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基于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层面

2012-08-15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受教育者教育者

陈 丽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基于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层面

陈 丽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关于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本质性、能动性等内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指导意义。文章主要从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层面来探求《提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人;环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1]。它的诞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提纲》中没有专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但是其中关于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的阐述,对文化价值观多样化的后危机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提纲》关于人与环境、教育关系的解读

《提纲》以实践观为核心,全面创立新的世界观,其基本思想大致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第一、二条构成第一部分,是新世界观的总纲。第三条至第十条构成第二部分,是新世界观的具体展开。第十一条构成第三部分,是新世界观的结论。其中第三条,主要是批判旧唯物主义在对待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问题上由于否认人的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而陷入唯心主义。

(一)旧唯物主义关于人与环境、教育关系的解释

马克思在《提纲》中批判旧唯物主义由于不了解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不能正确地解释人和环境、教育的关系,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陷入唯心主义。在恩格斯1888年发表的《提纲》稿本中,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2]这是指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的观点,后来为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费尔巴哈等唯物主义者所继承。他们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如爱尔维修强调:“人的才智差别是因为人所处的环境和后天的机遇,以及所受的教育不同所造成的,甚至认为教育可以创造天才。”他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政治制度和法律。但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政治制度和制定合理的法律,就必须依靠教育。他们认为,必须有天才才能建立好的法律制度,而广大群众只能接受英雄人物的教育,把天才、英雄人物夸大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陷于历史唯心主义。

恩格斯在发表《提纲》时,用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做例证,便于我们理解旧唯物主义的主张。罗伯特·欧文思想基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法国唯物主义学者的观点,他认为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人获得善良和高尚的性格,坏的环境使人的性格变得十分低下。塑造好的环境只有依靠天才人物、上层的开明统治者等,工人群众是不会发现这种真理的。所以实现社会主义只能是自上而下地改造环境,从而改变人民群众,教育他们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因此,罗伯特·欧文的世界观也是有限的。所以,马克思批判:“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身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二)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的思想

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句话科学地概括了人和环境的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第一,人与环境是互相创造的。一方面,环境影响人。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是根据自身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进行实践活动的,环境制约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由此制约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制约社会的政治、文化水平和

[投稿日期]2011-12-25

在人与环境相互创造的过程中,两者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一致”,环境变得更有利于人们的活动,而人们总是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提高认识,反过来更好地改造客观环境。人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体现了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综上所述,马克思既承认人受外部条件的决定,又承认人在既定条件下的能动性。“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

第二,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一个人要想成为教育者,首先自己要具备成为教育者所具备的条件。通过教育活动,接受所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这些知识和技能与自身相结合,为自己所用。在此教育过程中,人是教育对象,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教育者本身一定是受教育的”,批判了旧唯物主义认为良好的环境是由天才所创造的,群众只能接受天才人物教育的观点。旧唯物主义没有考虑到:一切教育者都是由受教育者转化而来的,受教育者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奋斗才能成为教育者。要想成为天才或英雄人物,其自身必须先接受教育,才能具有创造良好环境、教育群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育者要让教育对象接受某种文化知识,自己必须被这种文化知识所武装。教育者只有具备了从事教育活动所必须的教育管理知识、渊博的文化知识、精通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素质,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能实现思想的导向功能。因此,教育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功底取得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领受教育者达到全面健康发展。

二、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要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因素。人与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创造人。作为培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在社会环境中才能进行,离开环境或者对环境把握不准确,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基础。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环境,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首先,环境是思想变化的客观来源。一方面,从思想产生的本源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源于客观和现实,其内容是客观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反映。人的思想内容,归根到底只能是被人意识到了的客观存在。正确的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和现实社会科学的反映,错误思想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不过是扭曲的反映,在现实社会中都能找到其根源,就如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说“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客观现实是形成思想的基础。另一方面,从影响思想变化的因素看,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时常变化的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2](P92)人的思想必须通过实践的力量来实现,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突破现有思想或旧思想的束缚,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人们进行探索创新,形成新的思想。

其次,时代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也随之活跃和发展,人们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多样化、复杂化;资本主义的一些腐朽思想也逐步影响着我国人民;资本主义国家努力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思想渗透,鼓吹西方的民主主义、个人主义,打无硝烟的战争。后危机时代,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最后,发挥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要分析人们因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的差异,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社会环境的陶冶作用,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舆论、社会人际关系等,使在人们“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要以后危机时代的特点为基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和机制,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是组织者、传授者、促进者、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教育者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就必须先接受教育,具备良好的素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教育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必须的政治条件和政治品质,是教育者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政治鉴别力的综合表现,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核心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2)道德素质。具备了高尚道德品质的教育者,其工作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有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热爱和尊重受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3)思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反映时代要求的新观念,要具备科学而全新的思维方式,要具备实事求是、民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作风。(4)知识素质。教育者必须具备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工作对象和所处环境需要掌握的有关知识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失去任何一方,另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能受到受教育者的影响而使自身发生变化,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获取知识、经验,提高能力。而受教育者不仅受到教育者的影响,也对教育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提纲》人与环境、教育关系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提纲》中关于人与环境、教育关系的理论,在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后危机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受到环境的制约,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可以积极地作用于环境,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环境。我们可以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和教育。此外,一个社会各方面都运转有序、社会风气良好,人们的道德素质就相对较高。相反,社会生活混乱、风气不好时,人们的道德素质相对较低,正如一个地方干净、整洁,外来人也不会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这充分表明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发展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其次,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文化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很多著名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使员工精神百倍、斗志昂扬地工作;很多著名的大学都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著名的黄埔军校和西点军校,都有校歌、校训;黄埔军校周围有景色怡人的中正、仲恺、济深公园,以及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军校文化中心俱乐部,都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课堂。这些文化环境对军校学员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持续发挥全面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作用;应当大力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来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而且要努力建设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镇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促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最直接。在当前,主要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反腐倡廉和干部道德建设。

(二)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两个基本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有重要意义。

第一,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的言行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及行为具有导向作用”[5]。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向受教育者传授社会要求的社会规范,以引导受教育者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前进,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取决于教育者的态度。教育者主观的努力程度越高,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越有利于发挥。教育者能够在主观能动性的支配下,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以寻求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取决于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最重要的是教育者必须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全新的教育理念。而这些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教育者生来就具有的,因此,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不断更新的知识和观念、不断学习受教育者的先进之处,才能使自己具备教育者的条件。

第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不是被动的,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群体。受教育者能够主动配合教育者实施教育计划,能够以自己的闪光点去影响教育者,能够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准则,有选择、有鉴别地接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者要努力培养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其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能力。而且应当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价值空间和心理氛围,宽容地看待受教育者的价值观,为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氛围。

综之,后危机时代是一个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研究《提纲》所阐述的人与环境、教育关系的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指导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5.

[5]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M].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30.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ses on feuerbach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level of human being,the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CHEN Li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Beijing 100091,Chna)

The basic idea of the new worldview is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in Marx’s Theses on Feuerbach at the first time. It h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e content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actice and cognition,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human nature and initiative are illustrated in the Theses on Feuerbach. They have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aper mainly search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ses on Feuerbach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level of human be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human be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

D64

A

1673-9477(2012)01-0034-04

陈丽(1983-),女,河北邯郸人,博士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诚信教育。人们的道德素质水平。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道德观和宗教道德观时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3]这证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是随着社会关系、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环境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人改造环境。人们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要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这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环境,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责任编辑 王云江 ]

猜你喜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受教育者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实践: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