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境·情境·意境
——古诗《锦瑟》之英译本比较分析

2012-08-15林晓芝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锦瑟许渊冲原诗

林晓芝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物境·情境·意境
——古诗《锦瑟》之英译本比较分析

林晓芝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诗歌是诗人情志的独创性抒发,翻译诗歌时要求译者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意完好地再现出来。《锦瑟》是李商隐极富盛名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两个译者在翻译《锦瑟》一诗时对意象、典故的处理方式探讨了如何尽可能地保留并再现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翻译;李商隐;《锦瑟》;意境美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首屈一指的大家。《锦瑟》是他极富盛名的作品。然而这首诗所咏到底是什么,至今莫衷一是。大体有爱情说、悼念亡妻说、自伤一生怀才不展说、感国祚兴衰说、咏物说等等。

一、引语

“意境”为我国古代诗学概念,又称“境界”或“界”。它是我国古代人民对文学艺术的特殊审美规律的理论概括。我国古代学者对“意境”多有研究与阐述“意境”说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影响最大、起到里程碑作用的学者有四人:王昌龄、司空图,王夫子,王国维。

初唐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他提出了构成“意境”的三个密切相关的审美概念——意、境、象。“意”即主题的思维感情和创作动机;“物”即作为审美客体的景物、事物;“境”即“意”和“物”结合之产物,乃诗人“以心击物”而得之审美境界,它源于生活,而较之生活更生动、更概括。[1]P17自王昌龄提出“意境”说后,文人骚客明确以“境界”论诗。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情景交炼、意与境浑的文学形象和美学境界。

不同时代的诗人,创造出不同的意境。意境可分为三类:表层意境(第一象限意境)、里层意境(第二象限意境)以及直抒胸臆。“意境”均强调主观感情的能动作用,这突显了抒情诗的主要特质,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表层意境,可比较容易地从表层一项中获得。譬如说,可从秋景中知诗人之哀愁,春色中知诗人之喜悦,或相反之意,也就是,原山之景,原画之景,原乐之乐也。[1]P19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诗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积压在心头的激动情感或者快乐愁绪。[1]P54里层意境就是穿透外层、进入内层的意境,也就是第一象限的表层意境、进入内髓的里层意境。[1]P62里层意境需要读者在表层意境的基础上,去想象、联想,并联系诗人的时代环境、个人境况,从诗歌的字里行间中感悟出来,体味出来。

下面从古诗意境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对两篇译文在意象、典故、意境传达的翻译方面进行分析批评。

二、对《锦瑟》原诗的分析

锦 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从“思华年”开始。锦瑟弦多,一弦一柱的弹拨容易动人情思。加上“无端”二字,诗人的抑郁凄凉之情,跃然纸上。[6]P362华美的锦瑟偏有低沉悲怆的声音,瑟弦和心弦相为和应,拨动诗人积郁已久的心灵,几十年来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不由得随着琴声如丝抽出。诗缠绵悱恻、怅惘哀伤的情感基调,就在这如泣如诉之中得到渲染。

颔联回忆的是他的感情经历。但这种感情,既非爱情,也关爱情,既非仕途,也关仕途。作者用了“庄生梦蝶”这个典故。庄子原本借此表达齐物论,但这种人蝶之梦,却能给人以生命存在形式的深长的启迪和思考。诗人借此要表达的,是对理想执着追求的骤然幻灭。李商隐仕途无成,妻子只陪伴他十三年,妻死时他仅三十八岁,从此便不再续娶,也算爱情无果,如此境遇,怎能不黯然神伤?“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个典故常被用来表达牵恋旧情故国的情感,也是一种执著。望帝的自责是因失德失国,李商隐的自责是失计失算。春心是他一生没能实现的理想。华年难思,春心难托,哀的瑟声久久回荡在诗人胸中,往事如梦,涌上心头。“沧海”一句,表达的是月明之美和珠泪之悲的忧伤。诗人一方面感慨自己的境遇正是美与悲的结合,一方面又认为人生原本如此。这是他对人生境况的深刻体悟。“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珠有泪”和“玉生烟”,比喻在不同情境中相同的命运和情感。诗人组合了多种意象,开拓了我们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此情”指的就是上述求而不得的痴迷之情。诗人一生没有放弃过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但一生寄人篱下直至晚年,回忆起过去的追求无所怨悔。痛彻于心的,是“只是当时已惘然”。婚姻和仕途的矛盾和冲突,追寻和失落的悲哀,是困扰李商隐一生的情结。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隐情,通过将传统的典故翻出新意,使之达到的更虚涵更蕴藉的效果。

三、对两个译文的分析

译文一:许渊冲译本

The Sad Zither

Why should the Zither sad have fifty strings?

Each string, each strain evokes but vanished springs.

Dim morning dream to be a butterfly;

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

In moonlight pearls see tears in mermaid’s eyes;

With sunburned mirth let blue jade vaporize.

Such feeling cannot be recalled again;

It seemed long lost even when it was felt then.[4]

译文二:John A. Turner译本

Jeweled Zither

Vain are the jeweled zither’s fifty strings;

Each string, each stop, bears thought of vanished things.

The sage of his loved butterflies daydreaming:

The king that sighed his soul into a bird:

Tears that are pearls, in ocean moonlight streaming:

Jade mists the sun distils from Sapphire Sward:

Why need their memory to recall today?

A day was theirs, which is now passed away.[5]P338

许渊冲将“锦瑟”译为“sad zither”,“sad”的使用明确了译文伤感的基调。从表层意境看,诗人没有直白地显露自己的抑郁凄凉之情,而译文直白地提供了哀伤的氛围,没有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Turner译出了古瑟的华美,然而“jeweled”一词,使瑟染上了珠光宝气,不符合瑟的古典气息。Turner的译文只出现瑟的描写,实则隐藏了诗人感伤过去的情感,符合诗人的表达方法。不出现人物,实则借景抒情,锦瑟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年华”本指美好的韶华时光,译成“springs”虽有差异,但有相通之处。Turner将“华年”仅译为“vanished things”,诗人为了美好年华的逝去而沉痛不已的苍凉感基本上没有得到传达。

颔联包含了两个典故。两个译者对典故的翻译都没有加注。加注的好处是能最大程度上保持原诗的文化内涵,使译语读者能够真正通过文学作品积累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当然不加注能使译诗简洁。许渊冲对两个典故进行了简化处理,庄子典故中的迷茫情态与望帝典故中的悲伤气氛在译诗中流失不少。而Turner的译文“The sage of his loved butterflies daydreaming”更多地保留了对典故的描述。如果不了解相关典故,原诗迷茫的情态在译诗中就不会得到很好地表现,无法表现诗人借庄子梦蝶表现自己对于梦想无端破灭的迷茫情绪。Turner将含望帝啼鹃这个典故的诗译为“The king that sighed his soul into a bird”,言简意丰,沉痛之感与原诗相比不逞多让。望帝啼鹃指蜀国君王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暮春啼苦。尽管如此,不了解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外国读者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

颈联也是典故的迭加。许渊冲将鲛人译作“mermaid”,即西方人熟知的人鱼。两种传说有相似之处,“鲛人”与美人鱼均为人头鱼尾的人鱼,均为女性。将“鲛人”转换成“美人鱼”,目的语读者易于从熟悉的传说中发现诗人的真意,易于从第一象限意境进入第二象限意境。将“沧海月明珠有泪”译为美人鱼月下泣泪,颗颗成珠。由于西方读者比较熟悉美人鱼的传说,容易通过表面词语了解作者的真意,在审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蓝田”,许渊冲处理成“emerald”, Turner意译为“Sapphire Sward”。由于读者缺少相关的背景知识,要通透地理解它还是比较困难的。若采取加注,对于保存原诗的意蕴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以免外国读者对诗的理解方面会有很大的文化缺失。诗词翻译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尽可能保持原作风姿的基本上,把它们完整地介绍给译语读者。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原作与译作中存在的障碍,但还是要尽最大可能减少障碍,使译语读者对原作有个比较清晰、正确的认识。

尾联中,许渊冲将“可待成追忆”由肯定句译成了否定句 “cannot be recalled again”, “可追忆”能延续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读者对诗中表达感情的想象,“不能(cannot)”是对诗中所有感想回忆的一个收尾,暗示对往事的追忆到此为止了。“当时已惘然”译成了“it was felt then”,“惘然”这个词所包含的意蕴,远远大于“感觉”这个词在读者心中引起的遐想。总体来讲,明朗化的选词减弱了原诗模糊朦胧的意境,使原文在译语读者心中激起的感情上的多重复义有所缺失。Turner将“此情可待成追忆”译成了问句,诗人想表达自己一生没有放弃对理想的理想追求,回忆起过去的追求也无所怨悔。对“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翻译,两个译本都没有完整表达诗人要表达的朦胧意境。婚姻和仕途的冲突,追寻和失落的悲哀困扰了李商隐的一生,短短七个字蕴含了他对人生、对过去的诸多感触,如此复杂的情感的确是无法简单译出的。因而两个译本只译出了诗人部分的情感,不够全面。

四、结语

李商隐的《锦瑟》用四组典故把年华流逝、人生若梦的感伤,爱情波折、婚姻不幸的哀痛,生不逢时、理想破灭的哀楚,一并交织融合到充满象征意味的画卷中来。以上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对两篇译文在再现古诗的意境美方面进行分析批评。要真正展现意境美,最重要的莫过于对诗歌真正含义的理解,感悟其神韵。从两篇译文可以看出,用再现古诗意境美的原则来指导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虽然很难,但若无法传达与再现原诗的意境,也就无法准确地再现中国古典诗歌含蓄朦胧的美。而译文无法使西方读者感兴趣,翻译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为把中华文化准确地再现给西方读者,我们应知难而上,努力探索,最终解决这一难题。

[1] 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2] 《锦瑟》的英译和赏析[EB/OL].

http://blog.hjenglish.com/dearknows/articles/530104.html.

[3] 王美春,郭志明.诗美的永恒——同题古诗佳作比较谈[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4] 许渊冲.汉英对照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杨福生.唐代律诗赏析[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External, Emotional & Imagery Conditions——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Inlaid Harp

LIN Xiao-zhi

Poems are created in unique ways by emotion which stimulated poets.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translators to represent the emotions and meanings of the originals. Sad Zither wins Li Shangyin famous reputation. Focusing on the ways in which the two translators treat the images and allusions used in Sad Zither,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maintain and represent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poetry translation; Li Shangyin; Sad Zither;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H059

A

1008-7427(2012)02-0082-02

2011-11-11

猜你喜欢

锦瑟许渊冲原诗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摔得挺美
峨眉山月歌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
改诗为文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