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学生调查及培育对策——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

2012-08-15李小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3期
关键词:新建办学特色

李小红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一些专科层次学校独立或合并升格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数量达550余所(含独立学院),占全国本科院校的51%,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但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建校历史短、经费短缺,在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管理经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办学趋同现象.

新建本科要克服这些难题,就必须培育办学特色,走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最终形成独有的竞争优势.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已有研究从高校和政府的角度探讨了新建本科的办学特色问题,为构建我国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很少从培养对象即学生的角度进行探讨.本文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跟踪访谈,获取学生对本校办学特色的认知,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培育办学特色的对策,为新建本科特色办学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1 现有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明显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特点.办学特色在哲学上有三个层次.一是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上的特色,这是办学特色的灵魂.二是政策环境、制度模式、要素结构等行为方式上的特色,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业开发、社会服务等.三是物质环境、校园建设方面的特色.南昌工程学院是2004年升格为本科教育的一所省部共建新建本科院校.以“育人为先、应用为本、学研用互动、水涵润特色”为办学理念,定位为以工科为主,服务地方与行业,建设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本科学校.该校传承水利优势,立足地缘特色,集中各项资源,着力发展水利领域的优势,已建设有“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土木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等多个特色专业,并围绕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有多个研究所和实验实训中心.此外,该校注重具有水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她这种带有区域性和水文色彩的办学特色,不仅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的贡献,同时还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使她初步具备了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并于2011年获批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 该校学生对其办学特色的感知

对南昌工程学院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题目涉及特色和专业相关度、特色鲜明度、教学和特色结合度、特色办学效果等方面.被调研对象为110名在校生,其中理工60人,经管40人,文艺10人,大一至大四学生数依次为25、25、35、25人.总计发出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共访谈超过200人次.得到结论如下:

2.1 理工类学生更能明显地感受到本校本专业办学特色

在校学生的68.2%认为该学校有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明显特点和风格.其中78.3%的理工类学生认为自己学校有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明显特点和风格,尤其是水利、水动、测绘等与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而经管和文艺类学生只有56%的学生持有该观点.结合该校以工科为主,尤其是以水利为重的特点,说明高校在特色发展方面的偏重影响了其特色专业和非特色专业学生的积极性.

2.2 理工类学生更明确自己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

理工类专业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以及对专业实验条件、课程安排的满意度都要明显高于经管和文艺类学生.这表明学生能明显感受到学校在一些特色的、重点的专业发展上的政策倾斜.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学生认为该校的住宿条件和校园环境要明显好于老牌高校,但教学、实验等条件有所欠缺,这原因可能与新建本科院校升格后高速扩张与各项投入没有同比增加有关.

2.3 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校办学特色的感知存在差异

大二和大四学生对学校特色的感受要明显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原因可能是:(1)大一新生对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解主要来源于“入学教育”和宣传册,由于缺乏专业课程的支撑,这种理解比较抽象和宽泛,不易于接受.学生对学校和本专业特色的认识也就较低.(2)大二学生对专业了解增多,专业任课教师通常会对本专业体系作出比较详细的介绍,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和就业构建前景,因此大二对专业的理解高于大一.(3)大三学生对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感受最低.访谈得知,很多学生在大三时期会进入求学的困惑阶段,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专业模糊、大学无用等消极观点,这与学生心理相关,需要学校和教师施以更多的引导.(4)大四学生随着专业课程的完成,对本专业的认识最高.此外,通过参加招聘,他们能较明显地感受到自己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和特色所在.约30%的大四学生在找单位时能感受到学校专业特色带来的就业优势或不同.

2.4 选修课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选修课是展现高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显示,仅18.2%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的内容丰富,能从中受益;67.3%的学生认为内容一般,可上可不上;14.5%的学生认为内容空泛,形式而已.且大一、大二学生对选修课兴趣更浓,大三、大四持消极态度.可见,高校在选修课设置及教学手段方面还有待加强.

高校文化、校园环境和行政管理也是高校区别与其他高校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变化起到一定影响作用.64.7%被调查者认为井然有序、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一定推动作用.一般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意识和自豪感要低于名牌大学和老牌本科院校,甚至有极少的在校生对所就读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持一定怀疑.

总之,学生对该校办学特色认知度不高,且特色、重点学科专业学生的感知度要高于非特色、非重点专业.虽然在学校管理战略上力求特色,但在学生层面上效果不太理想.

3 办学特色培育对策

3.1 形成突出特色学科,其他学科靠拢的办学方式

新建本科院校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得到的支持远远小于“211工程”和“985”学校,小于老牌本科院校,且部分新建本科还面临着新校区债务.有调查表明,地级市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次是经费短缺(占调查者的79.45%)、教师流失(43.84%)、体制不顺(32.88%).经费短缺是制约新建本科快速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新建本科院校应避免与综合性大学盲目攀比,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或行业经济,结合传统和优势,经费重点用于培育特色学科和专业,培养适合于特色行业或地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突出特色学科,其他学科向特色学科靠拢的办学方式.首先,应突出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地位,领导层高度重视抓好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于培养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次,应结合已有办学传承和优势,将资金用于重点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兼顾其他学科.

3.2 完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新建本科不同程度沿用了原有的体制及资源.这导致他们在课程结构、专业计划、管理体制、教学经验、师资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现有本科教学需要.学生对专业课程开设、实验次数和条件、行政办事效率、奖惩和考核体系、专业认识等的满意度降低,人才质量培养低于预期或学生特色培养被弱化.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向成功的老牌本科院校学习,在模仿吸收和自我摸索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制定整套的教学管理文件,完备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监管体制.师资队伍是抓好教育质量的核心,优秀的师资队伍能为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提供有力的软件保障.但师资结构很难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逐渐优化的过程.新建本科应特别强调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鼓励教师潜心治学,成为学校的办学主体,另一方面为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创造条件,使他们积极上讲台、站好讲台.积极鼓励在职教师进修以及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新教师,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进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3.3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办学特色融入大学精神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为参与主体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校风和校训是办学特色的旗帜,是大学精神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使校风的内在品质融化在校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体现在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蕴含在每一个校园人的言行之中;使校训的精髓真正深入人心,内化为每个校园人的意志和情感,促使每个校园人为实现校训的理念而孜孜奋斗.新建本科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育,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融入到校风和校训的校园精神文化之中,为学校师生所认同.

〔1〕赵临龙.新建本科院校创建特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和飞.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高教探索,2003(4):23-25.

〔3〕李小红.江西地方高校发展办学特色的对策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138-140.

〔4〕夏明忠.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难出特色的成因探析[J].大学(学术版),2011(7):45-50.

猜你喜欢

新建办学特色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