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时期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2012-08-15宋丽红

关键词:公务员心理健康基层

宋丽红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转型时期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宋丽红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政府转型和社会转型三大体系“共时转型”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时期,各种矛盾互相作用、各类问题相互叠加,致使政府公务员尤其是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加突出并屡有发作,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健康、向上、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政府公务员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政府公务员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切实履行职能责任,积极开拓工作局面,不断取得行政业绩的基本素质之一。这一心理品质对基层政府公务员而言,具有更加现实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主要面临着八大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即转向市场经济的落差心理、人际关系敏感的戒备心理、知识观念更新的紧张心理、引入问责体制的担忧心理、心理沟通不畅的压抑心理、职务晋升的巨大压力心理、官至富随的逐利获益心理和唯权是用的寻租交易心理。只有迎难而上,乘势而为,才能全面可持续地提高基层政府公务员积极应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转型时期;基层政府;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随着我国进入到了经济转型、政府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公务员尤其是基层政府公务员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机制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工作压力、环境压力和精神压力相互作用及互相影响,致使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心理压力过大并长时间处于透支状态,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①归结起来,这些问题主要有八个方面,即转向市场经济的落差心理、人际关系敏感的戒备心理、知识观念更新的紧张心理、引入问责体制的担忧心理、心理沟通不畅的压抑心理、职务晋升的巨大压力心理、官至富随的逐利获益心理和唯权是用的寻租交易心理。关注基层政府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一、转向市场经济的落差心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发展,其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生活形态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之下,基层政府公务员的交际手段更加多样、社交范围更加广泛、接触人群更加复杂,一些所谓“成功人士”的优越和富足的生活状态,致使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1](P76-79)因此,只有具备了坚定和牢固的思想意志力,保有巨大的心理承受力,才能真正地做到依法办事、廉洁行政,更好地防腐拒变。

由于深受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和作用,政府公务员包括基层政府公务员在内普遍带有一种强势心理和优越感,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权益保障较好。面对广大群众时,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总是习惯于摆官样、打官腔,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的良好形象。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公共权力开始逐渐收缩并愈加规范化,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并愈加合理化,基层政府公务员也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了自身利益的相对下降和所执权力的相对失落。尤其是当许多基层政府公务员的经济收入,已经难以与某些个体经营者、企业经理相提并论的情况更加普遍之时,这些落差造成了一部分基层政府公务员因为强势心理的丢失而形成了一种失落心理,导致了他们的情绪低落,并致使其工作热情下降,引起了他们的心理波动并致使其行政效率难以保证。加之许多基层政府公务员长时间、大负荷地超常规运转,以至于心力交瘁,甚至还出现了“预支生命”的严重情况。各种因素交织起来并互相扰动,导致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非但不能漠视忽略,反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另外,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其实并不是通过诚实劳动致富所形成的负面的、消极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心理失衡程度。诸如此种既有悖于“公平”和“正义”,又极伤“自信”和“尊严”的社会分配现实,使得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落差感在基层政府公务员中迅速地蔓延开来。加之近些年来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一度跌到了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以下,这对于收入水平相对下降而又没有正式渠道和手段补充经济来源的许多基层政府公务员而言,在向社会提供某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之时“收取”或是“博得”一些费用,也就成为了一种非正规、自发性甚至是常态性的“自我补偿”行为。尤其对于通过钻营相关政策优惠和政策漏洞而一跃成了所谓的“成功人士”的某些服务对象,这种“自我补偿”行为也就隐含了一种“讨回公道”的含义和逻辑。在这种失衡心理的策动和支配之下,在这种极端的嫉妒和攀比心理的辐射与感染之下,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不惜铤而走险,不断出现的、花样翻新的职务犯罪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结果。

二、人际关系敏感的戒备心理

由于受到了传统文化思想和伦理关系的深刻影响,如何妥善应对和处理人际关系,就成了国人生活和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点对于基层政府公务员而言,尤是如此。相当比重的基层政府公务员认为,真正的知心知己少之又少,而很多的所谓“朋友”都是流于表面,于是形成了一种“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明枪易躲而暗箭难防”、“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交际氛围和环境。①根据安徽行政学院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心理压力已经是严重影响基层政府公务员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其中,基层政府公务员面临的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人际关系压力。http://news.ifeng.com/society/2/200912/1228_344_ 1489705.shtml.这种特殊的、扭曲的、微妙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剧了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心理困境,同时也在许多基层政府公务员当中形成了一种“交往戒备心理”。

所谓的交往戒备心理,就是指基层政府公务员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由于某些消极心理因素的干涉及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不切合现实的心理偏执状态。由于这种心理偏执状态的长期存续,从而使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与上级或是同事交往之时,会主观歪曲或是臆测交往对象所发出的各种讯息,这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公务员之间的正常交往关系。归结起来,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交往戒备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

一是孤僻心理。有些基层政府公务员一直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工作环境当中,始终难以和同事们或是周边人群“打成一片”,表现出了不随和、不合群等情况。导致这种孤僻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有些基层政府公务员自恃清高,自命不凡,不愿意和他人为伴为伍。偏执地、习惯性地把其他人的言语和行为统统视为是庸俗、肤浅和低级的,因而表现出了不值得接近、不齿于交往的心理,也就形成了自己独来独往的局面。其二,有些基层政府公务员谦卑过度,总是认为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久而久之形成了不敢与他人交往的心理,从而人为地孤立了自己。其三,有些基层政府公务员自身带有不良的言行、品好或是习惯等,比如:举止粗鲁、言语庸俗等,从而使得他人无法完全接受,影响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是猜忌心理。有些基层政府公务员对他人的言语和行为过分在意和敏感,满腹狐疑、顾虑重重,总是认为所有人都是靠不住的,并把他人的一举一动都意会为是带有一种针对性和涉及性的。这种心理最容易在受到过严重挫折的人中间产生和蔓延。其实,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当中,尤其是与陌生人的初次交往之时,人们常常会习惯性地、不自觉地抱有一种戒备心理,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如果就此总是疑窦众生、忧心忡忡,在对他人深度缺乏信任的同时,也会使自己失去了他人的信任。这样,非但难以建立和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反而会进一步挫伤他人的情感。

三是封闭心理。有些基层政府公务员习惯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情感等掩饰起来,始终不愿意对同事或是周边人群敞开心扉,也不能够以诚相待。还有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深受社会错误观念的影响,如“逢人只讲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等,以至于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过分地谨慎和小心。这种深刻的戒备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2](P41),它不仅严重阻碍了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与他人之间的正常交流,还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社会交往程度与自我表现程度。

四是敌意心理。“敌意”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猜忌心理”,它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由于基层政府公务员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风险压力和家庭压力,因此有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常常怀有这种极端不正常的心理,总是认为其他人在千方百计地找寻各种机会来谋害自己、算计自己。因而把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偏执地认为是尔虞我诈、逢场作戏而已,从而逃避甚至是隔绝与他人的沟通和交往。[3](P65)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在工作中常常显得焦虑紧张、戒备多疑、对立抵触和冷淡麻木等。

三、知识观念更新的紧张心理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的是有知识、有头脑、有思想的人民公仆,这意味着知识匮乏或是个人素质不全面的基层政府公务员将难以胜任其本职工作,进而造成了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面对知识观念的极速更新出现了一种“紧张心理”。广大基层政府公务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及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现实要求,才能更好地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机制。

与知识经济、市场体制、信息社会相适应,公共权力也将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这主要包括“上调”和“下调”两个层面。所谓的“上调”,是指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宏观管理的能力及水平。比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人才管理方面的相应政策、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所谓的“下调”,是指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弱化和减少对微观经济领域的直接管理,要继续实行简政放权等举措,这一点对基层政府公务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伴随着知识经济、市场体制、信息社会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强烈冲击和改造,基层政府公务员面临着政府管理理念、政府管理职能、政府工作方式等诸多方面的转变及挑战。基层政府的主要职能将从直接组织、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优化环境、创设条件和提供公共服务为主,从官本意识向民本意识转变。基层政府公务员只有尽快地、彻底地从传统的社会经济观念当中解放出来,以新眼光、新思维、新标准和新方式,积极地面对新环境、新要求、新观念和新知识,才能更好地落实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引入问责体制的担忧心理

公共权力的行使及其运作,必然符合公共事务的基本性质及规律,必须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和底线,以积极履行公共责任为依托和标尺。政府公务员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以及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须积极有所作为,勇于承担公共责任。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公众对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政府部门所担当的公共责任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所面临的课题和挑战也越来越多,以往的“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已然不复存在。这种责任和要求会自然而然地顺势转移和直接作用到广大的政府公务员身上,从而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一些政府公务员极度的担忧心理。近些年来,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推进并持续深化,诸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末位淘汰、追责问责等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使广大政府公务员面临着随时可能被淘汰的严峻局面,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公共责任重大与个人能力有限之间的严重冲突,是导致广大政府公务员陷入到极大的心理困境之中的一大主因。这种“权小责大”的制度压力和心理困境,在基层政府公务员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和强烈。据统计,2009年我国中部地区的一名乡镇长要签订多达30份的责任状、任务状,涵盖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汛防火防疫等[4](P33),其内容十分的广泛。这些责任状、任务状的背后是十分严格的“一票否决机制”,广大基层政府公务员处于权力有限而责任无限的尴尬境地,稍有大意就可能被一票否决,而被摘帽子、换岗位,甚至是丢饭碗、被法办。基层政府权力的逐步缩小与其责任的不断扩大,致使基层政府的事权、财权等不匹配,从而使基层政府公务员陷入到了一种比较尴尬的两难境地,即办事没钱,不办事失民心。加之一些媒体的片面报道,也让基层政府公务员倍感压力。

五、心理沟通不畅的压抑心理

官僚制作为现代政府组织体系的一大鲜明特征,它要求政府公务员必须是理性化、规范化和非人格化的,从而造成了在推进和维护公共行政体制机制实现有序有效运转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政府公务员的个性和情感发展形成了阻碍效应。换言之,广大政府公务员以牺牲他们的个性和自由,来换取整个官僚制的理性、规范及其运转协调。由于心理沟通不畅通而产生的政府公务员心理压抑问题,也就在所难免。根据“中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网”对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公务员身心健康状况和职业心态的问卷调查显示,50%的人认为工作机械化、“累,心力交瘁”; 40%的人倦怠感明显;只有10%的人认为激情依旧,目标明确。[5](P45)另据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对广东省基层政府青年公务员的一项调查显示,50.3%的人经常感到压力;31.2%的人感觉太累;1.6%的人甚至会想到自杀。[6](P127)可见,压抑心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的一大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在现代官僚制的设计与安排当中,几乎完全排除了人的情感和主观因素的“干扰”及“介入”,从而使广大政府公务员成了只能屈从于组织制度和规章的所谓的“组织人”或“程序员”。这种十分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加之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使得政府公务员尤其是基层政府公务员极度地缺乏心理疏导机制和渠道。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有了心结、心病等心理健康问题,要么不知道宣泄,要么不敢于宣泄,久聚在心难以有效释放的结果就是心力交瘁,压抑心理进一步的加剧和扩大。这样,在基层政府当中就出现了数量并不算少的如内向型、消沉型、潜意识型等各类心理压抑的公务员,其中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心态和行为不仅十分消极还相当古怪,甚至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比如:近年来一再发生的基层政府公务员因心理过分压抑而自杀的事件[7];又如:轰动全国的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发展改革科公务员廖天野屡屡施暴打骂父母事件等[8]。另外,当前广大公众业已习惯于要求基层政府公务员提供高效、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这无疑也给广大基层政府公务员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六、职务晋升的巨大压力心理

随着我国公务员考录和晋升制度改革的不断加快与持续深入,大批精英人士纷纷进入到政府机构,甚至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者充实到基层政府部门亦不鲜见,政府公务员之间群体性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虽然这种竞争格局对于进一步激活公务员队伍活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可持续地提高公务员素质等多有裨益,但是也给基层政府公务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危机感,诸如对权力职位的担心、发展空间的顾忌、个人成就的焦虑等成为一种普遍的心态。

我国政府公务员的职务设计及其安排属于比较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即领导职务较少而非领导职务较多,高级职务偏少而低级职务偏多,从而造成了政府公务员的职务晋升渠道相对单一、职务晋升空间比较有限的问题。这一点在基层政府公务员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随着一大批优秀的高学历者充实到基层政府公务员队伍当中,使得基层政府公务员之间的职务晋升更加白热化。由于深受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束缚,以及按照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相关规定,政府公务员的待遇与其职级序列相挂钩,这些都进一步激化了基层政府公务员千方百计地“想当官、要当官、争当官”的不良现象。基层政府公务员的仕途之路、晋升之途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遭遇到了诸如上级不提拔、岗位不调整、考核不公正、奖惩不分明、同事不理解等情况实属正常现象。如果一味地怨天尤人,不正视挫折、不理性面对、不积极回应,就会使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的消极厌世和悲观主义情绪不断滋长,从而陷入到恶性循环的认知误区。

七、官至富随的逐利获益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人逐渐积累起了大量的财富,出现了所谓的“先富阶层”。这其中的一些人并不是通过诚实和合法的劳动致富,而是以各种非法和非常规的手段来聚敛财富,这也促成了一些人惯于贪钱婪财、热衷追求奢侈的浮躁社会心理。在这种不良社会心理的驱动和影响之下,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产生了比较强烈的补偿冲动心理,甚至一些人把无限度地追求财物当作了自己唯一和最高的人生目标,致使近些年来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的腐败大案要案一直处于高发态势。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对“有钱能使鬼推磨”、“权力不用过期作废”等歪理邪说笃信不疑,认为只有金钱、权力才是最可靠、最有用的,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迷恋权力地位,贪图物质享受,不走寻常路的极端自私自利的心理。

相关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我国侦处和查办的大量职务犯罪者大多是非观念模糊甚至是颠倒,个人的欲望与私利无限度的膨胀和无节制地发展,进而对财、物、色有一种变态的成就感和依赖感。于是,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凭借权力在握之时大敛钱财、广受器物,大搞“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挖空心思地把手中的权力兑换成或是变现为大量的存款、奢侈的器物等。为了满足极端膨胀和难以节制的私欲,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不顾党纪国法,胆大妄为,铤而走险,极尽搜刮贪捞之能事,涉案金额十分巨大,却从未想过罢手,仍未感到满足。究其根源,聚财、敛物、食色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性心理,官至富随的逐利获益心理已经成为一种自觉不自觉。

八、唯权是用的寻租交易心理

当前,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权力期权化”动机与迹象比较强烈和普遍。究其根本,唯权是用的寻租交易心理在作祟。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利用权力在握之时的地位和影响,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正当或不正当地为一些单位或个人牟取私利和非法权益,以为自己将来的利益做交易。这不仅极大地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极易引发社会动荡与不安,加大了社会维稳的风险和成本。其实,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过分迷恋、擅于和习惯进行权力交易,主要是缘于现有的体制机制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之间形成了一种“心理落差”,造成了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着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感或是不安全感。

回望近些年来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纷纷落马的新闻报道,官场腐败的一大根源无疑就是“权力寻租”,这几乎成了一大公开的秘密。虽然进一步促进和竭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尽可能地把可以推向市场的方面全部推向市场,不失为是有效遏制和减少权力寻租现象的一大举措,但这并不能完全杜绝或是清除权力寻租现象。为此,必须彻底消除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进行权力寻租的心理源头和动机。进一步而言,虽然通过不断的社会变革和持续的制度健全等重要举措,可以较好地消除权力寻租行为,但是很难完全消除崇拜权力寻租的心理现象。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多措并举、可持续地进行长时间的“心理矫正”,才能使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和广大公众的心理复归于正常的状态,回归到本应的位置。

九、结语

面对许多基层政府公务员精神压力长期过大、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现实情况,如何长效化地推进和实现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心理调适,更好地全面提升基层政府公务员的综合素质,这既是基层政府公务员这一群体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必须着力加快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一方面,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尽快建立健全基层政府公务员心理调适和支持系统;另一方面,基层政府要把加强对公务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放在战略地位来对待,努力让基层政府公务员掌握更多更全面的心理知识,不断提高他们应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1]苏宝忠,等.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洪涛,薛明.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行政与法,2006,(3).

[3]李景华.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与管理对策探讨[J].理论学刊,2008,(2).

[4]张非非,等.转型期基层干部精神压力调查[J].半月谈,2010,(7).

[5]施水泉.公务员心理压力调查[J].决策,2011,(7).

[6]广东省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R].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7]深圳公务员廖天野打骂父母背后的道德困惑[EB/ OL].http://www.chinafocus.hk/2011/1205/834337.htm.

[8]官员抑郁自杀事件频发官场生态致心理压力过大[EB/OL].http://politics.gmw.cn/2011-10/08/content_2748190.htm.

The M ain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
o
f Our Country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M ental Health Problem s

SONG Li-hong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Our country is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ree big system“synchronic transformation”critical periods and sensitive periods,all kinds of contradictions and interactwith each other,all kinds of problems are superimposed on each other,resulting in the civil service,especially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more prominent and frequently episodes,thismust be caused enough concern and attention.Health,upward,positive state ofmind is a civil servant to realize their own full development,and practice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safeguard of the purpose of serving the peoplewholeheartedly,also the government civil servants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role orientation,to fulfill its function responsibility,actively explore the job situation,continue to make administrative performance is one of the basic qualities.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he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have more realistic significance.The current our country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 main facing eight aspect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namely,steermarket economy of drop psychological,relationships sensitive of alert psychological,knowledge concept update of tension psychological,introducing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concern about the psychological,mental communication psychological repression,promotion of great pressure to the rich psychological,officer with the gain benefit psychological and but right is benefit with rent-seeking trading psychology.Only grasp the nettle,multiply situation and for,to be fully sustainable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ir ow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ransition period;grass-roots government;civil servants;mental health;problem;performance

book=33,ebook=1

D63

A

2095-0292(2012)01-0033-06

[责任编辑孙广耀]

2011-12-26

宋丽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公务员心理健康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篮球公务员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