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现代体育兴奋剂产品对体育竞技人思维方式的影响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兴奋剂运动员

付 青

(德州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探讨现代体育兴奋剂产品对体育竞技人思维方式的影响

付 青

(德州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体育在体现人类运动极限的挑战和健身、娱乐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商业产品的代言和宣传的重要途径,商业的价值的体现也越来越浓厚.继承了20世纪,体育运动在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的同时,正遭遇体育道德和体育伦理的挑战,随着竞技体育运动的崛起,兴奋剂问题逐渐成为挑战体育道德和伦理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本人通过现代经济下的体育现代产品兴奋剂的产生、发展,结合近年来兴奋剂带来的对体育竞技人的影响,以竞技体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现代兴奋剂对体育竞技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体育现代产品;兴奋剂;歪曲价值趋向

体育在现在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冷战关系的环境下,“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以体育作为独有的外交手段有力的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在现代经济下,体育衍发的价值同样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促进现代产品正确引导体育竞技人的思维方式,对于体育的良好、快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兴奋剂是竞技体育的产物,是伴随着现在产品并不断发展变化的,正确认识现代兴奋剂,避免服用,公平参与竞赛.

1 兴奋剂是体育现代产品一种歪曲价值趋向的产物

产品是时代的反映,反映时代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反映时代的精神和文化风貌,是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现代体育产品,是以现代产品为基础,结合体育特点发展起来的.兴奋剂是竞技体育的产物,伴随着体育现代产品不断发展变化的.

国际奥委会对兴奋剂有如下定义:“兴奋剂是指在比赛中,为实现不正当的、人为的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运动员使用异常剂量的生理活性物质,或利用与人体无关的任何形式的药物以及采取不正当手段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是兴奋剂.”现代兴奋剂产生于现代产品,依托于体育现代产品的发展变化,服用兴奋剂是体育竞技人一种歪曲思维下的行为表现.

2 兴奋剂的发展轨迹、表现形式以及危害

1963年,欧洲体育联合会提出“使用兴奋剂”的定义,首次得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认可;1964年,召开于东京的国际运动医学会国际兴奋剂会议中正式采纳这一定义.兴奋剂的定义为:“运动员在竞赛中使用任何异体物质,或以不正常地进入机体的途径和不正常的量使用生理物质,试图人为地以不正常的手段和方式提高运动成绩的所有行为.”随着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制药技术的提高,兴奋剂的种类日益增多,产生了诸多崭新的、隐藏较深的违禁手段和方式,且不仅仅局限于“生理物质”方面,因而,国际奥委会为维护竞赛的公平性,针对这一问题对兴奋剂的定义进行了相应的扩充,其定义为:“兴奋剂使用严重违反了医学和体育科学的道德规范和伦理,除了使用被禁用的药物外,使用被禁用的使用方法也在其列.”1999年2月,在世界反兴奋剂大会中,对使用兴奋剂的行为进行了完善和扩充,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所有违反奥林匹克反兴奋剂条例,使用了条例中明确规定的违禁药物或方法,都被视为使用兴奋剂行为;第二,如果条例中未作具体规定,但只要运动员使用的药物或方法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潜在伤害,或能够提高运动成绩,同样应该被视为使用兴奋剂.

使用兴奋剂包括使用禁用物质和使用禁用手段两类:

2.1 禁用物质

禁用物质有七大类,分别为刺激剂、蛋白同化制剂、麻醉剂、利尿剂、抗雌激素制剂、肽类激素及其模拟物和类似物以及掩蔽剂.此外,有些物质仅在特定的体育项目中被禁止使用:大麻酚类、乙醇、局部麻醉剂、β阻断剂和糖皮质类固醇等.此类药物多在男女短跑、足球、投掷、游泳等以速度、力量为主的竞赛项目中使用,对于机体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如苯丙胺和可卡因等,它可以通过抑制人体自身的自然警报系统以及减轻因“过度用力”而引发的疼痛以实现增强人的体力和精神的目的.过量食用苯丙胺极易导致人体兴奋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甚至导致内脏出血和死亡.例如: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运动员詹森因服用苯丙胺在100公里比赛途中死亡;70年代法国格伦罗波足球赛中,年仅18岁的夸德里突然倒地,送医途中死亡,尸检发现其胃中和血液中存在大量苯丙胺.二是作用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如麻黄碱、肾上腺素、咖啡因等,其作用是增加心率、肌肉血流量和血压,扩张呼吸道,增加肺通气量等.蛋白同化制剂使用此类药物能够增加蛋白合成,促使肌肉发达,增强耐力和力量,如类固醇等.类固醇是雄性激素的衍生物,男人服用后会出现睾丸萎缩、脂肪代谢紊乱、皮脂腺分泌增多、肝功能异常等;女人服用后会出现声带变厚、乳房平坦、声音变低、脸毛增多、阴蒂增大、皮肤变厚、秃头、闭经、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性情粗暴,有过度的攻击行为.过量服用类固醇易导致肌腱撕裂,甚至引起死亡.例如,1980年,在莫斯科奥运会中荣获链球第五名的盖斯滕博格因长期服用类固醇导致肝脏和胰腺劈裂而死亡.麻醉剂使用此类药物能够麻醉肌肉,以降低痛感.加大剂量,能够使运动员超越正常疼痛忍受极限,从而尽最大能力发挥个人水平,提高运动成绩.过量食用麻醉剂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当运动员因为伤病不能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时,可能会选用这类药物缓解疼痛,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药物作用掩藏了伤势真相,用药后的心理刺激和欣快感促使运动员产生超自身能力的错觉,从而弃严重伤病于不顾,继续参与比赛,因而极易导致更严重的伤害.另外,这类药物多有成瘾性,易引发更为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利尿剂此类药物的滥用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运动员参加具有体重级别限制的比赛时,使用利尿剂可以实现快速脱水,迅速减轻体重的目标,从而使运动员达到体重要求和标准;二是借助其利尿作用稀释尿液,降低其他禁用药物在尿中的浓度,从而实现掩盖其他禁用药物的目的.这类药物对肾脏代谢功能影响极大,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大量使用会因体液和电解质丧失而死亡.肽类激素及其模拟物和类似物肽类激素是机体自身存在和发挥功能的内源性物质,使用此类药物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运动能力,加之人体自身会分泌此类物质,因而药物检测的难度增加,此类药物是当前体育界隐藏性最深的滥用药物.例如:红细胞生成素(EPO).滥用它们是想通过提高这些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增强机体某方面效应,如提高携氧能力、促进蛋白质合成等.由于这类物质均是内源性的,因而滥用药物会引发人体内分泌失调等各种疾病,红细胞数量额外增加,血浆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流速放缓,易引发心脏病、高血压以及脑病的发生.

2.2 禁用手段

奥委会禁止使用认为的“技术”和“方法”提高运动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禁用手段”.禁用手段包括:提高输氧能力;化学、物理血和药学的篡改手段、基因兴奋剂等3类.提高输氧能力,诸多耐力型运动属于有氧运动,也就是依托脂肪、肌糖原等有氧分解功能的运动,提高输氧能力能够增强有氧耐力,从而实现增强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化学、物理血和药学的篡改手段指通过某些物质或方式,改变、试图改变或有理由被认定将改变兴奋剂检查所收集样品的合法性.例如:偷欢尿样或篡改样品、插导管、抑制肾代谢以及干扰睾酮和表睾酮的检测等;基因兴奋剂指基于非治疗目的使用的具有提高运动能力功能的基因、细胞或遗传构件.这种最新禁用的兴奋剂方法是随着现代产品的出现而产生的,于2003年被首次列入禁用物质和禁用手段的名单.

3 现代兴奋剂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原因

使用兴奋剂严重损害了奥林匹克精神,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对兴奋剂实行了检测,揭开了同兴奋剂斗争的序幕.几十年来,尽管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际奥委会、各国奥委会等体育组织倾注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仍然没能有效控制使用兴奋剂行为.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各种由于使用兴奋剂而引发的丑闻和不幸事件不断曝光.虽然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加大了反兴奋剂的力度,但由于兴奋剂使用的隐蔽性,再加上现代兴奋剂依托于现代高科技产品发展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而言,反兴奋剂的斗争将是长期的、艰苦的和复杂的.

使用兴奋剂侵犯了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违背了体育运动原则和奥林匹克理想.兴奋剂对体育运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玷污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性;二是引发人们对于体育竞赛的真实现和公平性的广泛质疑.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训练水平的突飞猛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越来越难,加之体育战场中展现民族形象的沉重压力,使很多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由此可见兴奋剂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治利益的驱使.此外,商业化的介入使得一度陷入困境的奥林匹克运动再现光辉,在商业化利益驱使下,冠军由仅能得到一个橄榄枝花环到如今巨大的物质利益,各个国家对奥运会奖励层层加码.这种物质利益极大的激发了运动员的运动热情,甚至为了达到目的明知故犯,不惜牺牲自身健康,借助兴奋剂的作用取得胜利.体育官员、俱乐部老板、教练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因巨大的利益诱惑而紧紧相连,他们的经济利益和前程同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划上等号,在这种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同运动相互指使、勾结,使用兴奋剂自然不足为怪.因而,巨大的物质利益的驱使是兴奋剂泛滥的另一重要原因.对于一些医学科技发达的国家,如果研发出新的、可以迅速提高运动员成绩的药物,那样势必造成竞技赛场上的不公平竞争,其它国家的运动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寻求平衡,只能甘愿冒险服用违禁兴奋剂,或者不惜重金购买新的兴奋剂.但是当这种新的兴奋剂一旦被普遍使用,肯定会造成新的危害,而被发现并被列入奥委会违禁药品的长长的名单中.但此时恶性循环已经开始,新的药物或方法会不停地产生,单单依靠药检也只能不断地增加奥运会的药检开支.从历年中规定的禁药种类的增长就可以看出这种恶性循环给奥委会的药检机构带来的沉重压力了:1968年8种;1972年 26种;1976年 56种;1984年 69种;1989年101种;1992年107种,[13]到2003年已经增加到七大类,120余种药物和其他一些非正常技术手段.[5]

4 结论与建议

体育现代产品作为现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现代产品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体育现代产品的独特特点.兴奋剂产品以它独有的方式在现代体育产品中长久不衰,势必要影响体育竞赛的公平性原则,在人类向“更高、更快、更强”追求的同时,科技力量也越来越关键.正是由此,使现代的体育竞技人对体育科技密切关注.在现代社会不断物质化的高度影响下,保持体育本质特点,正确合理的将现代产品引入体育的发展中,是正确引导体育竞技人的思维方式的合理途径.物质社会提高了人的物质思想的追求,体育现代产品影响着现在体育参与者的从事价值趋向和行为趋向,深入认识现代兴奋剂,正确引导,避免错误的价值趋向.

〔1〕陈明清.兴奋剂的滥用与健康[J].体育函授通讯,2003(4):22-23.

〔2〕熊茂湘.竞技体育运动与兴奋剂[J].娄底师专学报,2004(6):79-83.

〔2〕李贺普.话说兴奋剂[J].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2002(6):52-53.

〔4〕王道源.国际体坛的“鼠疫”——兴奋剂[J].中外文化交流,2002(9):60-61.

〔5〕宋守训.兴奋剂种种[J].中国体育科技,2005(1):29-30.

〔6〕卢元镇.“兴奋剂”——负面文化的劣种[J].体育文史,2005(4):56.

G80

A

1673-260X(2012)06-0160-03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兴奋剂运动员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体育竞技之跳绳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体育竞技之径赛
体育竞技只之钓鱼
体育竞技之台球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