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

2012-08-15史玉学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歌剧声乐

史玉学

(沈阳音乐学院 大连校区,辽宁 大连 116650)

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

史玉学

(沈阳音乐学院 大连校区,辽宁 大连 116650)

在我国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培养表现能力全面、专业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是这项事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将专业化、高水平的歌剧表演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不仅能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可以为我国民族歌剧中表演艺术与演唱技巧的发展开辟崭新的道路.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在总结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强调民族声乐教学中歌剧表演的重要性,谈及民族声乐中表演元素的训练是对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一种承袭;对歌剧艺术、尤其是民族歌剧艺术的多层次把握,如理论建设、综合表现等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专业艺术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另外,学生在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对于艺术创造个性化的追求,也是帮助他们取得成功的必要素养.笔者希望在对我国民族声乐歌唱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方面提出有益建议的基础上,能够为当代民族声乐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表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与文艺体制的改革,随着专业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的开设和建设,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始终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近年来,为全面提高我国民族声乐专业的人才质量,加强各个艺术院校间的学术交流与教学成果展示,我国文化系统的相关部门、各大媒体、各大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以及社会其它文艺组织均频繁举办高质量的民族声乐大赛以及专场音乐会.从这些活动的整体情况来看,大批的高水准演唱人才不断涌现,全面展示了我国民族声乐事业在教学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和长足进步.

目前,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工作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并形成了科学、完善、系统的教学体系.同时,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家如金铁霖、刘辉等,结合自身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所总结的个性化经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民族声乐歌唱家,展示了民族声乐事业不断发展、不断探索和不断创新的艺术品质.而且,通过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歌唱家频繁在国际重要的音乐舞台上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也使我们的这一艺术形式被世界所认知、认可.他们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对于中国声乐形式的完美演绎,不论是在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方面,还是在其与西方歌唱技巧与表演艺术融合的问题上,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培养表现能力全面、专业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是这项事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另外,将专业化、高水平的歌剧表演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也可以为我国民族歌剧中表演艺术与演唱技巧的发展开辟崭新的道路.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在总结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强调民族声乐教学中歌剧表演的重要性,希望在对我国民族声乐歌唱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方面提出有益建议的基础上,能够为当代民族声乐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1 对民族声乐传统的承袭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对于类型化艺术形式的审美习惯,在此基础上,经过岁月的磨砺和时代的碾压,审美习惯中的主体要素逐渐上升成为文化传统,并进而形成了传统观照之下的审美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传统声乐体系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在它的文化底蕴中,中国传统戏曲元素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戏曲来说,表演中的身、眼、手、步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手段,对它的学习一般由模仿入手,通过表演者对所扮演人物的深入理解,从而塑造被表现人物的类型化特征.以民族声乐形式为表现手段的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仍然包含与传统戏曲相类似的表演元素,如规定情境中动作、眼神、表情等多方面的表演处理.因此,对于它的把握,也可以将模仿作为切入点,如通过模仿更进一步掌握不同地域中民歌的独特韵味,并以此作为民族歌剧表演中的重要表演基础.

然而,如若将传统戏曲与当今民族歌剧的表演仔细相比,首先,戏曲的表演体系更为庞大、系统,对于演员所需要的唱、念、做、打、舞等基本功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更为全面.其次,戏曲往往并不偏重于叙述故事本身,而是极其讲究形式美,它的情节内容一般来说比较简约,但表现形式却非常复杂,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细致而深刻,起伏丰富,对比鲜明.另外,戏曲音乐的腔调设计通常紧密结合人物的角色语言,充分发挥其生动的自然表现力,从而加强歌唱的戏剧性效果,更有助于表达情感.而民族歌剧中的演唱,在表达情感方面与戏曲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手法更为简洁、现代,剧情发展的步调加快,尤其是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一字一腔,通俗易懂.但即便如此,如要充分的把握歌剧人物内心,并塑造出其独特形象,演唱者在自身的演唱技术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也必须加深对于歌词内容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把自己置身于规定的情境之中,以此进一步诠释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此时的歌唱技巧并不是全部,诠释出人物的情感与精神境界才是对于表演的至高要求.

中国民族歌剧虽然作为声乐与戏剧相结合的现代化艺术形式存在,但在它的创作与表现内核中仍然了对于传统声乐形式——即戏曲表演艺术的承袭,这无疑是对声乐演唱者在表演方面提出的高要求,借鉴传统戏曲表演手段的做法,也是在本质上提高演唱者表演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史上,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彭丽媛在《党的女儿》中所塑造的田玉梅这个英雄形象,就已经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她在把握人物形象时,首先重视表演的真实化,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剧本的文字提示,创造性地将生活中的想象艺术化地展现在舞台上,使表演更真实、更贴近于生活.其次,在对于现代民族歌剧艺术的把握上,她不仅已经拥有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而且充分借鉴了传统戏曲的综合表演艺术方式,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表演,使演唱与人物性格巧妙结合,把人物的形象与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她不仅切实提高了自身的艺术表演水平,而且为民族歌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由此可见,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对于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是帮助他们尽快、尽早接触、把握民族歌剧艺术特征的必要手段之一,这不仅是对于中国传统声乐表现手法的继承,也是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后续发展储备表演人才.同时,表演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歌剧作品的鉴赏、理解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演唱过程中对于音乐作品情境、情绪、情感的处理.

2 对歌剧艺术多层次的把握

自《白毛女》以来,我国民族歌剧不同于西方歌剧的创作原则之一,就是它采用了民歌和戏曲中丰富的传统音乐元素作为素材,而且常常利用传统音乐特有的风格样式来塑造歌剧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以此建立成熟的人物音乐形象,并通过对其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的表现来突出艺术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以民族音乐元素作为创作素材,以民族声乐作为表现形式的歌剧作品,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一些歌剧中的主要唱段成为民族声乐专业教学与教材的主体部分,成为不同规格民族声乐比赛的规定曲目,成为优秀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在音乐会上的必唱曲目.从这一意义来说,民族歌剧的音乐创作与表演对于民族声乐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始终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为我国民族歌剧的表演艺术输送高水平的表演人才,也是目前专业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不仅确立了民族声乐教学与我国民族歌剧之间存在的相互链接的关系,也明确了民族声乐专业的一个主要实践方向.

民族歌剧从本质上说是一门综合技能较高的舞台表演艺术,无论是在演唱还是在扮演的角色上,歌唱、表演、形体、表情等综合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就目前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实践来说,大多数学生、甚至一些青年教师,对于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的储备明显不足,对于舞台表演的基本技巧缺乏充分把握,歌剧演出经验更是少之又少,以至于在校的大部分学生尚无能力完成对于歌剧作品的演绎.类似的问题反映出目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中的民族声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还存在不足,在设定教学目标与设置课程等方面,往往容易更多注重声乐技巧的教学,而忽视对歌剧表演的综合性训练.

因此,我们应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在民族歌剧史与相关理论知识方面的培养,加强学生对民族歌剧中代表性剧目和经典唱段的熟知程度,以及对歌剧中人物基调和形象的了解,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尽量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的传统音乐素养,以及培养他们对于“戏歌兼备“这一表演境界的追求.同时,我们还应不断加强对于教师队伍质量的监控与提高,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配备能够在专业演唱的基础上兼备戏剧表演技能的授课教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舞台表演的综合能力,并尽可能的为他们增加艺术实践的机会.

3 对表演艺术个性的创造

所谓“个性创造”是在整体创作上所表现出的创作个性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戏剧艺术中,表演者的个性化创作,不仅是对于作品人物的二度创作,也是表演过程中人物个性魅力的体现.对于歌剧表演来说,个性创作同样是表演者在塑造人物时所必须设计的重要环节,歌剧中的声乐演唱、舞台表演以及人物形象无一不是通过个性化的独特表现得以体现.世人皆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每个人精神世界的构成与发展各有不同,正是人与人之间个体上的差异,使得他们对于艺术、对于美的创造、欣赏和追求也不尽相同.

从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来看,大部分演唱者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能够通过声音的演唱来表现人物,但在完整的塑造人物方面却稍显逊色,因此,他们往往更多追求声音表现的完美与华丽,过多注重演唱技巧本身,而缺乏对于音乐作品精神内涵的理解与诠释,缺乏对于作品整体面貌的洞悉、对于音乐艺术综合修养的驾驭以及对于演唱个性化的追求.因此在民族声乐的舞台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就是专业技巧过硬的演唱者频频出现,却又往往如昙花一现,并不能给业界及大众欣赏者以深刻的印象,这正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在演唱技巧背后,能够体现人的个体价值的独特的艺术创造.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如彭丽媛、宋祖英等,他们之所以能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而且不断成为声乐表演专业论文中的研究对象,正是由于他们从未满足于现有的演唱水平,而是在不断充实、扩展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对于新领域的探索,对于艺术个性的追求,而最终形成了他们强烈地个人风格.当演唱者的个人风格在不断摸索中得以成熟、定型,其在歌剧中扮演角色时的演唱就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大家所牢记.

由此看来,我国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在训练教学目标专业演唱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他们的理论知识建设,以及加强对于他们形体与表演的专业化训练,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追求艺术上的个性化创造,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把握民族歌剧中的人物塑造,更能使他们找到各自未来发展的方向.对此,我们首先应当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学生表演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从而培养演唱与表演技能兼备的专业人才.其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如排演小品、排练民族歌剧唱段等,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歌剧作品的熟知程度,更便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另外,应通过不断实践来为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以便切实提高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也就是要求我们的专业艺术院校,在民族声乐的教学实践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教学的常态,而必须将学生的需要纳入课程的设置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中国的民族声乐与民族歌剧,始终是在传统音乐文化的观照之下,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总结经验,从而不断进步.目前我国民族歌剧的创作与发展尚处在一个缓慢上升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数量不多,典型人物形象也并未取得更大的突破.在这种现实之下,在民族声乐演唱的教学任务中,更要将培养“演”、“唱”能力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作为主体内容,从而能够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储备后续力量,能够在民族声乐的表演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诚然,民族声乐的教学还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之中,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尚不完善之处,人类的科学文化不断发展,声乐艺术的教学与实践也须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代的教学需求.我们站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必须时常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以总结经验;看看脚下的路,以发现问题,同时,我们还要看看未来的路,以确定目标,并为之而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1〕许讲真.民族声乐50年的辉煌历程.中国音乐,2000(2).

〔2〕郭建民.20世纪20—60年代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音乐研究,2002(1).

〔3〕(意)米蓄拉弗莱尼.论声乐和歌剧表演艺术.人民音乐,2003(11).

〔4〕郭建民,赵世兰.论中国民族歌剧“戏歌综合”理论的美学特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1).

〔5〕王利娟.郭兰英和彭丽媛歌剧表演艺术的比较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4(3).

〔6〕李艳慧.歌剧声乐的审美特征.四川戏剧,2006(6).

〔7〕周进华.谈歌剧表演与歌剧艺术.艺术教育,2008(11).

〔8〕张刚.歌剧表演的情感传递.当代戏剧,2009(6).

〔9〕王雯.探究彭丽媛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特色.河南大学,2010(12).

〔10〕朱雁.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表演的影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1(1).

G 642

A

1673-260X(2012)05-0255-03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歌剧声乐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