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的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导读服务
2012-08-15
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 樊 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纸质图书资料已经或正在失去其在阅读领域中原有的绝对统治地位,尤其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文本的载体和阅读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新型阅读器的推广和普及,标志着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阅读环境,由静态的纸质图书到动态的移动阅读方式的转变,进而影响到人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的转变。
一、移动阅读环境的阅读特点
所谓移动阅读就是指人们利用手机、MP4、平板电脑等移动阅读终端进行阅读的行为。据DisplaySearch的报告称,2010年中国的电子书销量已从2009年的80万台跃升至300万台,占全球市场的20%,并将在2015年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书市场。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10》称,手机阅读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45%,以阅读小说为主要目的的读者占51.7%。移动阅读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占领阅读市场,主要由其特点决定的,反映出现代社会人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
1.开放性
移动阅读设备如手机、Ipad等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携带方便易于阅读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所需要和感兴趣的文献,满足了当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不规律但又渴望阅读的需要。
2.内容的丰富性
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不仅具有阅读的功能,而且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下载功能,既可以下载图书馆及网络信息资源,又具有上网、视频等多种功能,可以随时获取大量所需的阅读内容,无论在广度和相关联性方面,都是传统阅读方式无法比拟的。此外,还具有动画图片视频等多样的显示方式,摆脱了过去单一抽象化的古板的方式,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满足了广大读者求新、求全、求感官刺激的阅读心理。
3.服务的个性化
移动阅读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偏好选择订制特色化的阅读内容,避免不必要的打扰,真正实现了特色化个性化阅读。此外,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的选择也突显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阅读心理和特点。
4.阅读的低成本化
现在纸质书刊的价格由于出版商、销售商们过度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偏离了广大读者的承受力和消费水平,出现了想读书的买不起书,能买得起书的不读书,而把书作为收藏装饰品加以炫耀的不正常现象,严重背离了大众对知识的渴求的心理需要。移动阅读终端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低成本的阅读途径,实现了无纸化阅读,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阅读门槛。通过这些阅读终端,不仅可以实现在线实时阅读而且可以通过下载大量资料;不仅可以节省宝贵的资源,而且摆脱了出版销售商的束缚,实现了快乐的随时阅读的读者需求。据统计目前纸质书刊的销售量出现大幅下降,主要销售给作为公益事业的部门如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我国国民人均上网时间和进行移动阅读的人数都在增加,阅读新闻的占61.2%,其中18.1%将阅读网络书刊作为阅读的主要活动,且有91%表示不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
二、读者阅读心理的偏差
网络为读者提供了大量丰富庞大的数字资源,便于读者进行系统化和深层次化的学习和研究。但事实却正好相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享受的是快餐式的浅阅读,出现了阅读中的娱乐化、功利化倾向,经典阅读渐渐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反映出大学生阅读心理的一些偏差,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警觉。
1.阅读心理的浮躁化
移动阅读无疑为我们获取外部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杂乱无章良莠不齐的阅读材料又使我们产生了急躁情绪,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阅读完所有的文章书籍啊,进而产生了浮躁的阅读冲动,试图通过阅读标题、一些段落或缩略本提高阅读效率,走捷径获取知识的精髓,最终导致获取的是一些零散的碎片式信息,误导我们的认识得出错误的结论和判断,无益于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缺乏信息检索的知识和分辨能力,导致满足于获取现成的东西,人云亦云,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大学生的心智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阅读的娱乐猎奇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吸收获取有用知识的最佳年龄,他们思想活跃、精神充沛,本应该潜心阅读专业的和有助于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的文献资料,却受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影响。一些娱乐性有些甚至是带有色情内容正迎合了他们好奇心强烈的心理特点,一些本不该他们这个年龄阅读和关注的东西侵蚀着他们未成熟的心灵。娱乐性的内容占用他们大部分阅读时间,出现了阅读是为了娱乐而阅读的倾向,什么娱乐界的八卦新闻成为他们传诵和效仿的对象,极大地毒害了他们的心灵,阅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相反,一些本应该他们阅读的经典名著却几乎无人问津。即使阅读也阅读一些八卦式的缩略本,如四大名著的有些缩略本就严重背离了原作的意愿,宣传色情、武打、奸诈诡秘的厚黑术,这些却成了他们欢迎的读物,寻求感官刺激的心理无益于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却成了他们阅读的主流,令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汗颜和惋惜。
3.阅读的功利性心理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大学生的阅读呈现出功利性的特点,为应付考试和工作需要而阅读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流。其实,为考试而学习并无什么不好之处,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阅读不是为了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而是为了拿到各种证书,为了这种目的,他们的阅读呈现出畸形的特点,有些甚至产生蒙混过关的方法。以亲身经历为例,我加入的一个全国性英语四六级学习的群中,共有群友800多人,平时进行英语交流的人寥寥无几,充斥其中的大部分是提供和索取四六级考试答案的交流和信息,在他们看来学习已可有可无,只要拿到证书就行,至于答案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其功利性之强不言自明,对于他们毕业及工作后的生活将产生极大消极影响。
三、高校图书馆指导阅读的举措
移动阅读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为大学生阅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在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作为大学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应发挥其作用,发扬移动阅读的优点,同时减少其不良影响,将移动阅读优点和图书馆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阅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取得应有的效果。
1.高校图书馆在现代阅读中发挥的作用。
(1)高校图书馆应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示范和推广基地
2004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全民读书月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从此,中国图书馆学会就承担起全民阅读推广的组织实施者的重任。
高校图书馆作为中国图书馆学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育和培养高素质青年的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培养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如何引导大学生群体的阅读活动,宣传主流文化,鄙弃封建腐朽文化的冲击和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观念的影响,建立积极向上、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良好阅读风尚,高校图书馆任重道远,其经验和做法又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取得应有的效果。
(2)发挥起文献技术和人员优势,提供健康的阅读环境
网络信息资源虽然数量庞大,但处于杂乱无序并且充斥着一些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毒害着青少年,阻碍着人们进行健康有益的阅读活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经过技术人员层层把关精心挑选并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文献体系,其特色数据库为特定读者特供特色化服务,便于读者快速准确和高效的利用,节省读者宝贵的时间。在移动阅读的环境下,更能发挥其快速、便捷的服务特点,创造出健康、舒适的阅读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随时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和服务
新的阅读环境下,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阅读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普通读者很难立即解决,阅读效率大打折扣。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提供阅读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为他们的阅读活动保驾护航。
2.移动阅读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指导的的新举措
(1)定题推介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以往很难实施的新技术服务得以推广应用,定题推介服务就是其中的亮点。
在过去,因为设备方面的原因,要系统、完整、准确地收集到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料满足读者定题需要是很难作到的事情,目前在移动阅读环境下,为进行这样的服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图书馆只要能收集到的读者关注的和特殊读者的特定需求,就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利用现代化的搜索引擎和技术加工手段,搜集到读者所需要的最新最全的资料,利用移动技术定期推送给读者,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真正体现出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建设中资源信息中心的作用。并不是现代网络移动技术导致图书馆读者的减少、作用的弱化,而是高校图书馆本身缺乏新技术的的应用,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新技术应用,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供读者全面的阅读指导服务,成为读者健康信息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和服务者。
(2)开通网上实时阅读指导平台
现代科技为高校图书馆进行网上阅读指导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为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开通多种服务,满足读者特色化需求。
1)新书介绍和推荐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站随时介绍本馆新进的纸质的和电子图书,当前社会上流行的热门书刊,提供多角度多视野的评论和揭示,并提供相关的下载服务,让读者逐渐形成看好书看有价值的书去图书馆网站下载的良好习惯,提高读者摆脱低级趣味读物的能力,经济实用地利用好图书馆资源,结合现代移动阅读器的优势,随时随地的自觉的开展健康阅读活动。
2)开展答疑解惑似的阅读指导
高校图书馆通过网上咨询平台,对读者在挑选阅读资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对读者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读者利用检索工具中的问题给予解决,通过答疑解惑,建立起彼此相互信任的平台,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效率。
3)建立互动式的阅读平台
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自己的读者群,利用ipad、ipone、QQ邮箱等,与读者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倾向,及时地掌握读者阅读动态,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指导。
(3)利用读书月等活动,开展读者交流活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许多高校利用这一世界性的读书盛典开展了读书月活动,但大多数都流于形式化,对学生读者的响应度极为有限,笔者建议只有不断充实读书月的活动内容,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首先,活动应该得到全校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这就需要图书馆发动宣传攻势,深入系部布置活动的具体事项,与系部、学生工作处达成一致的方案,相互配合搞成全校的读书月,而不只是图书馆人在忙的读书月。其次,活动内容应紧贴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如邀请语文老师进行阅读课的现场教学,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阅读意义的正确认识;邀请知名教授讲解利用图书馆进行科学研究的体会和经验教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阅读在科研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读者对阅读的认识。最后,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并由图书馆相关人员介绍现代阅读条件下进行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读者阅读的技能。
总之,通过读书月等一系列活动,宣传图书馆,认识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结合现代化的阅读手段,更好的进行阅读活动。
新的阅读环境下,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心理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技术应用上的创新,服务方法的改进和拓展,才能与时俱进,为全民阅读的提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吴娜.第八次全国阅读调查研究成果告诉我——国民阅读有何新变化[N].光明日报,2011-4-22(5).
[2]董一凡.对近两年图书馆界关于浅阅读问题研究的述评[J].图书馆论坛,2009(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