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解决民生问题应建立八大机制
2012-08-15郝春新孙毅然
郝春新,孙毅然
(1.河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唐山063009;2.迁安学院,河北唐山064400)
河北解决民生问题应建立八大机制
郝春新1,孙毅然2
(1.河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唐山063009;2.迁安学院,河北唐山064400)
民生;社会;机制
民生问题关系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阐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分析了民生问题的表现,提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八大机制。
民生问题关系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已成为摆在河北省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所谓“民生”,就是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娱、教、学、工、养、医,是维系民生的十大要素,“民生十要素”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是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体现,是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基本指标。解决好民生问题,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第一,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解决民生问题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重视和改善民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动力。一个社会如果低收入群体占居主导位置,由于其购买力低下,内需拉动力必然弱,而如果高收入群体占居主导位置,那么,他们的购买能力强,则会使内需拉动力强。因此,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普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就会使更多社会成员的购买力得到明显提升,进而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动力。
第三,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到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在给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大多集中在民生方面,如: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社会保障、贫富差距、物价上涨等,成为百姓谈论的永恒话题和关注的热点焦点。一些民生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危害,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只有高度重视并切实改善民生,才能确保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
第四,解决民生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历史一再告诫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大幅度地改善民生,我们党赖以执政的基础才能稳固和持久。
二、民生问题的表现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距没有明显改观;城乡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
二是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许多污染企业从城市迁到农村,从沿海发达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这里的人民及其所处环境遭受着日益严重的污染期害。
三是城乡疾病危害增加,“医疗负担过重”。梅病、性病等过去被消灭或控制的疾病,如今死灰复燃,癌症、艾滋病、乙肝等一些新的疾病不断滋生蔓延。农民缺医少药、城市社保医疗水平太低。“看病难”,“看病贵”,致使“不敢生病,不能生病”成为众多城乡居民的企盼。
四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分配有失公平。
五是贩毒吸毒、卖淫嫖娼、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污染社会风气,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六是教育费用高,就业压力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境况依然不容乐观。
七是房价物价过高,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低收入、无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难以改善。特别是城乡大规模拆迁,短时期内导致了一些新的民生问题。成百上千的小业主、小老板被搬迁或关门;大片城区的改造,使成千上万居民搬家迁户;新城区的扩张,新铁路、新公路的开建,开发区征地,往往会使成千上万的农民无田可种。如果相应措施跟不上,由此引发的不满情绪以及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同时,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他们要面对城市的物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高收费,不满情绪不可避免。
八是养老及社会保障日益凸现。总之,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不能漠视。
三、解决民生问题应建立八大机制
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社会阶层的民生诉求、不同层次上的民生问题、不同要求上的民生期待,要求党和政府必须千方百计予以解决。
(一)建立法定投入机制
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切实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使其所占比重每年比上一年度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最低投入幅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还要深化改革。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有的制度覆盖范围很小,主要在城市。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等。
(二)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遵循“存量在地区内均衡,增量向薄弱地区倾斜”的原则,进行教育资源配置。应向农村地区、落后地区、民族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现全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高中、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助学金、奖学金等形式给予资助。规范教育收费,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确保教育公平。此外,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或捐资助教。
(三)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在当前实行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财富分配模式下,资本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赚钱越来越容易,且越来越多;而劳动所占比例则越来越小,赚钱越来越困难,赚得越来越少,于是出现了贫富相差悬殊的情况。为此,部分人心理不平衡,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增长,最终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危机事件的发生。
重视和改善民生,首先,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着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其次,通过累进所得税调节“过高收入”,使其收入适当降低,并将所征资金用于社会公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缩小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的差别,以促进社会的公正分配。再次,在国家财政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四)加快建立适应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保障机制
我们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的大幅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急速膨胀以及每年数量众多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会带动巨大的住房需求。住房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重大民生问题。
一是建房要纳入经济发展计划。要明确规定建房类型(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面积、最高限价。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的比例也应在规划中确定,以保证部分中低收入者住上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真正做到“按需建设”。
二是要严格控制建房征地,特别是农用耕地建房。
三是要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真正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
四是要严厉惩处官商勾结、侵害百姓利益的腐败行为。
(五)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学生前途、家庭幸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2010年、2011年随着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充满变数,就业问题更加沉重。
一政府应多渠道筹措和投放资金,并积极发展服务类的第三产业,千方百计增设就业岗位。
二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就业,政府应加大对自主创业、资主谋业者的鼓励和资助力度。
三要适当压缩学历教育,大力发展技能教育。
四应明确规定到基层和农村工作的毕业生的服务时间和将来工作转换的激励政策,以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农村和基层工作。
(六)建立养老保障机制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里平均49%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生活。空巢,老龄社会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要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应政府、企业和民间多渠道兴建养老院,尤其鼓励民间投资兴建。
二是尽早谋划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的招生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三是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养老医疗格局。要依靠优惠政策鼓励多元办医,依靠科学管理规范多元办医,依靠市场激励促进多元办医。
四是要进一步提高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心理慰藉、医疗保健、休闲康复、文化娱乐、临终关怀等服务。
(七)建立和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成功,不应再简单地着眼于GDP,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使之成为执政功德的新标尺。
为此,建议把解决民生问题列为考核各级政府和领导人员政绩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年度计划,做到有指标、有措施、有领导负责,并在执行中定期查进度、查效果、查责任。确有成效者,应予肯定;成绩优秀者,应予重用。对解决民生问题不负责任者,教育后仍不改者,应毫不留情地予以撤职或降职;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者,应严厉查处。
(八)建立民生问题的“网式监督”机制
应把群众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特别是应设立语音电话、开通《民生热网》《民生热线》等网站,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因为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民众可用来进行经济利益、政治意愿、参与政治决策等方面的心声表达,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桥梁,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更广阔、更便捷、更高效的途径,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和正确运用。
Eight M echanism to Solve Hebei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s
HAO Chun-xin,SUN Yi-ran
(1.College of Economics,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063009,China 2.Qian An College,Tangshan Hebei064400,China)
people's livelihood;society;mechanism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 concerns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analyzes themanifestation of livelihood problems,puts forward eightmachanisms to the problems of the people 's livelihood.
D669.3
A
2095-2708(2012)01-0020-03
201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