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打牢大庆产业基础优化经济结构的调研与思考

2012-08-15朱艳秀

大庆社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大庆产业结构基础

朱艳秀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3)

关于打牢大庆产业基础优化经济结构的调研与思考

朱艳秀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3)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大庆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牢产业、市政、社会、人文、体制基础,这是实现既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其中打牢产业基础是重中之重,是发展的核心,是贯彻“坚持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全力推动接续产业战略升级”的切实举措。只有打牢产业基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定不移地推进省委、省政府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战略部署,实现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庆;产业基础;经济结构;路径选择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省委十一次党代会指出要大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大庆市在十二五时期,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主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战略部署,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全面实施既定发展战略。在打牢“五个基础”中,第一个就是要打牢产业基础,目标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大庆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一、打牢产业基础、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意义

(一)打牢产业基础、优化经济结构,是贯彻和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的重要举措

早在十六大时期,党中央就提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战略决策,使得东北地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是目前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黑龙江省委提出“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部署,总的构想也是通过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使我省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建成市场体制机制比较完善、优势和特色比较突出、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促进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成为东北地区产业快速成长的隆起带,全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特别是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的规划,强调要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成为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要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战略部署和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弘扬大庆精神,推动科学发展”、温家宝总理“着力培育接续产业,加快大庆城市转型”重要指示和吉炳轩书记“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美丽城市”要求,发挥大庆地处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核心地带,占据先天的地缘优势的有利条件,把优化产业结构上升到战略高度,作为当前重大而紧迫的工作,从而真正打牢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

(二)打牢产业基础、优化经济结构,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从广义上讲,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类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与相互联系。它与产业分类有着密切关系,因而产业分类是确立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所有经济活动区分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部门。我国产业划分为三大产业:把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定为第一产业,把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和建筑业定为第二产业,把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各行业定为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性产业为主。要通过调整这三个产业的比例分布,以获得可持续发展。打牢产业基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打牢产业基础,优化经济结构共有的目标。科学发展观着重强调要继续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庆市委提出打牢产业基础,主要是构建以石油为基础,石化为主导,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提升接续产业发展水平,解决财源和就业问题,支撑可持续发展,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实现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基础。

(三)打牢产业基础、优化经济结构,是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保障

作为资源型城市,能否顺利实现转型,是关乎这一城市未来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资源的开采开发而产生的。资源型城市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煤炭、石油、钢铁等能源和原材料,并为国家提供了税收作为公共财政的保障,同时也为加工工业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至今,累计生产原油20亿吨,上缴利税等1.7万亿元,这些数字是对大庆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真实记录。但是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必然要面临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特别是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发,石油储备逐渐枯竭,开发成本上升,资源型产业衰退,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庆城市未来的发展。所以,关注研究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打牢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庆市委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并精心部署,在探索经济和城市转型、推进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科学。强调要把握机遇,转变观念,发挥优势,着力培育接续产业,抓住国家和省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打牢发展的基础,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协调性,才能够实现大庆市委提出的经济和城市转型。

二、打牢产业基础、优化经济结构的路径选择

(一)大力实施“三百”行动计划,要以项目建设为发展重点

打牢产业基础,实现“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大”,要以项目、企业、品牌为抓手,落实“三百”行动计划。项目建设是发展的重点,通过项目建设的持续拉动,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打牢产业基础。大庆市在十二五时期,在保持原油4000万吨稳产的基础上,中油集团公司在大庆重点打造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工程技术、装备制造、油田化工、科技创新“五大基地”,为壮大接续产业赢得了时间、拓展了空间。大庆更好更快发展具备十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大庆市将继续把握要素资源优势,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夯实发展基础,做好项目建设。重点包括:600万吨/年炼油装置改造、120万吨/年乙烯及其配套工程、60万吨/年聚丙烯、50万吨/年C4综合利用、沃尔沃30万辆/年汽车生产基地、北国之春梦幻城、“新华08”石油资讯国际总部、空港产业园等一批龙头大项目,将在十二五时期陆续投产投用,这必然会打造成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产业的多元化、替代化、规模化提供强大的发展引擎。

我们要通过对项目发展规划、对项目发展进程、对项目发展要求等一系列部署,使大庆经济的发展具有持久的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打牢产业基础,优化经济结构。

(二)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产业可持续是核心、是根本、是支撑,这也是打牢产业基础的要求。大庆市经过多年积累发展,石化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地方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全市油经济与非油经济比例由1979年的88.5∶11.5调整到2011年的52.8∶47.2,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由1400亿元增加到2900.1亿元、连续五年保持10%以上增长,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成绩面前我们仍然要清醒的认识到,大庆市仍然面临接续产业发展不够平衡,立市、立县、立区的大项目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弱,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规模小的发展瓶颈,所以大庆市委提出要高点站位谋项目,着眼发挥资源优势,瞄准新兴领域和市场前沿,科学谋划规模较大的石化、天然气、地热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谋划生物、文化创意、旅游等新兴产业项目。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政府要发挥应有的职能,明确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尽快培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通过集中力量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环保、生物、信息和现代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落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理念。

(三)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规模,推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三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很重要,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效率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城镇和农村的劳动力就业。我国的第三产业并不发达,大庆市目前同样存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外向型经济比重偏低的问题。目前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1979年的7.9∶89.8∶2.3调整到2011年的 3.3∶82.1∶14.6,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大庆市委提出要通过着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旅游、服务外包、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八类服务产业,高点谋划,强力推进,迅速扩张总量,第三产业增速达到20%以上。具体办法主要是:现代商贸业要加速整合升级;特色旅游业要实现战略突破;服务外包业要打造特色品牌;现代物流业要全力壮大规模;文化创意产业要力求高点崛起。同时,着力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产业,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大庆市委一系列举措,目的在于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发展规模,有效地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持续关注第三产业,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发展规模,有利于推进打牢产业基础、优化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责任编辑:刘金友〕

F292

A

1002-2341(2012)05-0059-03

2012-09-03

朱艳秀(1982-),女,黑龙江大庆人,经济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大庆产业结构基础
李大庆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