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急性中毒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2012-08-15杨秀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3期
关键词:毒物中毒药品

杨秀梅

(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急性中毒是小儿常见急症之一,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男性儿童中毒机会可能比女性儿童略多.就年龄而论,4岁以内为发病高峰年龄,多发生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其中误服药物中毒是小儿意外伤害中重要的部分,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小儿生命.我院自2009~2012年10月共收治小儿急性中毒患儿37例,经过积极抢救除1例中毒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最短的10小时,最长的14天,平均住院天数4.5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7例中毒患儿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岁的3例,占8.1%,1~3岁14例,占37.8%,3~7岁11例,占29.7%,>7岁9例,占24.4%,以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多见,占67.5%.

1.2 中毒种类

有机磷中毒7例,灭鼠药中毒5例,药品中毒18例,食物中毒5例,其他2例,其中药物中毒约占48.6%.

1.3 中毒途径

口服经消化道吸收中毒35例,经皮肤吸收中毒2例.

1.4 临床表现及治疗

药物中毒婴幼儿多表现为嗜睡、呼吸困难、紫绀、昏迷、烦躁、恶心、呕吐、腹痛、头痛、步态不稳等症状;农药中毒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晕、流口水等症状;鼠药中毒主要表现为抽搐、呕吐、恶心、意识丧失、昏迷等症状.

对于神志清醒能配合的患儿,给予催吐,不能配合的立即给予清水洗胃、以50-100 m l洗胃液反复灌洗到洗出液透明澄清无药味为止,同时给予导泻等方法促使毒物排出,给予吸氧、心电监护.

1.4.1 催吐:催吐是排除胃内毒物最简便和最好的方法.一般毒物摄入后4~6小时均可催吐,愈早愈好.有些中毒虽常有自发性呕吐,仍应催吐.持续惊厥者,服入强腐蚀剂者,或有严重心脏病、食道静脉曲张者不能用此方法.催吐方法一般有2种.

A.直接刺激法:可采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小儿咽部,促使呕吐.有时食物过稠不易吐出时,可让患儿饮大量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后再反复进行,直至吐出液变清、无味为止.不能合作饮水者,可用胃管将水灌入.

B.药物催吐法:1:2000高锰酸钾有刺激胃黏膜作用,入胃后常可引起呕吐,并能氧化多种生物碱等,应用较广,一般用量为每次400~600毫升.催吐过程中危重患儿应侧卧,使头偏向一侧,防止吐出物吸入气管.

1.4.2 洗胃:洗胃最适用于流质食物或水溶性毒物中毒,一般在服入毒物后4~6小时内进行,因为有些毒物其颗粒存在于胃黏膜皱襞中,有些油状毒物在胃内可残留12小时以上,故洗胃仍有治疗作用.

洗胃时应注意:胃管一定要置于胃内,患儿取侧卧头低位;每次灌入胃内的液体不可通过患儿年龄胃容量的1/2,回流液体应尽可能抽出;尽可能根据毒物性质选择适合的洗胃液,情况不明时,用温生理盐水或温水洗胃;反复冲洗,到抽出水清、无味为止;拔出胃管前应将泻剂和解毒剂由胃管注入.

1.4.3 导泻:口服毒物除已有腹泻者外,为进一步加速毒物的排出,应服泻剂.泻剂的选择以对胃肠道黏膜没有刺激又有减少毒物吸收作用者为佳.常用硫酸镁和硫酸钠,按1克/千克体重,加水50~250毫升口服.

1.4.4.洗肠:中毒时间超过4小时,毒物主要存留在小肠和大肠,为尽快清除毒物,可进行洗肠.最好肛管连接Y型管,进行高位回流灌洗,小儿灌肠液总量为1500~3000毫升,直至洗出液变清为止.洗肠液可用1%肥皂水、1%温盐水或清水,也可加入活性炭,洗肠时应记录灌入和排出液体量.

对于明确中毒药物者立即应用特效解毒剂,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对有抽搐的患儿,立即给予止惊药物,10%的水合氯醛0.5 m l/k g保留灌肠、静脉推注安定0.3-0.5 m g/k g,静脉推注时速度要慢,以1 m g/m i n推注,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10 m g/k g,对于抽搐不缓解的可交替使用.

2 中毒原因分析

2.1 小儿方面因素

小儿安全意识淡薄,3岁以内的婴幼儿年幼无知,喜欢咀嚼物体和捡食地面物品,常拿东西放入口中.4-6岁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辨别识别能力差,好奇心强,往往把药物当糖来吃,导致误服中毒.

2.2 家长方面因素

家长监护不力,缺乏防范意识,安全意识差.将鼠饵、药物放置在小儿易拿到的地方,有的甚至将鼠饵涂在苹果、地瓜等物品上或将农药倒在饮料瓶内,致使孩子误服后中毒.目前家庭常备药物增多,特别要注意药品的存放,有的家长疏忽大意,常把药物放于小儿能拿到的地方,被孩子服用而中毒.有的家长治病心切,在给患儿用药物时,自行加大剂量或增加喂药次数,甚至不咨询医生直接给患儿按成人剂量服用,其中5例因家长给患儿口服过量胃复安而出现抽搐.因此,加强药物管理是降低小儿中毒的关键.

2.3 社会方面因素

宣传教育不到位,地方防疫部门在发放灭鼠药时对安全防范措施的宣传不够具体,致使家长对这方面的认识不够,操作时麻痹大意.家长文化水平低,缺乏正确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孩子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教育.药品市场监管不严,国家规定的处方类药,在药店可以随意买到,致使一些不懂医学常识的家长给患儿过量的服药,甚至错服药.

3 预防措施

小儿中毒不同于成人.成人的中毒多与职业有关,慢性中毒较多.小儿急性中毒则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常为急性中毒.小儿接触的各方面,如食物、环境中的有毒物、植物,工农业的化学药品,医疗药物,生活中使用的消毒防腐剂、杀虫剂和去污剂等,都可能发生中毒或意外事故,应预先防范.

3.1 药品管理

药品用量、用法、摆放不当是造成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家长要按医嘱给小儿用药,不可把成人药随便给小孩吃,切勿将外用药物装入内服药瓶中.儿科医务人员开药时,应认真计算不同年龄小儿用药剂量,发药人员应细心核对药量和剂型,耐心向家长解释服用方法.家庭中一切药品要妥善存放,不能让孩子随便拿到.

3.2 杀虫剂、灭鼠药等管理

家庭用的杀虫、灭鼠等剧毒药品,更要妥善处理,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农药务必按照规定办法使用.

3.3 家庭卫生观念不强

要保持环境及个人卫生,讲究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注意鉴别有毒的食物及植物.选购食品时,应该买安全卫生的食品,食品包装胀袋、漏气,超过保质期就不能再吃了.要仔细辨别生产日期、保质期及保存条件.隔夜饭菜,要冷藏,未吃完的剩饭菜一定要在冰箱里冷藏保存.冰箱内保存食物要生熟分开,而且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加工海鲜要煮熟热透.

3.4 加强安全教育

家长必须认识到任何药品及有毒化学品对小儿来说都是危险的,应对婴幼儿仔细看护,防止误食异物,教育孩子不要随便采食野生植物.对稍懂事的小孩应注意安全教育、卫生教育,对较大儿童,应向其讲明危害,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其思想情绪,进行健康的心理学教育,对影视及宣传品上不健康的东西应正确的加以引导.经常给孩子讲解预防中毒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给药要有耐心,不要想一次就把病治好,用药前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请教儿科医生.医务人员不但要做好医疗工作,也应注意做好家长的安全教育工作,尤其对一些易中毒的药物,医务人员要提醒家长注意,也是减少患儿中毒的一个关键.冬天洗澡及取暖时,房屋应注意通风,对淋浴器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普及小儿安全监护及教育小儿应有专人看护,告诉孩子不要随便捡食物吃,药物不要任意拿来吃.幼儿园、学校把中毒和其它意外伤害放在一起进行宣传,使小儿从小就具有预防中毒的安全意识.同时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为小儿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4-2477.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6-2424.

〔3〕岳志英,于春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皮炎的防治进展. 华西医学,2009,24(5);1296-1298.

猜你喜欢

毒物中毒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中毒
毒物——水银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