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2012-08-15韦成锋
韦成锋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外语系,广东 从化 510900)
论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韦成锋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外语系,广东 从化 510900)
高校双语课程具有双重教学目标,一是传授专业知识,二是培养专业英语能力.在保证实现专业知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是双语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专业知识教学目标的拟定,应以学生专业性质、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周课时量为依据.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拟定,则以学生英语基础、教师英语水平和教师专业知识为依据.教学模式的选择应以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为依据,并以学生能够接受、教师能够胜任为原则.
双语课程;教学目标;专业知识;专业英语
1 双语课程具有双重教学目标
双语课程具有双重教学目标,一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二是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传授专业知识是双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必须保证实现的目标,本文称为刚性目标.以《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为例,该课程有其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海上货物保险等.不管用什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也不管教学语言是中文、英文还是中英文相结合,学生都必须掌握这些基本知识.这是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也是国际贸易实际工作的需要.
培养专业英语能力是双语课程的次要目标.这个目标要达到什么程度,是高要求还是低要求,能否实现以及能实现多少,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教师的英语水平、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技能.因此,对于这个目标,不能一刀切地做出硬性规定,而是应该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本人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拟定,并随时进行调整,本文称之为弹性目标.
刚性目标是传授专业知识,弹性目标是培养专业英语能力.刚性目标是主要目标,是根本目标,是必须保证实现的目标.弹性目标是次要目标、是附带目标,是可以灵活调整的目标.双语课程的教学,首先要保证刚性目标的实现,其次要兼顾弹性目标的实现.在保证实现刚性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弹性目标,是双语课程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应该贯彻于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等.
2 制定刚性教学目标的依据
制定专业知识教学目标(刚性目标)的依据是学生的专业性质、周课时量、相关课程开设情况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下面,以《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为例,予以详细说明.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主要是针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包括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的学生开设.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一般每周安排4课时,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每周安排2课时.除了《国际贸易实务》外,一般还开设其他相关课程,如《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课程》等.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性质、周课时量、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2.1 相关课程应合理分工,避免重复
《国际贸易实务》和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应合理分工、轻重有别、层次分明、避免简单的重复.例如,关于信用证教学,《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和《外贸函电》都有涉及,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上,这三门课程应有所区别.
《国际贸易实务》应以传授信用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则等知识性内容为目标,具体包括:(1)掌握信用证的概念(即信用证是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书)和银行信用的含义;(2)掌握信用证的性质(即信用证是独立于合同的文件、信用证业务是单据交易业务);(3)理解信用证的种类(即保兑信用证、非保兑信用证、即期付款信用证、承兑信用证、延期付款信用证、议付信用证,可转让信用证,红条款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的含义);(4)理解信用证各当事人的作用、权利和义务;(5)掌握各种信用证的业务流程;6)掌握信用证的内容以及软条款的含义.
《外贸单证实务》则应培养学生的信用证业务能力,具体包括:(1)掌握开证业务流程;(2)能够正确填写开证申请书;(3)能够正确阅读理解信用证内容;(4)能够根据合同以及货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审核信用证;(5)能够根据信用证的要求正确缮制各种结汇单据.
《外贸函电》则要求学生学会撰写信用证业务信函,具体包括:(1)能够正确拟定信用证支付条款;(2)能够正确撰写催证函、信用证修改函和其他涉及信用证业务的往来函电.
2.2 周课时量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由课时量决定.首先根据总课时量确定教学章节,再根据各章节所分配的课时量来确定各章节知识点,最后根据各知识点所占用的时间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宽窄等.例如,国际贸易术语一章包括(1)国际贸易惯例概述、(2)I N C O T E R M S 2000概述、(3)常用贸易术语即F O B、C F R、C I F、F C A、C P T、C I P和(4)其他贸易术语即E X W、F A S、D D Q、D D S、D D U、D D P、D A F等内容.课时量充裕的,可以完成全部内容;课时量少的,则可重点介绍常用贸易术语.
2.3 学生专业性质决定目标方向
教学目标按照培养方向来划分,可分为理论型、应用型、理论应用并重型.在选择目标方向时,应以学生的专业性质为依据.本文认为,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由于课时量和其他教学资源较为充足,既要重视理论,也要重视应用,宜选择理论应用并重型;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包括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学生或),由于课时量少,宜选择应用型. 2.4 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
《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在课时量和其他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教学内容的取舍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例如,对于信用证的教学,在课时量不足的情况下,就可以简单介绍或不介绍银行间的偿付行为.再比如,关于海上货物保险,保险的基本原则可以简单介绍,但保险单的背书则应重点介绍,因为每份保险单都涉及背书.
3 弹性目标的制定依据
3.1 正确认识双语课程的弹性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弹性目标是培养学生国际贸易业务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国际贸易用到的英语,不但包括外贸专业英语,如价格术语、保险术语、商检、托收业务、信用证业务等,而且也包括非外贸专业英语,如接待、旅游、文化、经济等.非专业英语能力由专门的《大学英语》课程来完成,双语课程的任务是培养专业英语能力.
双语课程的首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其次才是培养专业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是知识课程,而不是语言课程,也不是“国际贸易英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保证实现传授知识目标的前提下,附带实现培养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能力目标.
3.2 影响专业英语能力培养目标的三要素
专业英语能力有初、中、高不同层次,双语课程要达到哪个层次,由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因素决定.
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英语基础.学生的英语基础是专业英语能力目标(弹性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双语课程的弹性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偏离学生的英语基础.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如商务英语或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可以提出高目标、高要求.例如,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英文教材、听懂英文授课、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文完成书面作业、使用英文试卷并用英文答题等.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只能提出低目标、低要求,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专业术语、词汇和常用的句子等.
教师方面,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是所拟定的弹性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要素.根据我国双语课程任课教师的现状,他们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可以概括为“英语强专业弱”、“英语弱专业强”和“英语强专业强”三种类型.一般情况下,经贸专业而非英语专业的双语课程教师,属于“英语弱专业强”型;英语专业而非经贸专业的,属于“英语强专业弱”型;英语专业和经贸专业双学位的、或者海归经贸专业的,属于“英语强专业强”型.“英语强专业弱”或“英语弱专业强”的教师都难以胜任双语课程的教学工作,难以实现拟定的专业英语培养目标.只有“英语强专业强”的教师,才能实现所拟定的弹性目标.
概括起来,专业英语目标的高低由学生的英语基础决定,拟所定的目标能否实现由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决定.学生的英语基础、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影响双语课程弹性目标的三大要素,是制定弹性目标的依据.
4 教学模式的选择
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可粗略地划分为“中文授课型”、“双语授课型”和“英文授课型”三种模式.“中文授课型”是用中文授课并穿插英文,对于专业术语和常用句子附加英文呈现.“双语授课型”是用英文授课并给出中文翻译.“英文授课型”是用全英文授课并穿插中文,对于专业术语附加中文译文.
教学模式的选择依据是双语课程的专业英语目标即弹性目标,目标高的,选择“英文授课型”,目标较高的,选择“双语授课型”,目标低的,选择“中文授课型”.实际上,这三种教学模式并没有非此即彼的严格界限.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教条地套用某种模式、不用某种模式,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确定中英文的使用比例.中英文的使用比例,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包括教材的选用、授课语言、作业语言、考试语言等各个方面,而不局限于授课语言.中英文使用比例的确定,应以“学生可以接受,教师能够胜任”为基本原则.
双语课程具有双重教学目标,即传授知识和培养专业英语能力.传授知识是刚性目标,是必须实现的主要目标.培养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是弹性目标,是可以调整的次要目标.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实现刚性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弹性目标.刚性目标的制定依据是学生专业性质、周课时量、相关课程和实际需要.影响弹性目标的要素包括学生的英语基础、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师的专业知识.学生的英语基础决定弹性目标的高低,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决定弹性目标能否得以实现.教学模式的选择,即中英文的使用比例,取决于弹性目标,并以“学生可以接受,教师能够胜任”原则.能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专业英语能力,是双语课程成败的评判依据.
〔1〕陈原,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6).
〔2〕李红英.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06.
〔3〕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12).
〔4〕姜瑾.双语教学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5〕马小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实践及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4).
G 642
A
1673-260X(2012)07-0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