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建议
2012-08-15侯彦琴
侯彦琴
鹿泉市农机安全监理站 050200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各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对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相对滞后,截至目前,全市13个乡镇,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仅有盛达、诚信等3家。通过对这几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深入调研,现状如下:
1 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
三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均成立于2010年,盛达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成立初期的3台大型拖拉机、2台联合收割机发展到现在的29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20台大型拖拉机及配套的深松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等51台件,入社成员22人,总投资达500余万元,其中享受政府购机补贴150余万元。而其他两家到现在依然只有5台拖拉机、5名社员,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强,应对风险能力差。
2 组织不规范、管理粗放
尽管农机专业合作社均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建立了一些内部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不够完善,可操作性较差,在作业、管理、分配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其组织结构松散,内部管理粗放,成员之间联系不紧,管理仍处于自由、自主的初级阶段。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致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凝聚力不强。
3 缺乏必要的场地、库棚及办公设施
没有或很少拥有场地、库棚,甚至没有办公场所,只能在合作社理事长家中办公。
4 服务单一,收益低
目前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仅仅在秸秆还田、土地深松、旋耕及小麦、玉米收获环节上提供服务,未能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服务,而在农机配件供应、维修、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基本没有开展,成员收益有待提高。
5 认识不足,多数农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它的宗旨、性质和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入社热情不高
5.1 政策引导,明确发展方向
农机专业社是一个新鲜事物,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在科学规划、市场培育和加强培训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着力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投入、用地保障、油料供应、场库棚建设和维修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从目前来看,国家和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农机主管部门更要积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使众多的农机生产合作社真正成为这些惠农政策的受益者。在国家补贴政策内,优先安排专项农机补贴资金,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专业合作社倾斜,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申请购买的各类农业机械,要优先保证,多购多补。落实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税费减免政策,减免农机专业合作社操作人员培训费和大型农机具登记检验等费用。把农机化项目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相结合,多方位扶持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联手重组,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积极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提供技术指导,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2012年3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15年底,全市农机合作社达到272个,基本实现每个乡镇1个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目标。鹿泉市农机部门在农机项目实施中重点向农机合作社倾斜,主要由农机合作社承担,拓展了农机合作社的作业范围,促使其迅速形成规模,充分调动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确保作业质量,根据农时季节,对机手进行技术培训,为农机合作社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现场办理注册登记、驾驶证等相关手续,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这些举措受到了专业合作社负责同志和社员的一致赞誉,推动了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5.2 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和谐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要规范管理,树立服务理念,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需要,以创新完善农机合作社管理运行机制,科学配置农机资源,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为指导思想,为广大农户提供全面的农机服务。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农机手的业务技术水平,确保作业优质高效。要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千方百计提高机具使用率,减少闲置时间。在服务项目上提高农机动力配套率,拓展作业领域,逐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通过扩展作业项目、扩大作业范围、签订作业合同、提高服务质量、开展跨区作业等措施,稳定作业市场,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投资回报率,调动多方面投资农机的积极性,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和谐发展。鹿泉市盛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以“品质保证、服务专业、顾客满意”为经营宗旨,以“求仁为大、求利为小、真正服务为人民”为经营理念,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将最好的产品与服务带给最需要的消费者,短短2年时间,取得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