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立学院90后学生干部的情绪变化
2012-08-15阳帆
阳帆
(长江大学 文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论独立学院90后学生干部的情绪变化
阳帆
(长江大学 文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冲击高校学生干部思想近几年,不少学生会干部已成了各项工作的主力.如何经常地做好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做好工作,就成了必须认真对待的新问题.这里,就有一个如何把握学生干部情绪变化成为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首要的问题.
独立学院;90后学生干部;自我情绪管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柏林格教授说:“1520年以来,全世界只有85个机构存活至今其中50家是大学,大学依靠梦想希望生存下去——这就是大学的历史”.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教育大国担负着世界文化进步的重要责任.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现今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公办民助的性质,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全国目前已经有319所独立学院,其中以湖北最多,各地独立学院发展的很不平衡.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独立学院是保证中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独立学院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
各独立学院在中国如火如荼地扩大发展,大学对于每个文化青年来说都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他们生活有着无数的憧憬.现代学生年龄层次基本上都为90后,他们是新潮的一代、是怀揣着梦想的一代,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倒影.随着社会文化、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他们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他们对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大胆地去构建自己的意义世界.有了这些积极思想和行为,虽然他们会高效率地向理想奔进,但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偏向极端,偏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怎样培养90后大学生成仁成才是当今高校的新课题.
高校学生干部,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代表性群体、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和践行者.有的人对“学生干部”这个名词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认为他们竞选的动机只是因为虚荣心和好奇心.但这可能是他们起初的内心想法之一,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为此要付出时间和身体的磨练,在个人社会观成熟后会把实现人生价值当作工作动机,为以后的社会工作奠定基础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以独立学院为代表,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繁杂、三本院校教育目标不明确、大部分独立学院办学资源有限、学生文化基础不平衡等因素,极大地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如何培养好90后高校学生干部,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我认为独立学院90后学生干部的情绪变化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对独立学院的自卑感.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90后.“会由衷地为别人着想,牺牲和奉献之类的词语极少在他们的词典里找得到”.当前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人生的道路也一直很平坦,但却经不起风浪,因此90后群体有自尊心强、爱出风头,争强好胜的特征,一方面使他们刚进入大学时就能非常积极地参加学生干部的竞选,另一方面让他们在独立学院生活很自卑.独立学院也叫为三类大学,不成熟的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的学历看成是“三教九流”之类,看到昔日的同学们考上一类或二类大学,对自己那个“不入流”的大学,情绪很容易一下子跌入低谷一蹶不振,从而产生一生难以抹去的自卑情结.
第二,对人生目标的模糊感.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人生目标是模糊或未曾想过的.但是对于思想积极上进的学生干部来说,制定“大学生涯规划”、“树立人生目标”、“怎样实现自我价值”是时常考虑的事情.在部分独立学院,因为学校制度不完善、课程安排不合理、管理缺乏措施、教学资源匮乏等原因,未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指导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造成学生缺乏人生观和价值观.失去人生目标的大学生会荒废学业,沉迷于网络、爱情和自我之中,失去生活动力,甚至转变为社会极端分子,后果对社会、学校、学生本人来说不堪设想.
第三,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感.在各个高校的社团活动、各类学生组织的管理中,教师充当的是指导作用,活跃在前台的全是学生干部.独立学院也不除外,学生干部是老师们的左右手.但对于学生干部个人来说,虽然在学校实现了个人价值,但他们还考虑到对今后发展的迷茫和对现实生活的憧憬.先把专业学好,是每个学生干部对今后打算的第一步.爱情,对于处于青春期的90后学生来说,谈恋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但是,在处于繁杂的学生干部工作中、处于独立学院较大的课程量下、处于对爱情强烈的冲动之下,这三者必有在时间上和精神上的大碰撞.
第四,对家庭条件的失落感.独立学院相比于其他高校的学费要高出二倍左右,独立学院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不乏少数,吃高档饭店、穿名牌衣服、用时尚数码产品、开豪华轿车上学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就业方面为例子来说,尤其是独立院校的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学生干部在学校和社会上工作区别太大,毕竟在学校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是极有限和片面的,近来年很多单位招工条件之一则要求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学生干部在大学校园里居高临下受人追捧,面对突如其来的泼面冷水,会感到压力更大.而对于独立学院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来说,在就业时往往毫无压力,十分轻松地就进入令人羡慕的单位,而对于独立学院家庭条件普通的学生干部来说,自己在大学辛苦工作、努力学习,毕业后还不如家庭条件好的普通学生,往往在这个时候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会发生重大变化.这种现象和情绪会慢慢地感染到每个学生,甚至是刚进校的大学生,对要求上进的学生干部更是一个打击.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之间的相互攀比心理、拜金主义思想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五,对今后社会竞争的危机感.随着市场化元素侵入校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会受到影响,心理容易陷入到激烈地矛盾中:是学习书本知识还是兼职社会工作?前者可以说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后者则是更实际地创造经济价值能较快地实现自我,这样看来前者对今后来说是一个未知数.从学生干部的选举产生来看,需要同学们和老师的支持,而换取这些支持需要懂得处理社会关系,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工作积极性高但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学生来说,尤其是贫困学生群体,对今后的社会竞争会产生较大恐惧.从大学生社会兼职的目的来看,一方面是为了赚取一定的费用补贴生活,另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工作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很多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课程等.由此可见,社会竞争的危机感在校园无处不在.
对于以上独立学院学生干部情绪的五种变化,我认为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帮扶:
从社会层面分析.首先,社会应该先给90后青年以信心.至今少数学生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对党和政府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信心还有待提高;对一些深层次重大理论问题存在认识误区;在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上存在着扭曲现象,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上的困惑和矛盾增多,道德认知与行为脱节现象明显;对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反映强烈;学生认为腐败问题仍然影响社会稳定,就业问题的担忧日益凸显.其次,社会应压制并打击网络游戏、暴力血腥色情视频传播、非法言论网站或论坛.处于90后青年人的思想极其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影响而变质,与高尚型教育形成对立.最后,资助独立学院发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独立院校毕业的学生,未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用.而独立学院所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独立学院今后的发展也举步艰难,独立学院必须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企业的尊重.
从学校层面分析.首先,大力提倡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重视学生心理工作已是一项高校学生重点工作之一.各高校辅导员应结合学生家长对每个大学生进行心理抚慰与危机干预.其次,着重培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以高校辅导员除了对学生干部进行工作指导外,还应该进行德育课程、卫生健康课程、心理课程等教育,为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防线添砖加瓦,以学生干部为点带动全体学生.最后,提高校园硬件设备和师资队伍.独立学院自1999年发展以来在大众化的背景下也得到了快速化的发展,但是在他发展的历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和不足.由于他们建校的时间短,生源质量相对于普通高校还较差,在教学管理方面仍要依托于母校,独立学院产权并不明晰、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设备缺乏、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是众多独立学院的主要特征.如果学校不解决此类问题,不但无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而学校也将难以久持.
从学生干部个人层面分析.“情绪是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精神资源之一”,健康的情绪也是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之一,90后学生干部身上肩负着很多重任.他们除了要拥有起强健的体魄外,健康的情绪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把行为比作人的骨骼,那么情绪就是包裹于骨骼之上的血肉.没有骨骼的人无法站立,但若没有血肉,人的生命将丧失一切能量和色彩.因此学生干部个人必须学会情绪管理.
学生干部在老师和学校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学生干部培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学校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好坏.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坏,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培养好每一个学生,首先从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干部开始,把学生干部作为班级、学校先进性模范代表典型以点带动面,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人生态度、生活自信和学习成绩,全面引导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正确发展.对于独立学院现今艰难的发展现状,培养好学生干部是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体现,也是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1〕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9(7).
〔2〕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教育与职业,2008(12).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李江雪.大学生情绪管理与辅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G645
A
1673-260X(2012)05-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