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对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影响
2012-08-15李京文
李京文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对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影响
李京文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
经济与管理是一门应用科学,是指导和引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手段,是兴邦济世、强国富民的学问。它的建立和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因而,要认清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趋势,首先要把握当前世界和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深入分析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找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路径与方法。
目前,经济与管理学科面临着诸多的新形势、新需求,要求我们不断地调整和充实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新内容、新知识、新思想。从全世界和国家的角度来讲,我们面临的形势是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全球知识化、知识经济化,对此我们应积极地进行应对和研究。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十分迅猛。经济全球化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社会和政治领域有所表现,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生产、消费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将全球的经济和资源通过全球的配置,通过开放在全球之间的互相支持、互相流动、互相弥补,使得经济发展更快、质量更高。由于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我国很多社会和经济单元,如金融、投资、制造、运输、通信、服务等,都已经打破国家和地区界限,并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融为一体,一个统一的全球城市、全球市场体系正在形成,世界正在成为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即成为一个“地球村”。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经济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时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很大。我国经济受益于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得到高速发展,本世纪初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即是明显的证明。同样,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世界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世界经济不是孤立的,不能孤立地研究经济与管理,要在相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毛泽东主席在苏联莫斯科大学为留学生作报告时曾讲到世界上有两大阵营,认为两大阵营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也非常符合我们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
我们在考虑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科发展时,一定要根据全球化背景下的情况来研究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力求教给学生运用新知识和新方法来应对新的问题。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经历了十几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是近两年遇到了新的问题。在世界金融危机以后,由于美国和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欧洲出现债务危机,美国和日本经济恢复缓慢,中国经济受到影响,经济增长率在下降:2010年为10.4%,2011年下降到9.2%,2012年一季度为8.1%,到2012年4月为7%,逐月逐季在下降。由于我国的GDP增长包含的产品用途主要靠出口,在近两年国外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们的外贸出现很大的下滑,经济出现了产量过剩的情况,尤其是一些重工业产业,如钢铁、水泥,经济很难像过去一样高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研究经济下滑的过程和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增速下调是一种主观愿望,就环境和资源承受力而言,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客观要求,因为经济下滑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生存。以前我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支撑,但是近几年国家资金不足,外资缺乏,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企业用不起投资。一部分企业产能过剩,却没有积极性再投资、扩大生产;另外,一部分消费品老百姓由于收入低而买不起。目前,我国人民群众收入分配有些不均衡,一部分人很有钱,主要用于购买奢侈品,他们没有兴趣购买一般消费品,而一般老百姓收入很低不足以购买消费品,贫富差距拉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品市场很难发展。消费品的需求是用于有购买力的需求,所以经济与管理就是要解决企业与个人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不足,以及消费品销售不出去的问题。
自18世纪工业化开始以来,工业发展一直在带动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已经从工业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已经达到60%~70%,美国已经达到80%以上,我国服务业比重还没有那么高,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今后农业比重应继续下降,第二产业即工业产业比重应适当下降,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发展第三产业,不仅要发展传统服务产业,而且要更加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技术、生产性服务业、电信服务业、航空航天服务业、科研服务业、旅游业、会展业等。我国的外贸服务发展比较好,但是商品贸易是顺差,服务贸易是逆差。如何提高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外包,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很大问题。服务外包是专门的学问,目前正在大力推广,我们的高等院校尤其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应适应实际情况,加强对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的研究,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此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如我们讲的在工业化的同时要进行城市化,也就是我们说的城镇化问题。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1949年城镇化水平约为20%,20世纪60年代上升为40%,21世纪初达到49%左右,预计如果以后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才能接近60%左右,由此可知,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城镇化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措施,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化,使它的规模扩大,发展更多大型城市,建起一批大城市,同时在沿海和中部、东北地区建一批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带动资源和人口的聚集,从而加快聚集资源的速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因此,加快经济资源发展的研究势在必行。现在许多高校已开设有关城市问题的专业和课程,经济与管理学院应该适应需要加强研究。目前,我们对城市化和区域化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与政策、实际联系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政策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需要研究的新问题很多,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对经济与管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经济与管理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问题是原来我们不想研究的问题,客观要求去做,我们就必须去做,而且要做好。面对经济发展新的要求,从事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学者要勇敢地承担起新的任务。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作为经济与管理研究领域主力军的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院(系),既要认清形势,又要顺应形势的需要,做出积极、正确的应对。
首先,高等院校的办学要走国际化道路。如何走国际化道路,具体的讲,一是要从国外“请进来”。邀请国外教师做客座教授、特聘国外教授,聘请有国外经历的教授或国外学习回来的教师来讲学;还可以“走出去”,选派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去国外学习或进修,同时接收更多的留学生,与国外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机制与桥梁。二是开展国际合作,共享研究成果,使双方互惠、互利、共赢。三是更多地采用国外的相关教材,或在借鉴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自己的教材、教案。总之,我们要在国际化上下功夫,即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更多地借鉴国外经验,使我们的学生像在国外一样受到良好的国际教育。
其次,在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传承东方的文明和文化。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孔孟之道、老子哲学、孙武兵法等都是经济与管理学方面丰富的资产,进一步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并运用到现代的经济与管理中去,进而把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西方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与管理科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学派,才能对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再者,我们还应在教学改革上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现在我们的师资力量不够,除了引进师资我们更应该着手培养自己的人才。尤其是一些新设的专业,需要考虑招生名额以及热门专业和就业困难冲突的问题,专业的设置一定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总之,我们应该根据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选择我们所办的专业和课程,让高等院校的经济与管理院(系)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而使经济与管理研究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找准自己的定位,培养出自己的人才梯队,把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扎扎实实地做下去,做出成效,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注: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二十届普通高校经济与管理院(系)协作会”上的发言整理,并经作者审阅修订)
1008-1542(2012)05-0379-02
2012-09-12;责任编辑:曹家麟,李 穆
李京文(1933-),男,广西陆川人,经济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技术经济、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