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薯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2-08-15辽宁省朝阳市农机技术推广站马国权

湖北农机化 2012年3期
关键词:彰武县甘薯龙头企业

辽宁省朝阳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马国权

1 彰武县甘薯产业化发展现状

甘薯是彰武县的传统栽培作物,至今已有100余年的种植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前,彰武县是甘薯生产大县,广大农民把甘薯作为粮食生产,是全县农民解决温饱的主要粮食作物,年产量达15万t。但传统种植方式的运作,并没有给农民带来较大的收益,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甘薯的积极性。20世纪80年代后,多数农民改以“杂粮”为主粮,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锐减。截止2000年,全县甘薯种植面积仅为400 hm2,亩产量在750 kg左右,总产量不足0.45万t。2001年以后,随着彰武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传统观念的改变,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全县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了较大增长,甘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块状经济”的雏形。目前年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0.2万hm2左右,年总产量达3.5万t以上,年创产值2 000万元以上。已建成了明水村和白家村甘薯种植典型示范村2个,甘薯产业合作社1个,甘薯深加工企业3户,所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

2 彰武县甘薯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2]

彰武县绝大多数土壤及气候条件均适宜种植甘薯,然而目前彰武县甘薯种植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2%,年产甘薯3.5万t以上,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和沿柳河两岸的15个乡镇,种植比较分散,种植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产业科技水平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甘薯田间管理水平比较低,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繁育技术落后,生产机械化程度过低,甘薯收获及储藏技术落后,甘薯加工过于初级,设备过于粗糙,工艺过于简单,缺乏甘薯产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导致甘薯产量时常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甘薯年际间产量变化较大,农户种植甘薯底气不足,劲头不热,效益偏低。

2.2 产业链条过短,加工企业规模小

虽然甘薯是彰武县的传统栽培作物,甘薯加工也有相当长的历史,但甘薯加工企业少且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深加工品种少、产业链条短等问题,绝大多数甘薯收获即出售或经简单储存后以鲜薯的形式销往外地。彰武县现仅有3家甘薯加工企业主导产品仍以粉条、粉丝、粗淀粉等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企业利润也较低。一方面,缺乏对甘薯深加工研究及技术引进,导致产业链条短;另一方面,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流动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困难。因此,科技、财力的支撑跟不上,缺乏较好的深加工项目和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拉动,影响了农民种植甘薯的效益,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缓慢。

2.3 产后加工滞后,综合利用率低

由于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彰武县甘薯的综合利用率低,特别是在淀粉生产中营养成分未能充分利用,还往往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甘薯茎尖和叶多作为饲料利用,食品制作开发太少,造成资源浪费。由于鲜薯不耐储藏,加工周期一般只有5个月左右,使得加工机械利用率低,给企业增效造成困难。各地对甘薯生产和利用也缺乏组织和规划。这些,都造成了甘薯生产难以开展市场化、产业化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和效益。

2.4 产业发展带有很强的自发性、无序性

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虽然彰武县在一段时间甘薯产业出现快速的发展,但甘薯产业在发展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规范,加上规范市场的缺失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又使农民的经营行为缺乏长期规划,其发展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无序性,造成甘薯生产的大起大落,从而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 彰武县甘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提升甘薯产业的产业化水平[1]

围绕彰武县甘薯产业,以高校院所为依托,进行联合攻关,逐歩解决甘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化规模、生产管理水平、物质装备水平、产品精深加工率等方面问题,提升甘薯产业化发展水平。

以市场为引导,以甘薯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行订单农业,形成“企业(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改变种植业生产的弱势地位,改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状。

3.2 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政府有关部门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甘薯深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以深加工拓宽加工领域、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甘薯综合利用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

3.3 提升品牌优势

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将龙头企业优势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结合起来,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运作,增强市场开发开拓能力,增强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绿色食品品牌意识,树立甘薯加工制品的品牌优势,同时,搞好产品的包装设计和企业的形象策划,提升产品档次,以品牌优势促进产品销售,促进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信息引导

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种植甘薯的引导及技术指导,提升服务效能,及时向农民提供国内外有关农产品供求、价格及技术等信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尽力避免生产的大起大落,降低市场风险。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甘薯产业积聚,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甘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5 培养乡土科技带头人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掌握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乡土科技带头人。通过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的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地区,促进彰武县甘薯产业发展。

3.6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建立甘薯农产品专项储备基金,降低甘薯价格波动幅度,减少农民损失。同时,加大推广农业保险制度,减少灾害天气影响农民增收的风险,增强农户种植甘薯的信心。

3.7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可供流转土地增加,但目前的土地流转存在明显自发性和无序性,带有不确定性和临时性。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变无序流转为有序流转,变临时流转为长期流转,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势在必行。

[1]刘伟明.对甘薯产业化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215-2216.

[2]杨家佳.关于彰武县甘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1(5):5-7.

猜你喜欢

彰武县甘薯龙头企业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彰武县山杏良种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对加快彰武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彰武县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的思考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