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风建设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3期
关键词:学风心理素质大学生

谷 霞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存在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加之社会与周围环境的日趋复杂,生活变数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困惑,出现了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出现整个学校的学风滑坡现象;有些学生出现过度上网、打仗、游手好闲、荒废学业的现象,一些心理素质脆弱的学生,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紧迫任务.学风建设也一直是校园里一般广为关注的永恒话题,学风建设的好坏也将成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1 学风建设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起促进作用

学风建设不单纯是一个教学问题,它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最大,良好的学风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巨大的作用.学风建设能够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扬刻苦学习、努力进取精神和开拓求新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培养学习兴趣和树立信心.兴趣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也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学习兴趣是从一点一滴积中不断培养出来的一种良好习惯.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这样才会使学习兴趣变得更浓,进而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学生发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很好的成绩后,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并树立足够的自信心,使得学习热情越发高涨.

1.2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驱动力是靠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不耻下问的勇气而获得的.除了要培养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心中有个追求目标和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周围环境的影响、社会使命感以及热爱祖国的坚强信念.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大学里阶段,学习任务应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有个良好的独立学习能力对将来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3 减少学生交往的自卑与恐惧.自卑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过分的自卑往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学习兴趣.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克服自卑心理和恐惧心情,这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力量.因此,老师在教育过程当中要率先起到示范作用,适当时候对学生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并在学生当中积极开展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活动,激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学风建设活动应该定期举办,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或者多举办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和尊重.无论学生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学习好还是差,都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脱离与别人交往的恐惧感,以激发学生敢于挑战各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使他们成为生活与学习中的佼佼者.

1.4 减少学生考试的焦虑心情.应该说大学生是经过无数次考试才迈进大学之门的,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在考试之前出现焦虑症状,可以说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是由考试引起的,学生主要担心考试成绩不及格,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忐忑、紧张、恐惧不安的情绪状态.考试焦虑主要原因不仅是来自各方压力及学生的不良心态,而且也来自学生对考试的准备不充分以及强烈的自卑心理.因此,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推动学风建设是一种积极而科学的策略.为此,应积极搭建一种好的学习平台,使得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多一份自信,少一份焦虑与自卑.

1.5 磨练坚强的意志和形成健康的人格.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培养起来的过程,这要求学生应养成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知难而上、树立信心的良好性格.在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之后,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锻炼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的决心,提高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斗志.实际上,学生知识积累与智慧增长的过程就是人格完善的过程.通过学风建设所创造的良好学习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也会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加人文修养,纠正一些不合理的认知,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坚强、自信、理智与谦虚的健康人格.

1.6 避免沉迷网络和不良习惯的形成.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用途广泛.一部分学生不努力学习,经常网上聊天、打游戏,久而久之便会迷恋网络,开始逃课,耽误学业.因此,当务之急抓学风建设与严格监督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在严抓学风建设的同时,对学生自习考勤、上课和晚归寝应及时严格检查,控制这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这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遏制过度上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良好的学风可使得学生从拓宽视野、扩展知识面、关心国家大事、适应社会环境等方面中找到自身发展的目标,实现自我.一个好学风不是一个人能创造的,需要集体力量来创造.当然,也需要精诚团结和凝聚力,更需要核心人物带领大家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才能使得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

2 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坚持不懈的抓紧抓实,才能收到实效.

2.1 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活动.思想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等教育,开展“五爱”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动力,强化学习目标.“三观”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启迪学生思想认识的统一,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爱国、献身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崇高理想.同时,还应告诫学生时刻要杜绝在学业上那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取向,注重知识的积累拓展,逐步培养自己成为新型复合型人才.

2.2 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开启学生兴趣之源.研究表明:大学生专业思想是否牢固,对本专业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大学里,要让学生清醒认识所学专业的性质、发展方向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样可让学生有的放矢、投入更多精力学习专业思想,增强献身事业的信念,激发学好专业的兴趣.通过严格实施科学管理,增强学生学习凝聚力.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有一个严谨而科学的专业思想.

2.3 开展各种奖惩措施,加强监管,增强学生竞争力和荣誉感.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的内部动力.然而只依靠内部动力,学习兴趣会衰减.因此,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开展“一帮一”和“警告制度”,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在奖励过程中,不应只侧重奖励学生的智力,更而应侧重奖励他们的努力与进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通过强化校风校纪教育、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严明考试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这样才可以狠刹考试作弊风.

2.4 树立学生自尊心和培养学生荣誉感是必要的.调查表明:学生对家长是否知道自己的成绩很在意,很关注父母感受,这方面国外有诸多研究.在“家长态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凯尔和赫尔赛对两组打算上大学的男孩进行调查和比较,目的在于找出两组学生学习动机上的差异及其与父母态度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父母期望与管教的影响巨大.因此,将学生在校成绩及时通报给家长,既是对家长负责,又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这是强化外部条件的有效做法.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把学生在校信息及时反馈给家长,是加强对学生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2.5 创造校园学术氛围,增加学生的使命感.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办大学生论坛、科技交流论谈等报告形式,承办各种沙龙,每周就科技前沿、人文社会科学动态、社会热点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等专题为广大师生作报告,浓郁校园的学术氛围,激励学生德业双修、学行并重、勇于创新.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

2.6 亲密师生间的联系,增加学生依附内驱力,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如果师生间能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消除相互之间的不满和敌视,那么教师的期望就会产生作用,也就会提高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也由此体验到满足和愉快,这种体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会激发学习动机.依附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许与认可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心理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动机中依附内驱力较强.因此,需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力度.

通过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及训练活动,对于学业成绩很好但缺乏创造力的学生,经过培训,改进其不足,以适应工作要求;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通过听“大学生应如何学习”等讲座,在学习方法上使之有所改进;而对于想学习又有较大心理压力的学生,在心灵上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在失败中设立更合理的目标,尝试新策略,扩展挫折教育.多年实践表明: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和训练是抓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2.7 加强网络育人功能,活化教育形式,增强教学吸引力.研究表明: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依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学校应开辟网上课堂、网上精品课、网络教案等栏目,将各种知识制作成图文声色并茂的文本,随时接受学生的访问和浏览,让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制定学习时间和进程,满足大学生追求自我与独立,不愿接受他人说教的心理.这种网上课堂方便快捷,且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同时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教学效果明显.

3 结束语

学风建设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都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学风建设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为当代大学生健康的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严谨、务实、求真的良好学风,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1〕刘玉玲.依据学风形成发展的心理规律抓好学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1997(5).

〔2〕光艳良.大学生学业成绩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2).

猜你喜欢

学风心理素质大学生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