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父母如何引导中学生积极应对考试失利

2012-08-15闻萍

昌吉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失利中学生考试

闻萍

(昌吉广播电视大学 新疆 昌吉 831100)

浅谈父母如何引导中学生积极应对考试失利

闻萍

(昌吉广播电视大学 新疆 昌吉 831100)

考试失利成为很多家长施暴于中学生的导火索,甚至引发中学生厌学、自伤等不良后果。父母应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沟通水平,考试失利完全可以成为促进中学生心智成长的宝贵契机。

考试失利;批评型父母;建设型父母;亲子沟通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人人都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面对中学生考试失利,很多父母采取的往往是批评、呵斥、甚至是打骂,对中学生造成很深的心理伤害,甚至引发恶性伤害事件。

中国日报网2011年9月8日消息称在十五岁到三十四岁的人群中,自杀是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每年都有中学生考试失利自杀的消息见诸媒体。如何应对失利考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深切关注。

为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父母应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沟通水平,将考试失利转化成为促进中学生心智成长的宝贵契机。首先父母应该了解考试失利时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一、对考试失利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分析

依照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1],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从生理需要、经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到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只有在低一级需要获得满足之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依次上升,成为个人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凸显的心理需要是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中学生获得爱和尊重的主要来源是学校和家庭。在学校,由于我国现有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学校对学生以考试论成败,事实上,考试失败意味着中学生无法以学生身份从学校获得足够的爱和尊重。那么,他们只能从家庭寻求获得满足了。

现实情况令人失望,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无视考试失败后中学生的痛苦,对其责罚打骂,其结果使得中学生在家庭中非但得不到应有的爱和尊重,而且会令他们产生极度的恐惧、自卑、绝望,失去安全感。爱和被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中学生,不会产生学习知识等成长性需要。更严重的是,他们极易对家庭和学校产生失望、冷漠、敌对的心理,这种消极情绪若不能及时疏导并持续发酵,在行为层面上,中学生很可能做出自伤、伤人甚至自杀等破坏性行为。而在心理层面上,缺乏安全和尊重会严重影响中学生发展出健全的自我价值和道德品质。

面对考试失利,家长对待中学生的态度,对中学生影响较为显著的,一种是批评、指责、埋怨(持这种态度的父母,我们称之为批评型父母)。另一种是理解、帮助、建设(持这种态度的父母,我们称之为建设型父母)。

二、对批评型父母的心理动机分析

1.逃避现实,释放心理压力

中学生考试的失败,在重视成绩、望子成龙的父母看来,与其说是中学生的失败,不如说是自己教育的失败。批评型父母在内心深处很难接受这一打击。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面对不利因素或压力时,人会本能性地调用思想和动作程序来反抗抵制和逃避。为了逃避失败,释放压力,批评型父母选择的作法是批评指责中学生。借此躲在“我并未失败,我没有错,出错的是中学生”的想象中暂时躲避失败的现实。

2.博取中学生的同情,进而掌控中学生

许多父母历数自己的辛苦及中学生的不争气,试图获得对方的理解同情,并期望掌控对方,使之今后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变成“听话的好孩子”。

父母一方面望子成龙,希望中学生在能力和成就上超过自己,另一方面又要他们听话,而被父母掌控的中学生面对问题没有机会独立思考尝试,无法发展出独立的人格,日后是难以自立更无法成功的。

因此,父母应该抛弃指责批评,做建设型父母,陪伴中学生走过风雨,健康成长。

三、如何做建设型父母

急功近利是批评型父母的症结所在[2]。做建设型父母,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克服功利思想,摆正成长和成功的顺序。其次父母要对中学生全面地接纳,耐心地陪伴;建设型父母还应掌握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

1.克服功利思想,以人为本,树立“先成长,再成功”的教育理念

急功近利是批评型父母的症结所在,即只重视中学生的成功,而忽视他们的心智成长。成长是人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而成功则是成长的结果,任何人要获得成功都无法逾越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处于心智快速成长时期,这一时期,他们虽有追求独立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心智尚未成熟,他们的成长仍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所以,父母的教育帮助应该伴随中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在这个成长过程中,父母即要耐心等待,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中学生的成长变化之需。任何忽视成长急于追求成功的做法都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异于拔苗助长。

2.全面地接纳,耐心地陪伴

“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对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活条件。”[3]个性也称为人格。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需要逐步建立独立的人格,这既是个人成长的心理需求,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为此,中学生一方面需要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逐步脱离出来,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与父母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他也需要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对于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接纳、认可和尊重,以强化自己初步形成的独立意识。这两方面的需要构成一对矛盾,在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发展中,中学生的人格获得健康和谐的成长。

1)父母全面地接纳中学生,接纳他们的失利成绩,引导中学生产生接纳父母,愿意与之合作的愿望,这一愿望使父母的教育成为可能

普拉契克的情绪进化学说认为,情绪是由特定的刺激物所激起,经过有机体的认知评价、主观感受和行为反应等因素所组成的反应序列:刺激物→认知评价→主观感受→外显行为→适当功能。[4]中学生对父母的接纳的反应序列是:本群体成员→朋友→接受→接纳→合作。合作代表中学生向父母敞开心扉,愿意倾听、接纳父母的批评建议,而这正是父母得以帮助中学生的良好感情基础。

父母的接纳对中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有重大意义。接纳意味着对中学生的认可,这一心理支持帮助中学生勇于面对失败,全面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建立自信,并逐步生成健全人格。

2)父母耐心的陪伴,有助于中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有助于中学生独立、直爽、协作、亲切等良好性格的培养

学生是不断变化成长的,教育也应该是变化的,要陪伴学生一道成长。考试失利使中学生情绪产生很大的波动,这时他们难以接受任何说教,而更需要平静、和睦的家庭环境,其原因有二:

首先,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在遭受挫折后常会产生敌视心理并伴有攻击行为,与批评埋怨相比,此时父母的平静,有助于中学生尽快平息焦虑情绪,帮助他们把攻击的矛头由对外转向对内,从而对失败进行客观而深刻的反思,进行积极有效的归因,把失败的痛苦升华为自我教育,自我超越,这对中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养成极为有利。

其二,父母耐心的陪伴,对中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中学生意味着理解,宽容,体贴,是帮助中学生恢复自信心的一剂良药。“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有安全感,生活乐观、愉快,信心十足,待人和善,并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5]

3.父母要坚定对中学生的信任,帮助中学生勇敢地战胜挫折,坚定必胜的信念。并助其生成诚信、自律、负责任等道德品质

失败总是暂时的,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未来”,父母的教育应帮助中学生超越失败并信心十足地站在面向成功的更高的起点上。

中学生情感较为脆弱,失败的打击使他们很容易丧失信心,这时,父母的信任对中学生重树信心极为可贵。萨波尔(Sabe1,C.)指出“信任是交往双方对于两人都不会利用对方的易受攻击性的相互信心。”[6]父母的信任一方面有助于构建融洽的亲子关系,使中学生获得安全感和尊重。另一方面暗含着父母对于中学生道德、能力和成功的良好预期,获得信任的中学生肩负着实现双方美好预期的使命,信任对于中学生意味着光荣、责任、使命,在为这一使命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他体验着幸福、高尚、诚信等美好的道德情感,这是潜移默化的诚信、自律、负责任等道德教育。

为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父母应该在中学生最为敏感的两个核心问题上,向中学生明确表示自己的信心,第一:对于中学生本人的坚定信心。即对于中学生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信心。父母的这一信心帮助中学生树立自尊、诚信、自律等品质。第二:对于中学生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父母的这一信心有助于中学生迅速从失败中看到希望,顽强地从挫折中站立起来,树立强大的自信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4.关注中学生的感受,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教育倡导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受教育对象,沟通模式应该灵活生动因人而异,但是所有成功的沟通都遵循一个不变的原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7]。有效的沟通是要拉近亲子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我们要获得好的沟通效果,首先要保证沟通的管道畅通,即消除阻碍沟通的情绪障碍,所以在沟通中,父母首先要面对考试失利给中学生带来的失落自责等情绪,先疏导对方的情绪,然后再处理问题。只要中学生情绪通畅,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父母处理中学生的情绪时,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接纳中学生的情绪。

父母要真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中学生情绪的关切和接纳认可。使情绪焦虑的中学生对父母消除敌对情绪,并产生信任接纳父母,愿意与之合作的积极心态。

第二步:倾听中学生抒发情绪,引导其宣泄情绪压力,畅通沟通渠道。

父母引导中学生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并表示对他情绪的理解,取得他的认同和信任。在向父母描述自己情绪感受的过程中,中学生因为考试失利而积压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压力会逐步宣泄缓解,心情恢复平静,为双方顺畅地沟通铺平道路。

第三步:处理问题,商量对策。

经过父母耐心细致的安抚引导,中学生情绪平静,亲子之间彼此信任,此时,父母要了解考试的基本情况;接着和中学生一起探讨考试失利的主要原因;然后父母向中学生耐心询问今后的学习计划,通常情况下,获得父母理解支持的中学生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习问题。在肯定其学习计划的基础上,父母可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计划,鼓励中学生勇敢地实施学习计划,实现奋斗目标。

总之,面对考试失利,父母应积极培养中学生应对挫折的健全心理素质,努力将考试失利转化为培养中学生应对挫折的课堂,转化为帮助中学生建立自信、培养诚信、树立责任心以及使命感的宝贵契机。我们相信,通过父母的科学引导,考试失利的中学生完全能够超越失败,信心十足地站在面向成功的更新更高的起点上。

[1][3][4][5]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2-33,27-29,164,214.

[2]屈开.卓越成长的阶梯——把快乐还给孩子[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8:71-72.

[6]郑亦夫.信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17.

[7]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8:51-52.

G63

A

1671-6469(2012)01-0073-03

2011-11-12

闻萍(1969-),女,回族,河南镇平人,新疆昌吉州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责任编辑:代 琴)

猜你喜欢

失利中学生考试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准备考试
东风二号首射失利之后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军为何失利?
英军考文垂防空战为何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