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08-15霍雄飞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院校高职

霍雄飞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0046)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霍雄飞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0046)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师资队伍尚需优化、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创业实践教育平台亟待整合等问题。对此,应从目标、课程、队伍、实践、保障等方面应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创业时代。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新一代的历史重任,尤其是处在经济走出低谷,走向复苏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创业高潮正在兴起,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创业型技能人才,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高职院校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主动适应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求。

一、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标不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业教育在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到九十年代开始正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历了约二十多年成长,已形成了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和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与素质为侧重点等三种模式[1],上述三种创业教育模式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点鼓励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或理论创新。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厘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涵模式,照搬上述三种创业教育理论模式,盲目上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理论创新或发明创造。再者,就是将创业教育观念功利化,就是下移创业目标重心,把培养“大学生企业家”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视作创业教育的目标。总之,高职院校创业目标定位不准,将会曲解高职创业教育素质的本质,弱化创业教育的功能。

(二)匮乏的师资队伍制约创业教育走向深层次

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着诸多薄弱之处,主要表现在:

首先,缺乏配套的师资保障机制,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还缺乏专门的创业管理机构,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师资管理机制,也没有形成聘任、培训、课程安排、组织协调、制度建设和资金支持的联动机制,存在着不规范管理现象;二是当前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由党务、管理和学生管理等人员或者由“思政教学部”或相关院系教师“半路出家”而来,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稳定性低。三是由行政人员或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行政归属于相关职能部门或本人所在的院系,将创业教育作为自己主业之外的副业,创业教师团队没有归属感,创业教育活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其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不高

客观地讲,上述教师队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缺乏创业实践,甚至于没有企业就业经历,缺乏创业实战经验或体验,创业教育只是照本宣科,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滞后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影响创业教育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尝试着在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探索。但总体而言,当前的课程体系仍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

一是课程目标摇摆不定。当前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论仍在继续,其中争论的焦点在于职业教育究竟应该偏重基础知识的教育还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必然影响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许多学校创业教育实际教学中课程目标在基础素质与实践能力之间摇摆不定,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学校不断地修订课程目标、调整教学计划的现象。

二是课程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在创业课程内容选择方面过分强调创业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系统性,理论知识在课程内容中占有较大比重,不重视创业能力的培养,问题的关键是未能分层次、多维度选择课程内容。

三是教育教学过程不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计划性、步骤性不强。

四是课程实施缺乏监督与评价。当前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无论是评价主体还是评价方式单一、简单,现行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中没有涵盖创业教育考核指标,学校对创业教育也缺乏基本的、必要的指导、激励和考核监督;当前的考核主体单一,学校、政府、社会等考核主体的能动性基本没有发挥出来;至于考核方式更是简单、不灵活,难以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

(四)校内外稳定创业实践教育平台的匮乏

学生的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然而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缺乏稳定的校内外创业实践教育平台,主要表现在:

一是校内创业实践教育平台的匮乏。尽管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建起了校内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实验室,但是,未能与周边产业共生发展,创业园孵化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另外,和本科院校不同的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用于学生实习、实践的基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学科技园。据笔者调查,就全国而言,极少数高职院校建立了大学科技园,然而这些建了科技园的高职院校,园内让学生参与园内实习实训或创业活动也不多见。

二是没有真正重视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也没有将开拓校外创业基地落到实处。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现之路径研究

(一)确立与职业教育相符的创业教育目标

不同类型的大学创业教育的教育侧重点和目标指向是不同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标与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存在很大差异,其创业教育的目标既不是培养精英型人才也不是培养复合型人才,而是培养职业型人才,即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重要内容,特别是以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重要指标,以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换言之,高职院校着重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即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够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应聘岗位上不断创新,提高岗位价值,为应聘企业或部门创造更高效益的高级专门人才,或动员和组织生产要素去创办实体。“创业型人才”主要培养目标是岗位创业人才,其次才是实体创业人才。

(二)选拔和培养高水平的高职创业教育师资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纵观国外取得良好创业教育效果的高校无一不是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质师资队伍。因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环节。

首先,健全并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管理与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创业教育领导与管理机构。要将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要建立学校层面主要领导牵头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师生共同参与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二是为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必须从学科建设、教师聘任、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身份待遇等方面建立一整套制度,解除就业指导教师个人发展的后顾之忧,确保队伍的稳定性,提升队伍的专业性。

其次,多措并举,提高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素质创业师资队伍[2]。“走出去”就是以送教师外出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去企业挂职等形式对教师培训或让其参与创业实践来建设师资队伍;“请进来”就是聘请校外成功创业者、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来实现师资多元化。师资多元化还可以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优化创业师资队伍。

(三)构建完备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可见,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发挥其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清实质,准确定位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标应定位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其核心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动机、优秀创业心理品质和包括诚实信用、责任意识、沟通表达、抗挫能力、开拓创新等在内的创业能力。

二是分层次、多维度选择课程内容,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创业教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业体验

高职院校在帮助学生甄选出适合学生成功创业的各种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帮助学生熟悉法律法规、考察创业环境、选择创业项目、资金筹措、市场营销等的同时,通过开设潜在课程、经验课程和实践课程,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帮助学生获得创业信息和创业经验,引导学生勇于创业和善于创业,亲自参与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环节,亲身体验创业的真实过程。

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多角度

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是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主体上我们要注重多元化,政府、学校、社会均要参与创业教育评价。评价的方式也要形式多样,可以既采取总结性评价,也可以采取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是内部评价,也可以是外部评价。总之,通过课程评价体系,寻找创业教育的不足,促进创业教育水平的再提升。

(四)构建真实创业教育环境,推进协同创新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教育部在《关于当前形式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对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构建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实践。实践性是创业教育一个重要特征,拓展一切实践平台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关键。

首先,高职院校应依托校内现有的优势学科及专业群、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和项目,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高职院校可以开发校内市场,建立大学科技园、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提升校内创业教育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高职院校一种最典型、最直接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结合的模式,高职院校要着力提升校内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教育功能,必须实行走出去战略,与周边产业开展产业发展共建,走共生发展道路,为校内创业基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二是建立大学科技园,让科技园成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大学生直接参与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密切并处于起步阶段的入孵企业和科研项目,有机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切身体会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学生成长、成才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高职院校依托企业研发平台、研发队伍和研发项目以及国内外高校的优质资源,并借鉴其成功的发展思路与理念,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高职院校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将学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另外,高职院校还应与多个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实训基地,丰富教学资源,聘请合作实训基地教师讲授创业课程、开设创业讲座、共同举办创业论坛,有意识地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合到专业实训体系中去,并从企业引入真实的工学结合创业项目,让学生承担某个子项目或者项目的某一环节,从而让学生熟悉掌握业务流程操作,提高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创业素质、促进创业技能的提升。

[1]雷家骕.中国高校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招生考试就业周刊),2010-01-13.

[2]钱艳芬.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12(6):147.

[3]赵传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4]吴建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5]谢一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8).

G710

A

1673-1794(2012)06-0098-03

霍雄飞(1973-),男,陕西子洲人,博士生,副教授,副院长。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09SJD880032)

2012-09-15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院校高职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