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现代技术 构建魅力课堂——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15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姚尚右

电子世界 2012年3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教师

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 姚尚右

当前从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角度思考,显然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教学作为高中教学重要的一环,本身具有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因此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实现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历史课服务的功能,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出现和应用,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带来新的希望,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摆脱以往历史教学中“纸上谈兵”的困境,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引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现代教育媒体可以提供形象生动、直观新颖的教学材料,吸引、感染学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大量的历史知识信息,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鸦片战争》一课时,先播放电视纪录片《拒绝毒品,远离毒害》让学生明白鸦片之害;再放电影《林则徐》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采取的禁烟措施片断。进而引导学生看书思考: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向中国输入鸦片?清政府对待鸦片的态度如何?鸦片战争的爆发因何而起?让学生看书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教师给予辅导补充,这样课堂气氛活跃。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很好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播放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序幕的画面:一只小纸船在海边飘泊。一阵阵海浪打来,小纸船摇摇欲覆;海浪打在沙滩上,激起点点泡沫,瞬间泡沫破灭、消失了……接着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北洋水师在当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大钢铁舰队,可为什么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却是摇摇欲覆的小纸船?那转瞬即逝的泡沫又意味着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纸船和铁甲战船之间、在沙滩上的泡沫和洋务派的强国梦之间展开了联想和想像,通过这些心理活动,洞悉北洋水师的灭顶之灾和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激发了进一步探究其因果的愿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能力。再以《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课为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挪用海军军费,建造公园;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北洋水师为什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军手里呢?学生通过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发挥学生主体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还有利于教师角色的改变。即从传统历史教学中的教师为中心转变到教师是主导者;从单纯传递历史知识为主转变到设计教学为主;从训导者转变到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总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创设条件,真正达到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主体性是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出特色,也是一切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在进行教育技术活动时,活动的重点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平等和自由的教育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历史教学改革主张变结论式的教学为过程式的教学,变外力强迫式的教学为内在诱导思维式的教学,从而达到变满堂灌为启发式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生动地再现历史事实的真相或事物发展的变化过程,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和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主动参与学习,使学习的内容与其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同构,与以往的知识产生本质的联系。

三、突破传统教学瓶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教材中有时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无从下手的苦衷。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记住。我在课堂上使用下载的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经过的地域用画的小帆船在经过的路线上行走,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展示出时间和人物画象,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且能记住时间和航海家。起到了其它教学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

学生按道理说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但是现实情况是,在很多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一直是广大历史教师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再现教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了,它逐渐被师生互教互学所取代,历史课堂应该成为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教师需要以一种比较民主的心态善待学生。再现教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历史尤其是古代史,毕竟是过去很久的现实,再现起来非常困难,仅仅靠历史教师一个人肯定是难以胜任的,因此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比如在讲到必修二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们观看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分析全球化趋势对我们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效果明显要好得多。

四、充分调动视听感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做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如在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时,播放经剪辑的《火烧圆明园》等电影片断。当镜头上出现大沽清军炮击英法舰队,迫使其狼狈逃窜时,同学们神情激动,兴奋地高喊“打得好!”当镜头上出现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奸淫掳掠、破坏文物古迹的暴行和圆明园被焚烧后残垣断迹的特写时,同学们愤慨极了。当镜头上交替出现清朝统治者的卖国嘴脸与劳动人民的背井离乡的画面时,同学们都沉默了。这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影片中。课后有的学生说:“学习近代史真让人感到愤慨……恨不得走进画面与将士们一起抗击敌人。”有的说:“从录像和课文的学习中,我更真切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苦难。”由于有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抑扬顿挫的旁白,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感染和熏陶。其思想教育作用无疑优于教师传统的讲授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悦耳动听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启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使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激活思路,更加准确的把握历史事实。多媒体教学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花费时间多,传授的知识容量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把课堂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地图、图示、表解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反映出来,扩大了信息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益。

五、进行思想教育,彰显育人功能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好教材,它在培养和塑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课堂教学,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和环境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优势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而利用电教手段,就能解决上述难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氛围,从而进入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精神不振,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入;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受到防毒反毒的教育。

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作用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带有爱憎分明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历史教学的灵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交流,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氛围,从而进入历史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做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例如讲到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时候,首先播放历史记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让学生初步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状况,因为新中国初期周恩来作为第一任外交部长,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所有外交活动,他的外交风云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外交的缩影。

总之,与课改同行,与现代信息技术同行,这将是今后教学的主流方向,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有效整合,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是我们每个历史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最大期盼和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