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SWOT 分析
2012-08-15课题组
课题组
(河北经贸大学 金融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把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地方院校承担着为区域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是地方技术创新系统中的主力军。然而,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定位不尽相同,尤其是地方高校,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我长处,如何充分挖掘其所在区域的创业教育资源,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环境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适合地方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已经成为地方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地方财经类院校,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战略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SWOT法分析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外部环境,以便正确定位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战略。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的发展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国外的创业教育是从创业技能培养与创业实践活动开始的。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尔斯·梅斯教授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新创企业管理》,是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出现。随后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创业的基金会和协会也开始出现。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是全球领先的创业教育基地,既是创业型大学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典范。德国的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职业院校的“模拟公司”,“模拟公司”是创业教育中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之一。20世纪60年代末,创业教育开始发展,随后有300多所大学开设创业管理类课程,商学院居多。到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门学科创业教育已臻成熟,2003年全球开设了创业管理相关课程的大学已超过1 500所,与创业管理相关的英文期刊有44种,创业教育受捐赠点有200多个[1]。从国外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商学院在创业教育中最积极、最主动,专业资源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发起机构、教学实施机构和咨询机构,对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20多年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把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努力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国际上高校的“创业教育”发生着重大变革,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即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培养、提升每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新一轮世界范围的教改浪潮被掀起。目前,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到完善阶段,迄今为止,美国有100多所大学设立了创新力研究机构,1 6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2 200多门相关课程,他们致力于创新力的研究,开展创新教育。韩国政府的教育改革方案提出,教育必须从以知识记忆为主向以培养创造力为主转移,大学教育必须由传播现有知识和外来知识向科技、文化创造的方向转移。日本高校把创业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把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规定《产业社会与人》作为日本学生的必修创业课程。[2]
(二)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
相较国外“创业”教育的概念,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较晚,在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北京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兴起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的。1998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自1999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来,团中央、中国科协又于2000年和2002年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从2002年起,教育部也成为这一赛事的主办单位之一。“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使得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公司产生,形成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文化氛围。
目前,国内创新创业的教育水平和层次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基本属于“业余教育”。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创业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创办企业或开办公司;另一种观点认为,创业教育是为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2010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视频会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0年5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雷家骕(2009)认为,应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去实践、去推进[3]。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2009)认为:高校应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观念,树立创业意识,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创新创业的培训,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飞(2009)认为:大学生应培养创新精神,树立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摒弃谋生不谋道的观念;高校要推进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有利氛围。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2010)提出,创业教育模式应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提出,创新比创业更根本,创业为“表”,创新为“里”。一方面,创业不同于创新,创业强调行动层面的创造;创新包含更多思维层面的创造。另一方面,创新与创业是不可分割的,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创业依靠创新支撑。创新的思维和意愿加上实践能力和市场机遇,容易实现创业;同时,创业是一种行为上的创新,是创新的行动化和体现形式。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来看,创业教育及其研究的主题大多停留在创业领域各个表层的分析和阐述。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尤其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地方财经类院校如何依据自身特点正确定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战略,提升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特殊责任。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内部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目的在于提出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选择策略。
(一)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Strengths)
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高校顺应历史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传统教育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升华与发展;地方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突出自身办学特点,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的契合度;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要审时度势,加强研究,选择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完成培养创业人才目标的适当路径,真正使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并成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工作。
地方财经类院校承担着为区域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地方技术创新系统中的主力军,在地方经济发展中需要发挥重要的先导作用,在地方创新创业教育中举足轻重,其目标定位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相对其他院校而言,财经类院校的MBA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发展是最广泛的,层次也是最高的,它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规格和外延拓展项目等方面为其他类型的创业教育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关系密切,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具备较合理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劣势分析(Weaknesses)
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个人创立公司、创办企业的行为;也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缓解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其实这些理解是不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局限于已给定的知识与理论的灌输,也不是局限于创办企业或公司,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关注技术创新,还要关注需求创新,不仅要强调创新意识与精神的培养,还要强调社会意识创新、思想观念创新。
地方财经类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育师资方面,与国内重点高校存在显著差距,大多数创新创业学科发展还停留在提供单一课程上面,没有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学专业学科,大部分地方性院校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大多专业教师是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或辅导员。师资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大多数大学生接触过的创业教育只不过是上过一两门创业课程或者在校期间听过一两场创业类讲座,接受过系统性的创业教育的学生很少。
(三)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在国外高校及国内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潮的影响下,许多地方高校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河北省出台了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河北省政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决定共同设立“创业服务资金”,组织开展“创业帮扶工程”;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31号)要求,河北省人力资源保障局结合本省实际,实施了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落实大学生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服务。
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学校切实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与创业”等多门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课程。每年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和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等大赛,提高学生在就业与创业方面的意识和兴趣。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培训并邀请专家讲授创业知识。2010年10月,河北经贸大学“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正式开园,目的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帮助他们实现成功就业,并不断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规范的发展环境,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帮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的道路。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的启动,加强并逐步完善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政策体系。学校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是在学校多年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创办的,本着“传承经贸精神,强化专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提升创新能力”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成集“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创业项目研发基地、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创业思想集聚基地”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科技创业园主要分为艺术设计、生产制作、IT信息服务和综合服务四大部分,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必要的创业硬件,如办公场地、接待室等,对大学生入园创业团队免收租金,并有多项优惠政策扶植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还提供创业软件服务,给创业者推荐项目,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通道,形成轻松创业的氛围。
(四)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威胁(Threats)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地方财经类高校的大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与国内重点高校有一定的差距,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环境中很难更好地开拓事业,尤其是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相对不足[4]。
由于地方财经类院校人文性质的学科居多,在科研经费、技术创新经费无法与理工科性质的院校相比。因此在创业资金投入方面,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创业风险基金和社会支持性政策资金投入不多,财力不足致使创业基地、创业园区的建设滞后,大大限制了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向高层次、高科技行业发展。
社会对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地方财经类高校必须加快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正确定位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战略
(一)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教育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虽然大学生是高素质群体,但由于社会经验和管理能力的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的有限等因素,其创办企业或公司的失败概率是极高的。尽管我国的创业政策还不完善,创业环境有待建设,但是地方财经类院校应当提早认识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引领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的综合教育,而不是简单地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去创办企业或公司。由于资金、条件、专业的局限,地方财经类院校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一两门创业课程或者听过一两场创业类讲座,应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教育
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大学教育,需要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一方面需要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需要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健康身心。创新创业教育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依赖,不能脱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同时在专业教育和学科教学中应渗透着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如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关键在于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
(三)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
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地方财经类院校应以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根据地方自身优势特点构建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体系,加强省内外知名创业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把地方社会资源充实到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中。同时,地方财经类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指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空间,完善创新创业奖励机制,激发大学生挖掘自身潜能,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
[1]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6).
[2]董晓玲.国外创业教育政策比较分析与启示[J].消费导刊,2007,(9).
[3]曹胜利,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4]任鹏飞,戴绍栋.财经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世纪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