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收支的代表理论综述

2012-08-15刘永泉

当代经济 2012年2期
关键词:货币贬值国际收支分析法

李 萍 刘永泉

(1、南京大学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2、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36)

国际收支平衡是各国宏观经济中的一个目标。一国的国际收支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外贸易,二是资本流动。前者主要包括进口与出口,称为经常账户;后者包括跨国资本的流入与流出,称为资本账户。国际收支是这两个账户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由于不考虑货币因素,国际贸易被假设为易货贸易,所以贸易平衡被视为一个假定的先决条件。但事实上,国际贸易是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来进行的,贸易是内生的,必然会存在贸易不平衡现象。另外一个方面,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存在不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会对本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国际经济学家非常关注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并且提出了种种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理论和学说。按照时间的顺序包括:古典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国际收支的乘数法、国际收支吸收法、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一、古典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在1870—1914年实行金本位制的时期,人们极其自然地把没有国际金银流动作为外部平衡(经常账户平衡x=m)的标志。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古典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一直主宰国际金融领域。古典理论认为经济是一个稳定的动态系统,经济的均衡是自动调节的。在古典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休谟(Hume)在基于金本位和货币数量论提出的著名的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即国际收支通过市场力量借助于相对价格不断自动恢复平衡的动态内在机制。休谟认为贵金属的输出输入可以完全自动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在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较小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了国际收支理论的主导地位,并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大的影响,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的支持者正是从休谟的观点中得到了启示。

二、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度崩溃后,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应运而生。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提出,它将马歇尔(A.Marshall)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理论应用到国际收支中来,主要分析汇率贬值(或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货币贬值(或升值)可以改变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格,引起进出口商品需求的相对变化,在失业的条件下,这种需求变化可以被产出和就业的变化所满足,从而实现贸易收支的改善,其关键取决于“弹性条件”,即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20世纪30年代各国实行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因而汇率变动频繁,这种汇率的剧烈波动究竟对国际收支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引起了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的广泛关注,因此弹性分析法建立之后,立即声名大振,风靡一时,几乎成为当时各国是否采用货币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政策依据。

国际收支弹性理论认为,当以各国货币表示的本国价格与外国价格保持不变时,本币贬值降低了本国商品在外国市场上的价格,同时提高了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价格(本币升值的时候,情况正好相反),根据需求定理,本币贬值将刺激出口增加,导致进口下降。另一个方面对于本国出口商而言,由于本币贬值,本国出口等量的商品能够换得更多的本国货币;而对于国内进口商而言,进口等量的商品需要支付更多的本币,故一般来说货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同时汇率贬值使得支出在本国商品与国外商品间发生转换。本币贬值后本国的出口商品对于国外消费者而言变得相对便宜,国外消费者的支出从国产品转移到进口品上来,故外国市场对国内出口产品的需求增加,本国出口增加;本币贬值,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使外国商品的价格变得相对昂贵,导致本国消费者减少对进口品的需求。所以总体而言,货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弹性分析法认为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出口商品的国外需求弹性、出口商品的国内供给弹性、进口商品的国内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只有当出口商品的外国需求弹性足够大,本币贬值才能引起外国对本国商品更大的需求;在出口商品的外国需求弹性足够大的前提下,本国出口供给弹性也要足够大时,也就是说生产供给能力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能立即扩大时,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刺激作用才能够实现。可见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刺激作用要以足够大的出口需求弹性为前提,通过足够大的出口供给弹性来实现。同理货币贬值对进口的抑制作用也要通过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来实现。

该理论对国际收支的讨论是针对经常项目,而忽略了资本跨国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该理论提出之时,资本流动相对于贸易流动还比较少,贸易收支几乎是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收支的乘数法和吸收法

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时期经济混乱,使得国际收支理论转移了对成古典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关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由于凯恩斯经济学的流行,凯恩斯理论在国际收支理论中广泛应用,使得很多研究放弃了古典模型核心所在的相对价格调整之说,研究转向借助于通过收入或就业的变动来调整外部平衡,即研究重心转移到国内经济条件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相互作用上。代表理论有两个:国际收支的收入乘数法和吸收法。收入乘数法考虑的是收入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通过引入外贸乘数,说明收入的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对国际收支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及研究货币贬值诱发的收入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该理论的主要持征是强调收入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变化不能完全扭转国际收支的逆差和顺差,而只能使原来状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一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仍属于局部均衡分析法,从前面的论述与推导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如果放松其中一条假设,该理论都不能成立,其只适用于非充分就业经济。其次,与弹性理论一样将经常项目等同于国际收支,不符合国际资本流动日趋频繁和重要的经济现实。最后,其基本政策含义是主张实行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当今世界也越来越行不通。因此该理论关于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并不完善。

而吸收分析法强调的是吸收即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同样,它不仅研究吸收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且研究货币贬值诱发的支出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吸收分析法将弹性分析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吸收法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的结合,该分析法针对弹性分析法只考虑汇率变动的缺陷,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故在分析通过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问题上,比弹性分析法更为完善。吸收法强调只有当一国国内总支出(吸收)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与同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弹性分析理论相比,吸收分析理论采用了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将收入、支出等国民经济变量与国际收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是其成功之处。但是,吸收分析法同样存在着明显缺陷:首先,国民收入恒等式是一个会计等式,两者之间并非是单向的因果关系,一国的国民收入、吸收与其贸易收支之间无疑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吸收理论的逻辑基础是不坚固的;其次,吸收分析法同样忽略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在50至60年代,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国际收支的收入乘数分析法和吸收分析法占据了国际收支理论的统治地位。但这两种分析法,基本上排除了资本流动,与古典学说一样,仅考虑到贸易收支而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仍然停留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调整上。这种缺陷直到60年代才有所改观,由詹姆斯·米德(J.Meade)等人提出,经后人逐步发展形成完整的体系。

四、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由于国际资本在国际收支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甚至居于首要地位,前面这些传统的国际收支分析法(弹性分析法、收入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不适用解释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国际收支中出现的问题。一些极有价值的开放经济动态模型纷纷涌现,其中货币主义兴起。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蒙代尔(R.Mundell,1968,1971)、约翰逊(H .Johnson,1972)、弗伦克尔(J.Frenkel,1974)等人。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强调国际收支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该理论从一国货币供需的均衡角度来分析国际收支,可见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是从休谟的思想中得到了启示。在该理论中如果一国在国际收支方面处于赤字状态,其国际储备资产必然外流,而国际储备外流意味着该国的货币供给超出了它的货币需求。同理国际收支盈余意味着该国的货币供给小于它的货币需求。国际收支的货币理论于70年代初期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自此以后在许多方面得到了扩展和改进。这一分析法的实质是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主义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引申,将国际收支视为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分析法采用长期存量均衡分析方法分析国际收支,将国际收支不平衡看作是货币存量不平衡的结果,与传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一样,强调的是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与后者不同的是,它的侧重点不是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货币供求的变化。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的任何失衡都反映货币市场失衡。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该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汇率起着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因此货币市场的不平衡将通过汇率的变化反映出来。

60年代初期,蒙代尔(Mundell)和弗莱明(Flem ing)更新了国际收支调整的传统观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研究了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效果,认为采用针对外部平衡的货币政策和针对内部的财政政策,能够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强调一国怎样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关于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仍然不健全,多种机制之间难以协调,这给国际贸易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国际收支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1]莫瑞斯·奥波斯特富尔德: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何璋.国际金融[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3]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货币贬值国际收支分析法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国际收支分析
货币贬值对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影响
金属货币贬值成因分析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浅析中国汽车行业发展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