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2012-08-15魏冉
魏冉
(商丘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魏冉
(商丘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文章简要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阐明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着重提高教师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并加强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各高校要加强管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转型,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社会竞争激烈和就业难等,无形中对大学造成了很多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近年来,因为多种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休学或者退学现象.根据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所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精神分裂症之类的精神疾病成为休学、退学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
1 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心理发展正在趋于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尙处于形成阶段,因而也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往往与家庭、社会和学校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导致了学生多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1.1 大学生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
在学习过程中,从高中阶段的教师管束和家长监督下的应试教育,转变到大学自学为主的环境中,从紧张状态一下子转到了放松状态,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还不能一时适应过来,甚至进入大学后相当一段时间没有了学习目标和动力.另外,在高中阶段往往把大学想象的过于美好,当真正的走进大学后,会发现理想与现实出现落差,就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落.同时大学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原来在高中比较优秀的学生不再出类拔萃,自尊心受挫,失去了被老师宠幸的感觉也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对大学环境不适应,甚至出现厌学症状,这都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征兆.
1.2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现象
由于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的方便快捷和丰富的内容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再加上大学生的业余时间相对宽裕,因此很多大学生把时间投入到了网络游戏和浏览与学习无关的网页上,甚至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在网络上获取了不良信息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出现迟到、旷课等现象,结果导致了学习成绩下滑甚至荒废了学业.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后,会使人产生一种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影响到了智力的发展,一旦停止了网络游戏,容易情绪低落,无心做事,对网络形成一种精神依赖.“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网民对“社会隔离”这一生活形容词语(如“互联网时代,我感觉更加孤独”,“互联网减少了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的认同度不断提高.[2]这说明沉迷于网络与孤独和抑郁是相关的.另外,网络中虽然有丰富的知识内容,也充斥着色情和暴力等垃圾信息,网络上的非学术信息其实有47%与色情有关,这种不良的信息很快就污染了大学生的心理,导致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心态也会变的扭曲.当太过于沉迷于网络中,由于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就导致交际能力下降,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也成为了障碍,这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比如偏激、自私自利等.
1.3 大学生心理承受力脆弱
在我国,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这些人从小在父母和长辈的呵护下成长,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人际交往能力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相对比较弱.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大部分来自人际交往,当大学生从四面八方都聚集在一个地方的时候,由于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城市及不同的家庭背景,就形成了性格上的鲜明对比.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与他人的关系和谐,由于性格不同,就有可能造成沟通的不顺畅,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活中,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因为性格和能力的差异,学生在面对外界刺激的时候态度也是不同的.当这次刺激超出他们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势必会给大学生带来忧郁、悲观、烦躁、惆怅等消极心理.[3]一般来说,性格多疑、内向的学生,在遇到大的挫折时候,容易悲观、自卑和烦躁,而乐观的学生则较少出现这种情况.
2 高校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2.1 学校要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高校应时刻关注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2001年3月21日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当前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学校贯彻执行这些政策时,要做好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自我实现和自我管理,交友恋爱和求职择业方面的问题,学校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解决.那么如何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呢?这就需要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重视.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是主体作用,学生才是主体,辅导员是为主体服务的.任课老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师,在进行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给予解决.另外,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的主要工作是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大学课程安排上,可以开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使大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挫折能够进行自行化解.
2.2 学校要具备专业的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方面的人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一方面传播了政治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课是高校政治教育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这需要有一批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关注和培养其在学习、实践、交往、恋爱、择业等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注意分析其主体性和个性特征,发挥好榜样等外在因素的强化作用.[4]教师在平时要多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察觉学生们思想出现的波动,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的真是思想状况及其个性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这过程中针对个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5]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有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清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是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根据现实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心里存在的困惑和矛盾,创造性的开动脑筋,主动交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高校不但要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还要解决这些问题,针对存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要有一定的机构和心理医生或者咨询人员对学生进行治疗.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要培养和建立一支以具备一定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技能的专职教师为主,以包括学生工作部门、院(系)从事学生工作的党委(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及辅导员、班主任等一批兼职人员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6]只有具备一大批心理咨询师,当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时,可以很快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意外的发生.心理咨询是心理工作者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把整理出来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分类、定性,找出问题的症结,经过心理咨询者的启发和指导,共同协商,找出摆脱困境和情绪危机的办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维护身心健康.[7]心理咨询师主要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和治疗,在科学引导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帮助学生提高面对挫折的勇气,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因此高校在心理问题治疗方面要具备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和相对完善的咨询机构.
2.3 加强管理,引导学生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大学里,学生的主要职责就是学习.在目前社会的转型期,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等问题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专心考证,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种各样的奖励和荣誉证书,这些繁重的学习任务给学生的心理增添了很大的负担,特别是在大三、大四的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果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就容易产生焦虑或神经衰弱等问题.学习的压力应该在一定度的范围内,否则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针对目前大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高校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好的集体氛围,在学习之余,可以让学生组织和参加一些活动,不但锻炼了身体,并且通过融入集体也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在集体活动中,针对不善交往的学生可以进行引导,并传授一些交往的技巧,指导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和理解.通过建设一个和谐集体,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上进的学习气氛.对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的学生,要引导他们积极的面对,保持胸怀开阔和乐观的精神,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教导学生要客观的评价自己,平常心态,通过确定自己的正确目标,然后制定计划并坚持下去,最终实现理想.
在每年的毕业来临之际,不少大学生都为就业忧心,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以致引发焦虑和挫折感.职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方式,选择是个什么样的职业是每个大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阶段是就业的准备阶段.当前人才竞争激烈,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缓解毕业时的就业压力.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和环境因素对未来的职业历程和人生持续、系统的设计和计划.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能够明白将来自己希望从事什么职业,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与何种工作相匹配,从而尽早的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成功就业.高校可以通过以讲座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在大学初期做好规划,然后通过大学期间的充分准备,最终实现奋斗目标,这样就避免了大学生在校期间虚度时光.因此,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了就业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和人生发展问题.
〔1〕陈丽文,胡凯.长沙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3).
〔2〕第26届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2010年7月,http:// research.cnnic.cn/html/1279173730d2350.html.
〔3〕冯光耀,刘颖.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读[M].北京:中华侨出版社,1996.1.
〔4〕佘双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工作研究,2007(5):36.
〔5〕李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理论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2):127.
〔6〕佘双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干预策略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9):5.
〔7〕梁艳.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N].光明日报,2008-05-13.
G 645
A
1673-260X(2012)04-02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