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保税港区功能创新与整合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2012-08-15

对外经贸 2012年12期
关键词:空港保税港区

姚 蕾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

保税港区是中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性区域。自2011年12月,以保税加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重庆保税港区(二期)工程通过了海关总署等国家11部委的正式验收,这对重庆保税港区成为西部企业实施“引进来”的通道和“走出去”的桥头堡,在更高层次上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承接沿海地区高附加值加工贸易转移,充分发挥其开放型经济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及展示更是保税港区的主要功能和发展关键,如何更加充分、高效地发挥这些开放性经济功能,是目前对于重庆保税港区研究的重点。

一、创新双港发展策略,重点发展空港区

保税港区作为一种新型监管模式,兼有“港”和“区”的双重特性。《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重点建设主城“三基地四港区”,提升物流枢纽集散能力,加快建设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指示,还指出寸滩港区以港口集装箱货物运输为重点发展方向,这便对保税港区开放型经济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对港口物流功能和加工贸易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庆保税港区在货物存储无时限、监管思路多创新、政策扶持力度强等多方港口物流功能的发挥上进行了相关探索,是中国首个“水港+空港”双功能的保税港区,以后保税港区还将延伸到团结村铁路集装箱基地,从而形成“水港+空港+铁路”的多式联运模式。2012年1—6月,寸滩港进出口集装箱15万余标准箱,同比增长10.6%,保税港区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沿海其他保税港区相比,水港保税港区的优势日趋弱化,而空港保税港区优势凸显。因此,重庆保税港区应实施优先发展空港保税港区,走错位发展之路的战略。

一是准确定位,错位发展。在空港方面充分利用重庆位于中国的航空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推进国际中转和国际分拨业务;水港方面重点发展寸滩港区的港口集装箱货物运输,以空港优势弥补水港不足,提升港区整体竞争力。

二是水空联动,发展多式联运。一方面完善保税港区内部多式联运网络系统,构建水空港间集装箱封闭衔接通道;另一方面完善保税港区外部多式联运网络系统,改善重庆与外部的时空格局,丰富交通网络。

三是创新双港管理,高效整合资源。外部利益内在化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常见方法,鉴于水空港分属不同管理主体,建议设立高规格管委会集中从事工商、税收、外资审批等日常业务,确保水空港政策的协同性与高效性。

二、升级提档加工贸易,构建优质产业集群

保税港区作为新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有地域特殊性、税收优越性、监管独立性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尽快定位其发展战略和功能开发利用与拓展。重庆保税港区所具有的开发开放价值,除了保税区原来所能发挥的各项功能外,将进一步增强其开放的质量、效益、外部效应、示范性和制度创新价值。要通过集聚和扩散效应,聚合各种要素,发挥乘数效应,提高港口附加值,促使保税港区由开发建设阶段逐步过渡到产业集聚和功能拓展阶段。2012年1—7月,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0.6亿美元,占全市外贸总额的26.7%,同比增幅高达36.73倍,在全市增幅第一。截至2012年上半年,入驻港区企业及项目累计达235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占入驻企业总数的5.56%;中国500强企业8家,占入驻企业总数的3.7%。虽然港区加工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龙头企业数量少,示范作用不强等问题。从行业性质看,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占46.3%,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占31.01%,其他行业主要是保税加工、报关服务及配套服务业,港区专业化水平和配套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港区产业链仍然不完善。升级提档加工贸易,培育优质产业集群,是港区功能开发和新型工业化的破题之举。

一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以“立足重庆,依托西部,辐射长江上游,对接海内外”的总体战略来谋划,定位为服务重庆、西部乃至全国的物流枢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围绕重庆市已有的优势特色产业进行优选,并与区域现有的加工贸易保持错位或关联式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在加工贸易产业规模逐步形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加工贸易内容,提升产品档次。中远期侧重于引进更高层次的加工贸易项目,不断对加工贸易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促进保税港区加工贸易产业的高质、高端、特色化。

二要升级提档,延长产业链,做大企业群。充分利用政策及区位优势,聚集优势资源,以“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为目标,形成以产业集群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极。

三要合理招商,瞄准龙头。产业引进应紧盯并优先扶持龙头企业,争取通过这些企业引进一条产业链或一类产业集群;同时完善对引进企业的考评制度,对每年引进企业进行相关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相关优惠政策;打造龙头企业,发挥示范效应。

四要营造环境,优化服务。完善港区金融服务平台,引入风险投资或者其他金融中介,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加强企业资金链保障建设。

三、拓展提质展示功能,扩大窗口开放效应

重庆保税港区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及长江上游金融、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平台,是重庆乃至西部向世界展示的窗口。展示经济前景广阔,但现阶段各展示门类并不齐全,只有酒类交易展示稍成规模,存在总体质量不高、拓展阻碍多、难度大、参展企业规模小、分销渠道狭隘、展示内容杂、品牌推广难等多方面问题。

一要创新采购分销系统。“区内采购、区外分销”,逐步形成从品牌引进、经销商发展到渠道推广的系统服务。以经销商单品体验店满足经销商和买家的看样需求,征集反馈意见并确定最终展销单品;以经销商加盟样品店的经营模式培育进口主体,发展分销加盟商,为企业代理国外消费品品牌搭建良好营销平台。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具有贸易效应的展会文化。通过国内外媒体的宣传推广,深化重庆特色展区产业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的共通性促进会展理念的传播,以文化交流为基础来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要大力开拓网络会展,促进会展方式多元化。重庆展区身居内陆,以网络会展的形式打破地域限制,节省物流成本,且更加迅速和便捷,不受场馆和时间限制,更能充分发挥展示优势,极大拓展贸易空间。

四、整合协同港区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重庆保税港区开放型经济功能拓展的过程,就是促成港区“企业集聚、扩大开放”的过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为指导,要充分发挥港区集聚优势,功能整合,实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发挥港区功能协同效应。截至2012年6月,海关受理进口货物报关累计179769票,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17亿元,入驻企业和项目累计达到200个,创造关税外税收46亿元。目前看来,重庆港口物流功能和加工贸易功能发展较快,但展示功能相对缓慢,港口功能建设关联度低,各功能发挥水平差距大,协调性差。“水港+空港”的“一区双核”模式,实现区域之间的顺利对接将是首要问题。应着力解决保税港区的水路、航空、铁路集疏运问题。

一要加强港区功能拓展的协同性。统一制定港区功能规划,强调港区功能拓展的互补性与平衡性,加强港区功能间的纵向联系和协作,当加工贸易功能较大规模拓展时,展示功能和物流功能也要有相应程度的拓展延伸以提升整体拓展容量。可以通过成立保税港协会,强化其作为中介组织的协调和服务功能,促进港区人才的交流与协作,经营管理水平的相互提高,信息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共享,集疏运条件的共同利用和开发等。

二要完善配套服务链建设。展会活动的成功举办,需要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包括会展策划与设计、装饰装修、信息咨询、展品运输、宾馆酒店等行业的合作,而其中的产业合作和协调也是对港区拓展展示功能的一大挑战。

三要确保政策优惠叠加性与延续性,完善政策考评制度。确保港区内企业既能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优惠,又可享受港区优惠税率与补贴,还要注重政策的延续性,确保在出口、加工贸易等各环节有政策性覆盖保障,增大港区政策吸引的范围。同时要健全政策考评制度,对享受相关优惠的企业按一定标准进行评估,不合格者取消政策优惠,确保政策效应最大化。

[1]余菊.重庆内陆保税港区短期与长期动态发展模式[J].特区经济,2011(9):201-203.

[2]弓宪文.我国内陆保税港区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策略探讨——以重庆为例[J].科技与管理,2011(1):5-9.

猜你喜欢

空港保税港区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乘世界空港东风,聚湾区枢纽动能!未来空港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广州空港经济,乘“机”起飞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验收
青岛汽车口岸进入“保税时代”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从“中国制帽之乡”到空港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