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之勤工助学管理的探索
2012-08-15刘雪梅
刘雪梅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00)
辅导员工作之勤工助学管理的探索
刘雪梅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00)
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方式之一,既能解决贫困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本文较为全面的阐述了勤工助学的现状和问题、重要性以及对辅导员做好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思考。
辅导员;勤工助学;大学生
近年,高校贫困生人数在不断增多,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在不断加大,特别是对贫困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使勤工助学的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
一、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专管勤工助学工作,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大多高校的做法是将勤工助学工作交由辅导员管理。然而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就较多,较繁重,也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深入研究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其次,高校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也不完善,缺乏对勤工助学学生工作绩效的考核,很多高校勤工助学的工作流于形式,只要学生到岗即可,对学生勤工助学工作质量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工作好坏都一样,这不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养成懒散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对以后走入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此外,很多高校的勤工助学岗位缺乏,资助力度也较小,远远不能满足贫困生的需求。再次,部分贫困生对参加勤工助学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认为参加勤工助学是件丢脸的事,怕被同学看不起,甚至也有些贫困生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而不愿意参加勤工助学。最后,也有一些贫困生处理不好勤工助学和学习的关系,影响了学习成绩。因此,辅导员在从事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时,一定要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工作态度,工作和学习关系等等的教育,正确引导贫困大学生做好勤工助学,使勤工助学达到助人和育人的目的。
二、辅导员要加强对勤工助学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不断加剧,高校又实行收费制度,贫困生数量在不断增加,解决贫困生的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国务院也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强调对贫困生的资助,社会各界包括高校在内也都组织了一些力量以多种形式来关心高校贫困生的成长。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特别是大多数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再者,高校也不是慈善机构,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不等于补助,不是学生有经济困难就可以领取生活补助。研究发现,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很好形式,不仅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困难而且在培养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发挥积极作用。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的,以获得劳动报酬或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各种劳动或服务。它是大学生熟悉社会、走向社会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增长实践经验。勤工助学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通过勤工助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毅力和独立意识,锻炼大学的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表达、管理、创造、社交等等能力,同时勤工助学还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形式。目前,由于高校勤工助学岗位的缺乏,不少高校勤工助学岗位仅对贫困生开放,辅导员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时,要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勤工助学的助人和育人功能,特别是育人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通过各种途径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三、辅导员做好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开拓勤工助学岗位
勤工助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多,岗位少。一所学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大学生的需求,甚至还不能满足对贫困生资助的需求。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时不能只将眼光盯在学校提供的岗位上,要积极的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政策,将勤工助学活动推向社会,去发展更大的市场,挖掘更多岗位。例如,与学校附近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关系,为我们的大学生开拓兼职岗位,如担任宣传资料的发放,电脑维护,打字,翻译,短期项目的开发助理等等。利用自己或同事朋友的关系,为学生介绍家教等勤工助学岗位。建立勤工助学信息网络,利用辅导员常和学生接触交流的优势,也可以从学生或学生家长处获得勤工助学的信息,并将勤工助学的机会向学生介绍,特别是贫困大学生。辅导员在开拓勤工助学的岗位时,不但要注重量上增加,也要注重质上的提高。质上的提高,是指辅导员尽量开拓知识技术性岗位,如企业的研发助理,文件翻译等等。另外,还要注意维权和安全,辅导员在开拓勤工助学岗位时,应将安全放在考核的首位,保证学生在进行勤工助学时的人身安全,同时要开拓正规的企事业单位,避免学生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等等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勤工助学活动的监管
由于多数高校勤工助学岗位不足,学校只能将这些岗位向贫困生开放。但是勤工助学,除了能给大学生提供劳动报酬之外,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多种能力。所以,有不少非贫困生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也主动积极的申请勤工助学岗位。辅导员要认真甄别这类现象,做好非贫困生的思想工作,向非贫困生讲清道理,让他们能真正理解目前的现状,心甘情愿的将机会让给贫困生。也有少数贫困大学生在进行勤工助学时,工作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辅导员要认真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珍惜机会,在勤工助学中得到锻炼。有些在校外单位进行勤工助学的学生,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和外单位搞好关系,让大学生在不仅仅能完成上级主管较高的勤工助学任务,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展现大学生的风采。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权益受到侵犯时,辅导员要积极主动的向学校领导反映,帮助大学生维权。
(三)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辅导员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不能放松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特别是贫困生的心理辅导。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压力、家庭教育因素等等原因导致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复杂性都要超过非贫困生。贫困生往往表现出敏感、自卑、缺乏信心、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封闭、嫉妒心强、过分自尊等等心理特征。有些贫困生甚至有参加勤工助学会被同学看不起,没有面子等不健康心理。辅导员在进行贫困生的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给他们安排工作岗位上,更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辅导。辅导员要结合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贫困生正视现实,消除他们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还要积极主动通过多种形式如心理健康调查,为贫困生建立心理档案,做到心理问题早预警、早干预。
(四)不断完善勤工助学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辅导员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时,要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实践不断地完善勤工助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如建立健全勤工助学的领导机构,建立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管理办法,建立勤工助学岗位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惩罚制度,建立勤工助学信息管理平台等等。辅导员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积累,逐步完善勤工助学制度和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勤工助学这个系统工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期性的顺利运转。
[1] 李靖茂,符志刚,邱伟青.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模式探讨[J]. 南方论刊, 2005,4.
[2] 张晓琴. 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 中国林业教育,2005,6.
[3] 林燕飞. 开展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探索[J]. 高等农业教育,2001,4.
G645
A
1008-7427(2012)05-0051-01
201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