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影视欣赏教材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

2012-08-15邬静洁

关键词:母语赏析跨文化

邬静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下,通过文化输入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跨文化交际理应是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双向交流。然而,较长一段时期内,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习得,忽视了本土文化元素的缺失。这种单向的文化教学模式被称作“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现象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在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背景下,许多高校都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英语影视欣赏这一选修课程。英语影视欣赏课程能使语言学习和文化习得得以完美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和教学活动组织的重要依据,“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1]在任何课程中,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材建设。那么,英语影视欣赏教材中是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现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七种英语影视欣赏教材进行了梳理,以考察现有英语影视欣赏教材建设中是否兼顾到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输入与输出,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英语影视欣赏教材的现状梳理及问题分析

(一)英语影视欣赏教材简介

通过市场调查,笔者收集到了2005年—2011年间出版的七部英语影视欣赏教材,包括:《英语电影赏析》[2],《新世纪大学英语英美影视欣赏教程》[3],《英语影视赏析》[4],《英语电影欣赏》[5],《英文影视欣赏教程》[6],卫岭[7]主编的《英语影视欣赏》以及方映[8]主编的《英语影视欣赏》。

七部教材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电影赏析》与同类教材相比特点最为鲜明。该书于2005年10月第一次出版,至2010年12月已是第十次印刷。其主要特点是中英文对照,且理论与实践结合。既有电影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简单介绍,也有应用理论和方法对具体电影的分析,这有助于指导学生提高实际的电影阅读和赏析能力。其它六部则都大同小异,一部电影一个章节,从八章到十二章不等。《英语电影欣赏》选取了上世纪80年代到至今的电影作品,并按照电影发行日期先后顺序排列各章;两本《英语影视欣赏》以及《新世纪大学英语英美影视欣赏教程》则按照英语影视作品的主题和类型划分。另外两种则分别“精选”了八部和十二部“优秀作品”。在这七部教材中,《英语影视赏析》和《英语电影赏析》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电影小知识,如电影史,电影奖项,电影工作室等。这些影视欣赏教材在编写时都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包括听力练习、口语练习、写作练习等。

(二)目的语文化教学理念在英语影视欣赏教材中的体现

七部教材都把英语语言、影(视)作品和目的语文化融合为一体。每部教材均有专门版块介绍影片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文知识,内容涉及到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历史、文学、娱乐、家庭婚姻观、环境保护、心理健康、阶级意识、观念信仰、人生哲学、人生真谛、女权主义等。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理解上的欠缺和对西方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缺乏较深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影视作品的欣赏通常只停留在电影故事情节这一层面上,对其中折射出来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由此带来的疑问很难做出进一步的探究。教材中对影视作品折射出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了介绍,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而深刻地了解相关作品,同时也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其文化知识面,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中国文化失语症”在英语影视欣赏教材中的体现

然而,七部教材中笔者能找到的对中国文化元素的介绍却微乎其微,而用英语输入和输出母语文化部分则严重匮乏。每部教材的“序”或“前言”对读者来说是“游园的向导”,从中可以了解到编写该教材的宗旨、撰写经过、体例及重点、难点、特点等。然而这七部教材中没有一部在“序”、“前言”,或书中说明在介绍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入了任何与中国本土文化相关的内容。经过研读,笔者仅在《英语电影赏析》第七章中发现,在介绍“阿甘哲学”时,编者提到该片隐含的主要思想与道家传统思想中的“无为”十分相似。此外,尚有两部教材涉及到了与中国相关的内容,但都只是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现。其中,卫岭女士主编的《英语影视欣赏》课后讨论题中有两处,即第一章的课后讨论练习中最后一题提到《阿甘正传》反映了上世纪50至80年代美国社会经历的变化,要学生讨论我们国家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还有第七章关于《肖申克救赎》讨论话题中最后一道题问道“你对中国监狱的状况了解吗?”另外,《英语电影赏析》中有三处涉及到与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其中第一处为“为什么《阿甘正传》在中国受到欢迎?”第二处出现在第八章社会问题片《美国丽人》中,问题是:“男性危机”这一概念在中国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中国电影是如何表现“中年危机现象的?”最后一处则在第十一章,与《英国病人》有关,问题是“奥尔马希和凯瑟琳与中国爱情片中的主要角色有什么相似或不同之处?”仅此而已。

由此不难看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在英语影视欣赏教材中同样存在。这些教材在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时几乎没有对中国文化知识进行介绍,稍微提及也只是蜻蜓点水,这表明用英语输入中国文化的概率几乎为零,仅有的几道讨论题也是大而空泛,而且都列在所属板块中最后一题,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很难想象学生用目的语讨论这种题目时能否有观点可表述,更不用说进行文化对比,发挥其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则更无从谈起。

二、英语影视欣赏教材建设中导入母语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英语影视欣赏教材建设中导入母语文化的必要性

文化双向交流要求在教材建设中导入母语文化,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应该是目的语与母语的双向交流,文化输出与文化输入应同时进行。因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出将造成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心理障碍,甚至可能造成民族自卑心理。”[9]另外,作为Ting-Toomey[10]跨文化交际理论体系中的一大要素,“留心”概念则主张在理解文化差异时,要转换个人行为规范的参照系,积极采用不同的分类标,随时准备用创造型的方式试验不同的决定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因此,为了能够成功实现跨文化交流,文化交际的双方应避免停留在某个单一的文化视角上,而应转换、兼顾双方的文化视角,从有利于交际的立场出发。“留心”概念提醒我们在教材建设中有必要有意识地增强母语文化的导入。

(二)英语影视欣赏教材建设中导入母语文化的可行性

(1)选录蕴含丰富中国文化内容的影片编入教材

英语影视作品中不乏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或者直接体现了中西文化碰撞的优秀作品。如,《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该片改编自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同名作品,形象地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于人物的人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中,我们还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的缺失带来的交际障碍以及身份感的严重缺失。因此可在教材文化介绍环节中增加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相关内容,如影片涉及到的中国解放战争,中国式的母爱,中国女性的抗争和成长历史,中国家庭伦理观念等。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分组确定主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体现在该作品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另外,电影《刮痧》中的中西文化剧烈冲突体现在了礼仪、教育、价值观等方面。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可加入对该作品中的母语文化介绍,如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等。中国人对于亲情、友情的无比珍重,因而可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意境说和西方的理性主义间的对比来探究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等。结合熟悉的本土文化分析问题可以很好地发挥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间的异同,从而指导其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避免文化冲突。而且,这些母语文化的导入可以纠正现有英语教材中普遍存在的倾向——对西方文化的认同,以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批判意识,促进学生对母语文化进行反思,并提升其民族文化自豪感。

(2)在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影视作品中导入中国文化

即使教材选取的影视作品主要体现的是西方文化,只要“留心”,母语文化的导入同样可以有效地进行。这七部教材中除《影视欣赏教程》外,其它六部都选录了《阿甘正传》。如前文所述,中国本土文化的导入并没有在这些教材中得到体现。该片集中反映的是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生活。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文化大革命,用这段历史和同一时期动荡的美国进行比较,可有助于让学生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对其进行反思。在进行对比时,有必要对中国这一时期的历史作为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介绍,而不应该像前文所提到的一样,在毫无语言输入的情况下直接抛给学生一个问题。除此之外,“乒乓外交”的划时代意义,阿甘说中国人“不去教堂”让同时受访的甲壳虫乐队创始人John Lennon觉得不可思议等,都折射出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对这些内容进行挖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细节的鉴赏能力。在英语电视剧方面,学生在欣赏轻松、幽默的美国情景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一季第六集时,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美国人庆祝万圣节的方式,因此可在介绍该节日的相关背景知识时,加入中国本土文化中悼念和尊重死者的“鬼节”等相关知识介绍,为学生进行文化对比提供素材。

三、结语

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影视作品为学生体验西方文化提供了直观的手段和轻松愉快的氛围。现有的英语影视欣赏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文化教学理念,但目的语文化输入与母语文化输出的严重失衡问题非常突出。每部教材介绍的都是西方文化,用英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却极少涉及。如果大学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下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文化,患有“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英语影视欣赏教材是否应该承担相应责任?这不能不说是教材编写的失误。因此,充分调动母语文化知识,适当地用目的语表达本土文化内容,能够发挥母语文化对语言学习和交际能力的正迁移作用并可有效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1]杨波.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趋势分析[J].中国出版,2011(14):30-32.

[2]Andrew Lynne.英语电影赏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华中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新世纪大学英语英美影视欣赏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赵英男.英语影视赏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杨畅.英语电影欣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6]刘冀.英文影视欣赏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7]卫岭.英语影视欣赏[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8]方映.英语影视欣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9]田颖.跨文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225-227.

[10]Stella Ting-Toomey.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266.

猜你喜欢

母语赏析跨文化
母语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母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步辇图赏析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