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战略模式
2012-08-15王晓冬
王晓冬
(赤峰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战略模式
王晓冬
(赤峰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循环经济是指物质回收循环流动型经济,目标是以和谐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向生态型、节约型转化.是从“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所构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的形成,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基本的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少(reduce)”,以降低材料质量的生产和消费,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重复利用(reuse)”,提高产品和服务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及重复使用的最初形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功能齐全,废物可以变成再生资源回,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基本国情决定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节能;资源;高效;可持续发展
1 客观必然性决定我国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1.1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控制能源高耗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低碳经济的概念从此走进人们的心中.当前,我国人口众多、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资源相对匮乏,许多重要资源严重短缺,人均资源共享与其他国家相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人均石油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2%;世界平均值4.3%的天然气可采储量;其它如煤炭为55.4%;铁为42%;铜为18%;铝为7.3%;资源质量地域之间参差不齐,优质资源偏少,地区分布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会加突出.另外,改革开放后,粗放的经济运营模式使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其它先进发达国家水平.例如,以2008年以后,我国资本形成率占GDP的比重高达43.5%,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但节能减排的目标形式却不容乐观.2010年是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年,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虽下降14.34%,但离目标降低20%仍有不少差距,仅2011年的一季度,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化工等几大高耗能行业增长迅速,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就上升了3.2%.所以,从以上的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的资源产出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循环率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前的水平,相对落后.主要能源的消耗上人均水平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差距.因此,利用高科技和绿色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模型.
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唯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选择
改革开放后,在过去20几年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走的基本是粗放型发展道路,包括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既然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现代高科技先进生产力基础之上的,那么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我国,基本上已经进入了重蹈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覆辙.由此发展,即使到2020年,中国再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就算是再加倍能源方面的考虑,保障能源供应也有更大的困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普遍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理念也在飞速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体现循环经济思想的先进理念—“零排放工厂”、“产品生命周期”、“为环境而设计”等”[1].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几乎所有都是走工业化道路,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污染终端管理模式,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无法支持未来经济发展.目前对于如何衡量、评价重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方面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符合重化工业特点、中国国情及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特别是早期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2]因此,我们现在必须改变传统模式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以良好的经济,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矿产资源、水能、风能等处于开发利用的状态居多,开发利用的还是很少,另外,我国人口多、人力潜力大,只要加快发展教育业,人力资源的财富是不可限量的,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布局,完全可以实现后发赶超的跨越式发展.
3 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技术领域
2.1 循环经济中,“3R”原则
循环经济战略思想的指导性原则是在实践应用中避免废物产生和坚持“3R”原则.根据循环经济的指导原则和理念,产品制造商应该有责任参与废旧产品的加工处理后续的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3R”原则,并且是唯一的标准,它反映了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其中减量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这是因为,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并成为经济活动的重点.“3R”原则之间的重要性并非是并列的,二战后,德国在循环经济上做的比较出色,德国政府在源头上对垃圾的产生实行严格的管理.其中1991年颁布的《包装废弃物管理条例》体现了在源头控制方面的立法思想,即努力减少对产品进行包装时所消耗原材料,尽量多次使用包装材料,促进用无污染或者可以重复利用的原材料对产品进行包装[3].当务之急是处理废物的问题:避免→回收→最终处置.这个次序是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工业化时代对环境污染的教训之后,环境与发展问题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即从简单的末端控制利用废料到减少浪费.
3.2 循环经济中,技术在经济发展处于核心地位
科技、资源环境、经济是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对循环经济进行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时,技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它是一个载体.其主要作用是清洁生产技术,浪费资源处理和技术含量为无害化环境技术.无害化环境技术基本特点是减少污染排放,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回收废物中的尽可能多的产品,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工业废物都能循环利用,中国东北大学陆忠武院士等做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物质的流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如各种纸张、金属、催化剂、水、塑料和玻璃等.第二类物质循环,它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经济的性价比并不一定,例如一些溶剂和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第三类物质,基本不能进入循环圈.但是,人类要生存和发展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必须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理剩余废物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减少浪费,防止污染或无废工艺技术及产品技术,同时也结束了治理污染的末端技术.主要类型有:
清洁生产技术:是指减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的技术.包括节省原材料、能消除有毒原材料和削减一切排放和废物数量与毒性,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没有污染和绿色环保产品制造,它们在环境无害化技术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清洁生产技术包含清洁生产和清洁产品两个方面.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控制废物的产生,是一种理想的管理理念,它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是在经济上有利可图的综合体现,也是循环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双重意义充分体现.
污染治理的技术:主要用以消除污染物质的技术,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环境工程技术.建设废弃物质净化装置,通过处理有毒、有害、污染的废弃物,达到净化、无害化的目标.我国目前已经有一批这样的企业已经形成规模,作为一个新兴的,特殊废物的净化处理,环保产业正在迅速发展.
浪费资源的处理技术:主要是指以废物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通过技术,实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中回收的废物.资源浪费的处理技术是其重要技术载体之一,从循环经济来讲,所有的废弃物都有它的有效用途.
3.3 应建立一个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环境问题对中国产业应不仅仅局限在第二产业,而其他产业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环保产业、农业产业化;环保产业方面包括:设备产品形成过程中物资回收产业,工业环保化所需的技术.从业工作者可以从三个不同层面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从社会整体循环层面看:必须大力发展循环产业和绿色消费市场.一般认为,建立生态产业结构阶段在传统生产中需要三个步骤:废物回收阶段→逐渐降低排放阶段→全新的无污染资源使用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迟缓,刚进入第一期,而西方国家早已进入第二期,所尽快进入第二期的循环经济是中国当前主要目标.
从生态循环之间的层面看:应加快发展生态工业链或生态工业园区.尽可能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法则,将不同的产业链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共享的资源.循环经济生态链,可以扩大到包括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形成一站式的结构.
从企业内部循环层面看:从内部循环的角度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是一种清洁生产为主导的职业,它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在生产过程中,促进原材料和能源的回收再利用,与生态工业类似,可持续农业也是一种符合循环经济的农业模式.总之,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4 循环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4.1 依靠科技进步,以支撑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面临尽快进入流通领域的迫切需要.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重大的科学和技术示范项目,一些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培训,以解决循环经济的发展,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选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同时,使技术示范赢得在群众中的支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在生态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积极做好技术推广和普及、信息传播和技术服务工作必须注重实际效果,突出关键,加快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零污染,零排放”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降低成本,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的突破技术.鼓励企业以节能,节水,节能是前提,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发展和开展清洁生产,加快从工业污染防治和控制的治疗结束污染防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 以提高资源回收率来加强规划引导
在循环经济概念下,国家对后备资源储量非常重视,对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突出的重要性、依赖性日益增加,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导致各利益集团的地区引发新一轮采矿权,探矿权纠纷.企业跨界开发合作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扩大他们的视野,拓展到海外.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对技术、经济、可持续发展上重要的资源储量做好统筹规划,谨慎示范,合理分配资源.吸取过去的“烂摊子”经验教训,以达到尽可能减少浪费,提高有序开采,资源循环利用效益.
5 发展循环经济要健全法制和完善各种优惠政策
5.1 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多种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我国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就需要综合利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促使企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政府以行政手段或者号召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它应该增加在同一时间执行法律的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同时政府也应该给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只有这样,执法部门和经济激励的双向制约和工作双管齐下,发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大力量.循环经济只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奖惩机制,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长远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涵盖了生态经济的理念,它最终的目的在于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根本矛盾,它的内容仅是以理论和纲领的形式制定了生态经济所要求的各个层面上的制度框架.政府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补贴政策,以吸引投资者进入该领域,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推广活动提供方便,采取灵活措施提高在资金方面的筹措.使用新技术,对废物回收、资源加工企业,应重点补贴.另外,对回收垃圾和资源化产品销售减免增值税.对清除、处理垃圾应财政补贴,对垃圾处理项目给予低息或无息贷款.在税收方面,随着经济复苏或废物利用的利润空间,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支持.
5.2 物质循环的可行性应重视以人为本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让人类树立一种观念,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环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在于人类自觉自愿的履行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在和世界经济接轨的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也是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曾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目前,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良好的开端,走向良性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但是,我们鼓励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物质循环的可行性,因为涉及民生,要坚持以人为本,决不能掉以轻心.例如,表面涂层油漆,防腐剂,杀虫剂,除草剂,防冻液,燃料,炸药,洗涤剂等产品.还有再生产品进入食物链和食品领域等“人命关天”的事件,应更加谨慎,不能有半点错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与全球视野,把握发展循环经济和紧迫性、重要性,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和责任,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1〕赫尔曼·E.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周海林.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确定方法的探讨[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4):360-364.
〔3〕唐为.我国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0-15.
F426.2
A
1673-260X(2012)09-00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