农业技术人员少,队伍不稳定。罗田县现有12个乡镇,每个乡镇有1个农业技术站,12个站总共只有40多个人,难以满足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需要。而且因为工资福利等原因,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很不稳定。

(4)土地分散,难以形成大面积种植。山区可以利用的田地和山林本来就不多,农民的田地和山林被分割成若干小块,与外国的大农场或者平原地区相比,由于是零星种植,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难度非常大。现在的家庭承包制度分散经营,自主权大了,但是不利于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农业标准的推广。

(5)推广标准化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在实施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各个监管机构和农业部门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管理,但是由于各个单位的经费、职能等原因,使在执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利益分配不同。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部门,政出多门,见到利益都去争抢,遇到责任则互相推诿扯皮。这种现状会严重影响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损害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热情和利益。

3.4 原因分析

(1)观念落后,重视不够。在罗田的广大农村,人们缺乏科技知识和市场意识,重数量轻质量的农产品生产观念仍然比较严重,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不足,还没有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标准、质量是农业的必然选择。同时农业标准化生产需要相对投入较高的成本,对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是一种经济负担和压力,导致一些农户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信心不足,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是比较普遍,农业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

(2)缺乏对生产者、龙头企业和经销者的法制化管理。农业标准化体系也没有真正确立,目前大部分农业生产还是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没有一个严谨的生产计划和管理模式,生产过程和产品加工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由于主观、客观的种种原因对生产者、龙头企业和经销者的监管不是十分到位。

罗田的板栗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和行业规范,经常存在行业恶性竞争、相互压价或者大型龙头企业故意压低收购价格、损害农民利益的种种现象的发生。

(3)信息服务渠道不畅通。罗田是个山区县,交通、科技都不发达,同时信息也比较闭塞落后,与及时掌握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发展动向、技术信息、营销信息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现在通讯和网络已经普及,但是广大农户由于本身文化水平和眼界的限制,难以利用通讯和网络获取有效的信息,这就需要有关中介部门和职能部门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来收集和掌握有关信息。

4 推动罗田县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

罗田县的板栗产业发展了20多年,罗田板栗的产量是全国第一县,种植面积超过了100万亩,虽然其中标准化种植只能占小部分,但是对整个罗田板栗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容忽视,同时罗田板栗的产业化、标准化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

罗田县药材种植的“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模式初步建立。政府部门主导全县农户积极参与到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工作中去,全县的药材标准化种植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标准化方面,政府应该采取的对策主要是:(1)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农业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2)组建优质农产品流通渠道;(3)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构建农业标准和市场信息网络;(4)为标准化发展提供专项资金;(5)组建优质农产品流通渠道,鼓励规模经营,(6)组建统一的协调机构,发展多元化的合作推广模式;(7)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8)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推进农民素质教育。

积极总结罗田板栗、药材标准化种植的成功经验,仔细研究并推广到全县的板栗、药材、蔬菜、奶牛养殖等各个领域中去,让全县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能够得到系统的发展和提高。

5 结论

发展农业标准化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将是必然趋势。

[1]张洪程.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2002.7.

[2]王晖辉.标准欠缺制约农业产业化[N].南方日报.2004.11.

[3]张灵光.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标准化.2001(11).

[4]许建平.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J].中国标准化.2000(2).

[5]季建业.产业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罗田县罗田板栗
又闻板栗香
打板栗
徐建南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聚焦产业扶贫 决战脱贫攻坚
吃个板栗不容易
主编《罗田县志》感怀
雪中浪漫 罗田薄刀峰
湖北省罗田县黄梅戏剧团简介
湖北省罗田县黄梅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