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2012-08-15杨竟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自主性小班同伴

杨竟楠

(赤峰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不同年龄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杨竟楠

(赤峰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游戏是快乐的,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增强身体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在游戏中萌发智慧.但是不同年龄幼儿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同,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有其独有的特点.同时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游戏过程中对材料的操作也有其独有的特点.本文主要从不同年龄班游戏过程所表现的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及自主性等方面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以期有针对性的对儿游戏进行教育指导.

不同年龄幼儿;游戏特点;指导策略

1 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小班时期的幼儿是生理、心理发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智力,身体发育比较迅速的时期.游戏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手段,在小班幼儿游戏中有其独特的特点.

1.1 小班幼儿游戏特点

1.1.1 社会交往频率较少,以独自游戏为主

小班幼儿因年龄小,社会行为经验缺乏等原因,在游戏中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控制力差、攻击性强、独立能力弱、不会与同伴交往合作等的特点.由于幼儿入园时间比较短,认识的新伙伴也不多.在生活中还不能清楚地认识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所以合作性水平比较低.游戏大多数是以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

1.1.2 缺乏对游戏材料的创新思考

游戏时幼儿不能对材料有很好的创造性,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的做游戏.他们在拿到一个新玩具时就喜欢摆弄它,但是对玩具的玩法和创新上不是很多,游戏时的兴趣时间也很短.对材料的操作大多停留在常规性的操作上,不断地重复,扩展性的操作较少出现.如有也是简单的变化,有时则离开了材料的固有功能,只把材料作为随意摆弄的工具.幼儿有时也有创造性的表现,只是这种表现是低水平的,大多数是由家长或教师指导及其引导游戏的玩法.

1.1.3 自主性较差,需要成人引导

游戏过程中,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但是他们在完成一项游戏后,往往不能自主的进行下一步的游戏操作,而是出现观望或停止的现象.在对待游戏时遇到的问题时,往往不能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中断此时的游戏的活动.在游戏时一直都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一定的规律.幼儿在游戏时对待一个材料或者一个新内容遇到一定的难度时,他们会出现怀疑的态度.这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幼儿才能完成任务.

1.2 小班幼儿游戏指导策略

1.2.1 社会性交往的培养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能力交往是被动的,所以教师的指导和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对孩子的交流、沟通.同时在游戏中,教师如果发现有的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的交往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用竖大拇指的动作或微笑的抚摸孩子的头,这样其他幼儿也会努力与同伴好好相处.

教师与幼儿平等互动,教师要积极营造和创设游戏氛围.教师在互动中,关注的是孩子的发展.不是活动的违规行为,不是以约束纪律和维护规则为目的和内容的互动,而是关注孩子出现的矛盾,和孩子一起游戏活动.进行以情感心理的接近与交流等为内容的互动,关注孩子的心理的情感特殊需要,重视和孩子们的情感交流.

1.2.2 教师注重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开发

培养小班幼儿的创造性,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投放富有转换性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创设的空间.如在建构区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盒子等废旧物品和轮子、纸条、吸管等成品.让幼儿通过撕、折、插、贴等方法自制汽车、轮船等.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促进他们动作和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

1.2.3 游戏自主性的培养

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稳定,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培养.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教师要提供各种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让幼儿有机会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及游戏玩伴.教师要注意考虑幼儿的兴趣、要求、原有的游戏水平及欲达成的教育目标,从而及时的调整游戏方案,使游戏活动能始终吸引幼儿.

2 中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2.1 中班幼儿游戏特点

2.1.1 幼儿的社会交往逐渐增多,开始喜欢合作游戏

中班幼儿在和同伴一起玩游戏时,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他们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在集体活动中他们能逐渐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中班幼儿开始有自己的游戏伙伴,在游戏中坚持性和合作性也开始逐渐增强,较少出现攻击性行为.在游戏中幼儿开始逐渐懂得了分享、合作、协商.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逐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规则意识开始萌发.在游戏中学会交往,亲社会行为逐渐增强.

2.1.2 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

中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并能很好的进行游戏.对于同一材料,当他们多次操作后便不再满足原来的常规性玩法,而是尝试新的玩法.能积极自主的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地变化方法和角度进行实验和探索,对各类游戏感兴趣.如:积木搭建游戏中,从原来的仅仅用积木搭建的一种重复动作,发展到运用多种建构技能来操作多样化的材料,对材料的玩耍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

2.1.3 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增强

中班幼儿的游戏主题虽然还不是很稳定,但游戏过程中自主性较小班幼儿而言明显增强.他们可以自己安排一些游戏情节和内容.在玩游戏时,游戏内容及规则更多地倾向于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兴趣.幼儿在游戏中,他们更多地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选择自己所要玩的材料,不考虑同伴的愿望.

2.2 中班幼儿游戏指导

2.2.1 教师创设情景游戏区促进幼儿社会交往

通过创设良好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合作、分享、交流.注重培养中班幼儿交往能力,尤其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能体验到交往的满足感,还能学习到怎样与人交往,来适应社会生活.逐渐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使交往能力得以提高.

2.2.2 教师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在游戏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和创新.在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使每个幼儿都能意识到自己创造能力的进步,从而增强再创造的信心与热情.

中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材料的投放上.一方面投放的材料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以利于幼儿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地变化方法和角度进行实验、探索和创造.另一方面投放的材料应体现开放性.如半成品材料,具备了多种组合和变通的可能,可促使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不断地创新玩法.随着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尝试阶段性系列化的材料投放方式.同一种材料,由易到难不断地提高操作难度,引导幼儿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创造,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2.2.3 教师鼓励幼儿自主游戏,提供相应均等的游戏机会

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机会,能保证每个儿童有权利自主的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教师在游戏的设计中,鼓励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开展不同的游戏,从而避免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的发生,给儿童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3 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3.1 大班幼儿游戏特点

大班幼儿较小、中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活动的创造性、想象力丰富程度及身体的发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在心理和生理各个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3.1.1 幼儿合作水平较高,以合作性游戏为主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游戏.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交往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不仅开始注意自己的活动,而且更注意同伴的活动了.随着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大班幼儿对周围成人的社会活动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和完整,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理解能力也越来越深刻.游戏过程中表现出以合作性的游戏为主,幼儿会自己组成小组,一起围绕一个共同的活动目标,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1.2 幼儿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大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能够有效的迁移原由的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游戏操作时对游戏材料的玩耍不会仅限于一种操作方式,会争取想更多的玩法和操作技能.在有主题的游戏角色中,伴随游戏情节的展开.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开始丰富,而且还能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这样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如在一个“做给小鸟的家”游戏当中,他们用陶泥做各种各样的家,然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把它组成一个有情节的“家”.这些都说明,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想象活动丰富而自由,他们的想象空间很大,并且想象的过程中寓于创造性.

3.1.3 幼儿自主性的增强

大班幼儿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游戏活动中,大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自己选择活动.大班幼儿游戏活动时他们不再满足于追随和服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游戏活动之前已经能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他们的活动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行为少了许多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和计划性.游戏的主题也非常明确,综合性也比较强.

3.2 大班幼儿游戏指导策略

3.2.1 教师设计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以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

提供便于开展主题的角色区域,培养幼儿的分工合作,交往能力.幼儿共同解决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教师提供搭建积木,小木屋等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分工协作,这样使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在游戏中体验到合作交流带来的快乐,也可以获得交往经验.

3.2.2 教师营造宽松、和谐、自由游戏的环境

教师给幼儿创造进行游戏的各种条件,包括提供场地、时间、材料等,这些对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有主要作用.在游戏中,教师不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用侧面引导,间接指导的方式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游戏.如:利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让孩子通过自己想象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允许孩子突破原有思维的条条框框,允许孩子有标新立异的独创见解.经常有意地激发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激发幼儿自主参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

3.2.3 投放操作的材料,提高幼儿游戏自主的水平

围绕幼儿的发展目标,多层次,多侧面,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对材料的新鲜感,愿意动手动脑,教师让幼儿自己选择游戏的主题、材料,使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中获得知识、经验,从而实现自主探索的目的.

〔1〕欧阳丽君.浅谈小班幼儿游戏中角色意识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1997(5).

〔2〕刘志清.不同年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及指导策略.学前课程研究,2007(4).

〔3〕中班幼儿年龄点.http://teacher.yqedu.com.cn/tresearch/a/402053702cid00048.2010-1-8.

〔4〕张雪梅.从幼儿心理特点开发幼儿创造的途径.佳木斯大学社会科报,2002,20(5).

〔5〕赵丽君.幼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前教育,2004(3).

G610

A

1673-260X(2012)05-0265-03

猜你喜欢

自主性小班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