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心理环境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影响及对策

2012-08-15余秀华

大庆社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村官心理环境

余秀华,徐 菡

(江西上饶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0)

农村心理环境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影响及对策

余秀华,徐 菡

(江西上饶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0)

影响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是大学生村官的孤独感与挫折感相交织。大学生村官心理误区克服的关键是调适与塑造相结合。做到调适心态、转换角色,塑造自我、责任到位,完善自我、优化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地优化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促进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村环境;大学生村官;心理影响

大学生村官具有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但大学生村官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关系到他们在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是否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生村官要有对农村“正在发生什么变化”的关注与把握能力。大学生村官只有心理环境和谐,才能深入地认识农村发展变化,洞察农村经济发展的变迁,才能帮助农民致富,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服务。目前从调查情况看,部分大学生村官存在着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研究影响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孤独感与挫折感相交织

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大学生村官自愿服务农村基层建设的意识不强,在规定的服务年限内不能够在村、组全身心地从事各项工作,工作成效不显著。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突然转变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适应农村基层环境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复杂客观因素夹杂其中、施加影响,在心理上存在落差,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就会出现心理适应上的种种困难,产生孤独感。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向往成功,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受阻,便心灰意冷、裹足不前,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造成心理困惑和矛盾,主要体现在:

1.挫折感与无助感相交替

大学生村官缺乏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缺乏艰苦环境锻炼。对农村工作的琐碎繁杂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刚走出校门,追求理想化,往往会好高骛远,经常空谈理论,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就一塌糊涂。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工作中面临实际问题感到无所适从,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村官方案的出台并不是心血来潮之举,而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它对大学生村官有着具体而严格的要求。农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农村基层的干部,农民渴望的是真心带领他们致富的领头人。而部分大学生村官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角色,工作目标不明确,管理能力欠缺,心理很难融入当地环境,存在着挫折感与无助感,表现出“水土不服”,感到农村的现实与自己理想状态落差太大,内心需要与外界环境形成强烈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自我的心理健康,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了作用。

2.自卑感与过客观相结合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能沉下心、扑下身,在所任职村屯施展才华,为一村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但不可否认,还有部分大学生村官有鲤鱼跳龙门的“官本位”思想,使其在面对别人“质疑”的眼光时,感觉选择农村的“无奈”和“低人一等”。具体表现:大学生村官由于对政策的稳定性和对未来发展心存疑虑,担心在农村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不了人生价值,因而缺乏长期留在农村工作的决心;有的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看作是享受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优惠政策的手段;有的大学生村官则是迫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无奈之下选择投身农村,其实内心并不热爱这份工作,甚至思想上排斥。因此,他们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他们从心理上不重视工作态度,不重视工作方法,思想复杂,功利心太强,在工作中往往流于表面,没有发挥所学专业特长,没有用先进理念的引导,没有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的志向,由此催生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管现在、只求将来”等一些临时行为,引起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感。这样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表现依然与组织的期望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真正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

3.孤独感与恐惧感相交织

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发展变化有其特殊的规律。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经验欠缺,独立处理问题较少,经受挫折磨炼不够,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许多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虽然学历高,但经验少、甚至话都听不懂,不会干出什么成效来,对大学生村官有一定的偏见,所以对于大学生村官安排的工作、通知的事情,一些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工作难深入,这是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就目前情况看,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主要从事的是档案管理、文秘和通讯等案头工作,大多数时间在办公室里,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找不到有“共同语言”的交流对象,心生寂寞、倍感孤独,当有苦无人诉的时候,心理难免会觉得失落。另外,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工作无前途、经济待遇低,不敢轻易谈婚论嫁,更多的则得不到合适异性的青睐,对未来的生活心生恐惧,从而带来认识及心理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可见,农村环境的不和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

二、克服心理误区的关键——调适与塑造相并存

大学生村官心理误区克服的关键是要主动多参加各种活动,在自我心中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充分挖掘内在的心理力量,使各种资源和谐匹配,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1.调适心态,转换角色

大学生村官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特点,结合社会环境与新农村建设要求,首先要做到身份适应,善于调适自我,在工作中不摆村官的“官架子”,要当群众的“贴心人”。在农村工作既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拔苗助长,要树立下基层的勇气,敢于发扬不怕困难的工作作风,不做村官的“过客”,要把村官视为自己的事业。大学生村官要以尊重、谦逊、平等的态度到村民中去,群众自会敬待你、接纳你。其次要做到适应农村环境,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不做无为而治的庸者,而要当敢想敢为的智者。在农村工作中,就要不耻下问,多动手,敢于树立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不懒不闲不散,多写多练多干,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多动腿,多深入群众,多调查研究,多提建议,立足现实,正确看待周围的客观环境,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真心热爱农村工作,不浮躁,不急躁,从而摒弃错误思想和观念,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断自我完善,促进自我进步,当好领导的参谋。再次要做到以学习为主到以工作为主的任务适应,把知识和能力奉献给农村,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困难要以顽强的精神、坚忍的意志去克服,以实际行动扎根于农村。大学生村官应为构建和谐的农村氛围努力,培养自我健康的心理品质,保持豁达乐观的心理情绪,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塑造自我,责任到位

大学生村官要从心理上走进群众,关注农村内部的差异性。大学生村官是肩负组织使命的“空降兵”,是联系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节点和纽带。大学生村官要从感情上贴近群众,既要充分发挥自己身份的优势加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也要运用自己的理论优势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当地老百姓致富。在行动上深入群众,要多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多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耐心听取村民的诉求,要立下身、安下心、干得实,把农村工作当成是自己生命中的事业和人生的起点,把服务百姓和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能在农村跑田坎、下菜地,亲手指导农民学习先进的种养技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真正融入农村生活,成为农民贴心人,成为基层好干部。在农村现实环境中要注重精神导向作用,探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寻求不同的发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自我聪明才智,克服危难,面对挑战,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大学生村官要努力促进农村社会民生、法制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实在在发挥建设新农村、服务老百姓的作用,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为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给农村建设带去生机活力,使自我从“虚”职变为“实”职,从“跟班”变为“带班”,从“被动”变为“主动”。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沉下心来,认真负责地把每件事情做好。细心了解农民需求,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切实地提高工作的功效和实效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自身价值,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环境而努力。

3.完善自我,优化环境

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是阻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大症结,城市与农村发展失衡,剪刀差日益增大。在构建和谐农村、追求科学发展的今天,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关系,已经成为繁荣农业经济,促进农村全面进步乃至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地区,核心在基层组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工作要力求体现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注重调查研究,挖掘和总结新农村建设的新鲜经验,在竞争中发扬自身优势。通过优化环境,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村和谐环境的构建,指明新农村发展方向,凝聚农民人心,约束农民言行,稳定农民思想,激励农民上进,推进新农村发展等。大学生村官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很好地利用在农村亲身实践的机会,结合所学知识服务农村,依据农村的发展战略,充分理解组织的愿景,把个人发展的需求与组织发展的规划相结合,挖掘自我潜能,从而更好地确定符合实际的个人职业生涯目标,使其真正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注重开展调查研究,做好群众工作,关注、洞察并利用大学生村官资源和优势,营造舒心的农村和谐的人际环境。增强工作责任上的认同感,增强工作情感上的包容度,增强工作能力上的互补性,注重严格管理同严谨活泼相结合,井然有序的生产实践与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相配套,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而努力。

三、成长环境的优化对策——全方位、多角度相结合

要使大学生村官实实在在地在农村做好工作,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就必须构建和谐的农村环境,优化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从现实需要和实践发展的战略高度,全方位、多角度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1]。

1.建立思想交流机制,以传帮带促转变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既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更需要组织的培养和老同志的传帮带。通过互帮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村党支部书记为“生活导师”,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农村工作指导员为“理论导师”,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方法传导,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农村致富能手为“工作导师”,传授创业方法,开拓创业思路,帮助掌握一至两门涉农实用技术,使他们尽快熟悉了解村情民意,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基层工作,实现由“书生”到“村官”的转变。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实践中体验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感知到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与民族愈发繁荣昌盛,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教育的感化力。注重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内容和载体”的选择,根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增加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既要有技能培训,又要有农村经济管理培训,还要有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和生活知识积累的各种安全卫生、劳动法规、人文知识、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和辅导,并进行现场互动研讨,切实畅通交流渠道,实现互促共进。这样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捕捉前沿信息,掌握市场变化的趋势,不断提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核心能力,将理论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农村工作活动形式中,促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锻炼,亲力亲为处理基层事务,提高认知度,这对村官的发展和提高都是有利无弊的。引导大学生村官从具体的工作做起,从细节做起,培养大学生村官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建立跟踪培养机制,压担锻炼促成长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发挥专业特长,在农村广阔天地干事创业,施展才华,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要整合各方面资源,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培育,认真研究大学生村官思想的“扎根”问题、工作的“深入”问题、能力的“提高”问题。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不丰富,要关注其地位、需求、心理、情绪、经历等一系列问题,探寻一种更方便于大学生村官不断学习的教育管理方式,让他们始终有位有为,避免“忽冷忽热”。注重大学生村官的分类培养[2]。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真正实现“成长+成才”的双重目标,做到因人制宜、有所侧重,使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农村、了解农村、适应农村,更好地融入农村。在工作实践中,通过选树典型,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使大学生村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根据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变化情况,把握好培养的推进力度,并采取相应措施适时调整工作节奏,把大学生村官放在能够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上,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指导其在走向事业发展坐标的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让金子尽快发光”,真正形成“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良好局面。通过建立跟踪培养机制,不仅间接开通了大学生村官流通出口的直通车,而且营造出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热爱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从而形成一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机制,进而带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大学生村官在应对农村“繁、急、难、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

3.建立滚动考核机制,跟踪服务促安心

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考核奖惩和日常管理要进一步细化,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发展空间和广阔舞台。在生活上多加帮助关心,在经济待遇上给予保障关心,在工作上全面支持关心,在交流学习上加以引导关心。消除大学生村官心理落差,建立滚动考核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干事有平台,工作有动力。使大学生村官了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对大学生村官来说,这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多重挑战。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实行季度报告、半年观摩和年度考核评估制度[3],重点考核创业富民、创新管理、创优服务工作成效。根据考核情况,对大学生村官进行集中评估,建章立制促规范,充分挖掘大学生村官内在的心理力量,培养大学生村官有大胆的创新勇气,敢于突破旧的思想、观念及模式,有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在工作生活中给予真情关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而更好地确定符合大学生村官实际的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形成一种充满愉快、团结、友爱、互助的和谐农村氛围,这样才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扑下身子,扎根基层,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在一个立体、动态、建构的环境中不断地调整自我,主动适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发潜能[4]。让大学生村官通过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大量棘手问题和矛盾,积累实践经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择优选拔任用的机制,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链,利用公推公派和公开选拔等通道,让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潜力较大的大学生村官向高层次发展,把大学生村官定位为农村建设的拓荒者、建设者。

[1]余秀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及其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2]朱丽佳.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大学生村官政策与实践[J].大家,2010,(8).

[3]安勇.“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构建[J].调研世界,2010,(11).

[4]江玉珠.四机制助推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J].改革与开放,2012,(4).

〔责任编辑:王文礼〕

B842

A

1002-2341(2012)05-0087-04

2012-08-22

江西省2010年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资助课题: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Jy1025[作者简介]余秀华(1964-),女,江西上饶人,副书记,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与心理咨询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村官心理环境
唱村官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心理感受
环境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