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工业走廊建设与长株潭“3+5”城市群对接探析

2012-08-15胡开炽

当代经济 2012年10期
关键词:工业园常德走廊

○胡开炽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批准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常德是湘西北门户,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三甲,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以长株潭3个城市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城市在内的“3+5”城市群中唯一不与长株潭接壤的城市,为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点”。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城市品位和发展质量,常德市委、市政府主动提出零距离与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对接,将以常德工业走廊作为产业对接主阵地,培育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力争到2012年,工业走廊规模工业产值在2007年340亿元的基础上,增长到1200亿元,2020年增长到3000亿元。

一、常德工业走廊建设的现状

常德市工业走廊处于“长株潭”的承接带上,横穿沅水,以319、207国道和常长高速、石长铁路沿线城镇带为主轴,全长79公里,包括汉寿开发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武陵工业园)、鼎城开发区(含灌溪工业园和桥南工业园)、桃源创元工业园等,经过三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百亿工程成效显著

2011年,市政府提出的“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百亿园区”、“百亿区县”等4个工程成效显著。其中烟草、装备制造、食品、有色金属、纺织等五个产业超“百亿”;常德卷烟厂、创元铝业集团、中联重科企业集团产值均超百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常德经开区、创元工业园、鼎城经开区成为“百亿园区”,比上年增加2个;桃源县等7个县区挤身于“百亿区县”行列,比上年增加3个。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2011年,全市工业产业结构呈现出“高效益、快增长、低耗能”的特点。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共有114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82户,累计完成产值241.11亿元,同比增长42.2%。二是“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常德经开区成功晋升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300多家企业进入信息化“登高”计划行列,启动了500万元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21个项目进行了评审和扶持。三是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全年市区规模工业消耗标准煤496.2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7%,完成省里下达的下降5%的目标任务。

3、工业投入强劲增长

园区建设方面,“百亿园区”大竞赛活动推动园区建设升级升温,11个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8.34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0.76亿元。常德经济开发区等8个园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均超过1亿元。项目建设方面,工业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增长40%,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95亿元,增长35%。

4、规模企业加速成长

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769户,比去年净增72户,规模工业企业户均产值达到2.2亿元,比去年提高41.9%。重点骨干企业成长加快,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9户,比上年增加了8户。

二、常德工业走廊主动对接长株潭必要性

1、常德工业走廊的发展面临众多制约因素,需求新的发展空间

工业走廊成立的初期受到行政干预较多,对优惠政策依赖性较强,企业植根性较弱;各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仍处于粗放式增长阶段,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欠缺,能源消耗大,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关联度不高,特色不强,相对竞争优势不足;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各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常德的工业走廊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主动对接长株潭是常德工业走廊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求

任何开发区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而是与外部环境紧密相联,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同时也是“十二五”的开端,常德的各工业园区面临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新时期新环境的需要,加快优化升级的脚步显得尤为紧迫。

根据湖南省统一规划,“3+5”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构架是“一核三带辐射联动”,作为核心区,长株潭城市群将会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商务、科技农业等高端产业的集聚与基础工业、传统加工业的疏解。岳阳—长株潭—衡阳、长株潭—益阳—常德、长株潭—娄底三个城镇产业聚合发展带将会凸显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与长株潭主动对接,错位发展。当前,工业走廊内的常德经济开发区已成功升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并已经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沙大河西示范区。因此,只有把握机遇、适时适境地作出调整优化,常德工业走廊的经济才能有所突破,不断发展壮大。

三、常德工业走廊对接长株潭的主要途径

常德工业走廊作为对接长株潭和发展“两型”产业的主阵地,在建设过程中,应解放思想,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等为经济平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推进项目建设,壮大核心企业,培育集群优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口、资源、环境等综合承载力,实现与长株潭“3+5”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1、解放思想,实现政策的衔接

坚持解放思想,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强开放合作意识;进一步转变片面发展观念,增强人本民生意识;推进改革创新,深化资源节约体制改革,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制度,推行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政策衔接,创造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等。

2、完善基础设施的对接

统筹路网、电网、信息网、水利等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对接长株潭、辐射湘西北、连接成渝经济圈的大动脉,走立体通勤、综合配套的新路子,为对接长株潭乃至国际国内产业梯次转移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第一,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构筑现代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将常德建设成为湘鄂渝川黔五省(市)边界的公路交通枢纽。围绕对接长株潭,着力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物流、旅游、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把常德打造成为湘西北的物流中心、商务中心。

第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火电的同时,大力推进核电、水电、风电和生物质(垃圾)发电协调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

第三,加快“数字常德”、“信息常德”工程建设,大力构建对接长株潭的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城市空间数据库,在省内率先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和协调。

3、统筹发展,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工业园区

以长常高速公路为纽带,把常德经济开发区、汉寿经济开发区、鼎城经济开发区、创元工业园发展成为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成为常德市“两型产业”示范走廊,成为常德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和辐射湘西北发展的动力源。

第一,坚持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常德经济开发区(含原德山工业区和武陵工业园)作为工业走廊的重点,重点发展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改造提升机械、食品、纺织、林纸等传统优势产业,建设成为城市新区、工业新城。

第二,把汉寿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产业承接重点园。汉寿是常德对接长株潭的门户,也是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10个重点县之一,重点抓好与长株潭的对接工作,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开发新模式,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电子以及医药、机械等产业。

第三,建设鼎城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机械制造配套园。以灌溪工业园为主体,加强与长株潭机械制造及相关产业协作,建成长株潭机械工业配套的专业化园区。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

第四,把桃源创元工业园建设成全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园。重点发展铝材、建材产业,巩固常德在全省铝材生产行业的龙头地位,扩大铝系列产品精、深开发和固体废渣废料循环利用,降低产品能耗标准,提升园区的环保水平。

4、加强“两型”产业对接,降低能耗,突出发展区域带动型、配套协作型和资源特色型产业

在常德工业走廊内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两型”新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等都市产业、绿色产业,鼓励发展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二是推进传统产业“两型”化,重点在工业企业中实施信息技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和企业自动化水平,积极应用数字化设计、数控加工、现代管理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提升烟草、机械、食品、纺织、林纸等传统优势产业;三是推进节能减排。提高新建项目能耗、资源限额、污染排放强制性门槛,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评估审查机制,严格项目审批。

在常德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常德工业走廊积极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建设,必将使常德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带动区、协作区和受益区。

(注:本文系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科研课题《常德建设“两型”工业走廊对接长株潭研究》研究成果。)

[1]刘司梦、刘艳霞:新形势下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1(5).

[2]2011年常德市规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概述[EB/OL].http://jw.changde.gov.cn/art/2012/1/5/art_14595_974080.html,2012 -01-05.

猜你喜欢

工业园常德走廊
地下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神奇的走廊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走廊上的时光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走廊上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