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几点教改建议

2012-08-15王素云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3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作品技法

王素云

(赤峰学院 美术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美术欣赏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精神活动,美术欣赏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通过直观感受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美术欣赏课教学在传承美术文化,提高学生对世界和人类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并全面提高自己的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我作为一名高校美术理论课教师经过多年教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注重动手为主的专业技能课而轻视相关的专业理论欣赏课,主要原因就是多数老师墨守成规,只是简单的重复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太枯燥太难懂.作为欣赏课教师我清楚地认识到上好美术欣赏课不是靠我们提供、分析和评价几幅作品就能达到,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来参与课堂教学.为了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真探索正确而行之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我特尝试提出以下几点美术欣赏课的改革建议.

1 打破以往说教常规,营造教学的宽松和谐气氛

打破以往以教师站在讲台上说教,直接陈述课本或只是通过多媒体简单播放的教学方式,运用探究式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不仅要改革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探究.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学生才能独立探索大胆发表见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按照以往,在讲授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时,我们只会简单的向学生陈述达芬奇用画笔表现了蒙娜丽莎惊人的容貌和内心的迷人魅力,那迷一样的微笑永远使人难忘……我们只是把课本上固定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没有激发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他对作品的感受,有的说作品是达芬奇的自画像,有的说女模特是画家贵族朋友的妻子,还有的说是达芬奇的同性恋人.大家把所知道的有关这幅画的相关信息争先恐后的表达出来.我问学生们喜欢古今中外哪些画家,他们往往对生活经历坎坷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画家感兴趣,比如高更,比如杜尚,比如八大,比如郑板桥,我先让学生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然后根据学生们所了解的画家们的作品及其画风我趁机把书本上内容做归纳性总结,最后把每位画家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作为饭后甜点讲给学生,使他们通过画家自身性格特点对画家的作品及风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民主,友善,和谐的气氛下进行每一次课,学生们感受到爱和尊重,表现出乐观自信,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欲望,在学习上变得积极主动,每次课都意犹未尽.

2 找到中外作家及其作品之间的结合点,让欣赏变研究

对学生而言古今中外美术作品浩如烟海,东方美术、西方美术,众多画家不同种类,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如何欣赏,极为困难.因此,教师应该高瞻远瞩,宏观地把握美术欣赏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性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进行比较教学欣赏分析.徐悲鸿和吴冠中,都曾留学法国,都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文化背景相同,但是两者的艺术观念和作品迥然不同.徐悲鸿是一个现实主义画家,以写实手法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作品注重的是政治性和文学性.而吴冠中走的却是另一条路,以写意,甚至是抽象的手法表现大自然的景象,追求的是艺术的形式美感,探讨艺术自身美的规律,而不是太注重作品内容的文学性和政治性.在实际欣赏中,只是把两者的作品放置在一起比较分析,很容易就理解到这一点.

在讲到西方印象派绘画代表人物,马奈和德加的画中能看到风格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有着用轻松的笔法和抽象化的背景处理方式对衣服进行平面化的描绘,他们这种表现方法都有别于描绘明暗体积的传统画法.所不同的是马奈追求的是用笔的奔放流畅,并不对五官等细部做细致刻画,他不局限于对人物的形象做真实记录,在他的画面中就会看到他所表现的绘画空间的手法是缩小深度或平面化的表达,他的肖像画具有某些摄影的特征,如《穿骑马装的女人》、《吹笛子的少年》,空间表现具有朦胧性.印象派画家德加的肖像画受到了马奈的很大影响,他的重要性在于他抽象的形式和色彩的感觉,这是他不同于其他画家的地方,但德加的绘画手法更加接近传统的绘画图式.讲到最后,我要告诉学生德加是一位有才华的摄影师,他是首先能够使用照片去发展新鲜的独创性构图的画家之一.

在讲到北宋著名画家文同的作品《竹子》时,我会列举出各个不同时期画竹子的画家,比如,与清代的郑板桥相比,同是画竹子,文同画的竹子都是竹枝倒垂,茎秆以淡墨描画,丫杈劲拔繁密,虬曲圆浑,因此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的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他从竹子的劲节坚韧,比喻和旧势力作斗争的顽强精神.郑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他笔下的竹挺劲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被世人视为他自己的人格写照.《竹石图》为郑氏着力之作,画面上修竹挺立,长短有殊,或作左顾,或作右盼,虽各自独立,却相得益彰,用笔遒健圆劲,极疏爽飞动之致,而神韵具足.竹子用浓笔,石用淡墨,浓淡相映,妙趣横生.总观全局,气势俊迈,风神肃散,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之概.

又如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采用了抽象主义的表现形式,以点、线、画、形和色的抽象符号构成来表现他们的艺术理念,体现形式美感.他们虽然表现形式相同,但仔细观察,便发现康定斯基在用线上似乎杂乱无序,给人于骚动不安,激奋冲动之感.而蒙德里安的画面却给人于宁静稳定,富有理性.所以,人们根据两者的比较的结果,称前者为“热抽象”,称后者为“冷抽象”.这么一比较,很容易便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3 创造特殊课堂情节,知事论事

常规的教学方式是,教材中涉及的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我们授课应该有简有繁杂,有针对性有概括性,对教材作品中哪些应该做重点分析、哪些一带而过、哪些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需要自行去搜集相关资料去了解,处理教材中的作品应该灵活周到,具体安排,不必面面俱到.但无论怎样对教材怎样进行编排处理,最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去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的精华之处,而且要抓住作品诸多优点之中最为突出的几点给学生详细展开介绍.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还是千篇一律,每件作品还都是讲解出形象准确生动、构图稳定均衡、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话,那么学生只会感觉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上课不是看小说就是睡觉,那么欣赏课就没什么意义而言.

在学习意向艺术讲到梵高时,我搜集了大量梵高各个时期作品及自画像,让学生全方位去了解这位画坛传奇巨星.他的作品《星月夜》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其表现内涵,我便向学生们介绍了梵高的伟大而短暂的一生,短短的28年创作了无数经典著作,最后因为精神病而开枪自杀.《星月夜》是他死的前一年在精神病院画的.梵高的传奇故事会把学生带到作品中去,学生在了解梵高基础上再欣赏他那像火焰般跳动奔放的笔触,以及充满视觉冲击力的蓝色、黄色漩涡之中的天空,用扭曲的色线表现树木以及远山,房屋,整个画面以一种极其强大的动感吸引着我们,有一种躁动感,就不再难以想象和理解他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和他当时复杂的心理状态,是画家与命运、自我抗争的反映.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地参与到对梵高各个时期作品的理解、评价、创作之中.

同学们都知道新古典主义两位著名的大师大卫和安格尔,他们的代表作品学生们也都耳熟能详,两位都对新古典主义做出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贡献.我又向同学们讲解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大卫的作品几乎都和法国的重大事件相关,他是拿破仑的好友和支持者,理解他的作品应该对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所掌握.从大卫的作品《贺拉斯三兄弟的宣誓》中可以看出,作品中大卫恰如其分的运用简明真实的视觉手段,传达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即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作品《马拉之死》中,作者没有渲染相貌颇丑的政治家死亡的痛苦,而是把他描绘成英俊的圣徒,用简练的语言表现马拉工作的勤奋和生活的简朴,从而表现出他伟大的献身精神.

作为大卫的学生,安格尔继承了老师的很多创作手法,但他没有像大卫那样热衷于政治,在大卫的工作室学习了不长时间以后,就因为艺术理念的不同与老师分道扬镳.安格尔没有大卫对政治的那种热情,与大卫相比,安格尔对造型的完美性更有兴趣,对纯粹的艺术语言形式特别是线条的表现力情有独钟.他认为最好的素描就是最好的油画,他的名言是线条就是一切,色彩是空虚的.色彩是绘画的装饰手段,线条是艺术的本质.这在他的作品《泉》中充分体现出来,画面中少女的美姿形象充满生气而更富有理想化,其动态是按照严格的古希腊雕刻设计,平面化的处理和严谨的素描烘托出人体,显示出少女的恬静,丰满和成熟.暖色沉着的背景使画面抒情性增强,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典雅的、纯净的精神世界,作品也因此闻名于世.

4 更新观念,正确看待美术技法课与欣赏课之间的关系

美术欣赏和美术技法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一个技法水平高的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就越深刻,美术鉴赏的水平也就越高.不是以往传统观念的美术就是画画,美术课就是应该以技法课为主,美术欣赏课无足重轻,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完全错误的.美术欣赏的层次越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就越深,只有美术欣赏才能领略作品的形式美、色彩美、造型美、构图美从而去认识熟悉作者的表现技法.对作品产生共鸣,使欣赏者不自觉的把画家运用的材料工具,表现方法考虑进去,还会在脑海中思考画家完成作品的制作过程.美术技法是创作美术必需的手段,没有脱离美术技法的美术作品,美术技法的学习提高也是通过美术欣赏课才能满足.如果不懂美术技法,就很难欣赏领会美术作品的内涵,美术技法水平越高,对美术欣赏的要求就越高.

美术欣赏和美术技法的相互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技法提高的基础上,能够更深入的欣赏美术作品,提高欣赏水平,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很多次欣赏课就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美术作品内容来体验制作过程,在对作品技法的操作掌握了解中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美术作品,以此入手熟知美术技法,体味感受后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运用,提高自身绘画水平.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经过多年的尝试与实践,慢慢摸索出以上几点是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学方法,对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和促进学生理解作品并获得审美享受,提高欣赏能力及专业能力很有帮助.因此,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认真并灵活掌握欣赏课程的授课方法,让每节课都恰到好处,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教育部艺术教育司.中国美术史及作品欣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艺术教育司.外国美术史及作品欣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作品技法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