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应用型高校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2012-08-15张开宝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普及应用型金融

张开宝, 王 伟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试论应用型高校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张开宝, 王 伟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对于提高社会金融素养、加快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论述了当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特点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现状,指出其人才培养应用性不足、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匮乏、金融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提出应用型高校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设立专门的金融教育组织并设立专项基金、实施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志愿者工程、创新金融知识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等方式努力构建全方位的金融教育体系,有效推进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金融知识;应用型高校;普及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已渗透到现代经济的各个领域,金融在调节经济活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联系也日益紧密。目前,我国金融业也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不断增长,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创新也层出不穷。与此相矛盾的是,社会公众对金融理解力较差、金融决策缺乏信心、理财能力较弱、更没有做好应对各种金融突发事件的准备。而社会公众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对金融决策的信心决定了金融体系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即将踏入社会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进行金融知识教育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应用型高校普及金融知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金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应用型高校应结合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方面的特点,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宽于高职院校,实践能力强于传统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高校的创新教育也要体现其独特性。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趋同化倾向严重,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特色不明显,与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不匹配,导致人才培养应用性不足。如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金融意识缺失、金融知识匮乏、对金融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也较差等等,很难完全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市场需求。

1.教育观念陈旧,对金融教育缺乏正确深入的认识

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过分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没有充分意识到“与市场合拍”的教育使命,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要,培养模式过于单一,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不仅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还会限制学生创新意识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调节经济活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健康发展,关系一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1]。因此,培养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具备基本金融素质的公民是国家金融体系安全运行的基础。应用型高校应肩负这一使命,培养既有足够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现代金融知识,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又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应用型高校还没能够对此有正确深入的认识。

2.学科专业隔离,其他专业与金融专业的交叉复合不够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知识体系较为单一,各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相互独立,交叉穿插不足。多学科、跨学科专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非常少,多数大学生知识体系中缺乏金融类知识。而当今国际金融一体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很多时候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基本的金融素质。这里所说的金融素质是指在了解和掌握必要金融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金融意识和理解参与金融知识的能力。另外,处在一个到处充斥着金融理财、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甚至偶尔会出现金融危机的社会里,公众对金融知识的渴望是必然的。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要呈现多样化,同时还要给予非金融专业学生补充金融知识,以使他们具备基本的金融素质。

3.教学模式偏重理论性,忽略了应用性的金融知识教育

长期的精英教育模式以及高等教育的统一体制,使我国很多应用型高校在办学理念上过于追求学术性,趋向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忽略分层分类的特征;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忽视面向应用与实践层面的知识与方法培养[2]。传统的从理论知识到理论知识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它封闭了学生的创造力,忽视了教育与社会的融合包括应用性的金融知识教育。从根本上说,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无疑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进行教授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加要重视应用性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其实应用型高校可以分类教授学生金融知识,对金融类专业学生,在教学中要偏重于理论性,在扎实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对非金融类专业学生,没有必要深入讲述金融理论,在教学中要注重应用性,注重知识的普适性,旨在普及金融知识、金融原理,介绍金融工具和金融常识,分析变幻莫测的金融现象,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金融社会,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体系远未形成,除金融类专业学生外,其他专业很少有金融知识教育,基本上都未开设金融知识的选修课程。有金融兴趣的学生也大都是通过网络或课外阅读途径学习金融知识,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明显落后,大学生金融知识欠缺、风险意识薄弱,金融素质水平明显落后于金融业的发展。多数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投资如何理财,金融违约现象较突出,对先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理解,接受能力较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金融的创新与推广普及。

(二)应用型高校普及金融知识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际经济、金融的国际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金融知识和金融技术也将成为人民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专家指出,我国国民的金融知识水平相当低下,与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民收入大幅提高的现状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同时也暴露了国民知识结构的重大缺陷,建议在高校大学生中普及金融知识教育[3]。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促进金融福利

首先,应用型高校学生总要踏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金融知识教育不仅能增强他们的金融意识,为以后他们踏入社会做足准备,而且还能使他们适应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其次,金融市场日益复杂,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断涌现,如果不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当有机会进行金融决策时,面对众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和选择。另外,金融素质的提高,还会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约束,监督金融机构对风险进行更审慎的管理,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再次,掌握金融知识还有利于防范金融欺诈。处在一个处处充斥着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时代,如果对金融知识一无所知,就会面临被欺诈的风险,但如果具备金融知识,就会对金融欺诈有较强的免疫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防范金融风险

按照一般经济学理论,个人资产产权是明晰的,每个人都有追求自身财富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只有妥善处理好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分散和防范风险,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财富。但由于受金融天生脆弱性和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的限制,以及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这种理想的状态并不必然和自动地转化为现实。通过加强普及金融知识,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非理性投资行为、防止上当受骗,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4]。应用型高校的学生踏入社会后,或多或少都会接触金融活动。通过加强金融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让学生明确知道参与金融活动可能承受的风险,使其自己选择参加金融活动,并承担可能产生的后果。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金融创新

美国经济学家米什金(mishkih)对金融创新进行了经济分析,他指出:“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刺激人们寻求可能有利可图的创新”,一般而言,金融创新首先表现为观念创新。新观念的产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可能性,而对新观念的认同又为新制度的确立和正常运行提供保证[5]。应用型高校通过金融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更新观念,更准确的了解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金融活动,创造更广泛的金融需求,同时,金融需求又会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促进金融效率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金融活动中,诚实守信是指签约双方按照契约规定遵守承诺,按契约规定办事。诚信教育是金融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的,通过诚信教育能够培育良好的信用文化和信用环境,提高应用型高校学生的信用意识。遵守诚信,可提高金融活动效率;缺乏诚信,会导致金融制度的低效率。加强应用型高校学生金融知识教育,培养学生信用观念,能够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有效避免“集体行动的困境”。一般来说,如果集体行动能够在诚信的基础上完成,那么集体的力量就必然会带来效率的递增,从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增长。

二、应用型高校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途径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未来接触金融的主流社会公众多数应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为了让他们从学生时代就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具备投资理财及风险意识,掌握金融知识,熟悉各类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作为培养适应金融社会所需人才的应用型高校,应将金融知识纳入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全方位构建大学生金融知识教育体系,扎实推进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一)发达国家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经验

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国民金融素质教育,并且起步较早。美联储从二十世纪30年代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英国金融管理局从1998年开始启动了有目标、有组织、有重点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美、英两国在金融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因此,有必要借鉴欧美国家金融扫盲教育的成功经验,有效提升我国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水平。

美联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工作,对在校学生设计趣味性和针对性强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比如,美联储挑战赛是面向9年制教育学生到大学生的全国性校园竞赛,模拟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活动是一个角色扮演教学活动,许多联邦储备银行都允许参观,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6]。英国也将工作重点放在中小学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他们认为这样能更有效、更直接地提高未成年人的金融能力。在2008年正式实施的《国民教育教学大纲(修订)》中,英国政府将个人理财知识教育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要求中小学校必须对毕业生进行良好的金融知识教育。同时,有关部门免费向学校提供教学设备、课程设计、师资培训等帮助。英国和美国都将宣传普及对象的重点定位在相对弱势的群体,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避免出现受众对象“真空”,英国政府还采用“实施教育、发布信息、提供咨询”的全方位普及方法。通过中小学、高等院校、工作场所、网络、出版物等渠道,向消费者群体提供宣传普及[7]。

(二)应用型高校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借鉴发达国家普及金融知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用型高校应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有效推进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一是应用型高校要高度重视对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将金融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筹集专项基金,为应用型高校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和资金支持。要做好应用型高校金融知识教育工作,提高学生金融素养,并非一日之举,需要政府部门、金融企业、学校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同时,应用型高校还需要筹措专项资金,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可持续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如可积极争取政府投入专项教育基金,可通过各类金融机构的企业宣传争取其资金赞助,也可以吸收社会团体、民间机构自愿捐助的民间资金等。

二是实施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志愿者工程,为应用型高校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财经大学及其他大学金融类相关专业师生人才学术资源优势和辐射作用,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以社会实践等方式参与金融知识教育工作。志愿者可以通过在校内开展金融知识讲座和培训,设置金融知识普及专栏,派发金融知识普及读物等方式对非金融类专业学生进行金融知识普及与提升教育。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在当地主管机构和金融企业的支持下深入城市、农村、企业以及中小学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知识教育活动。同时,这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开展金融知识教育活动过程中,金融相关专业学生不仅能够加深所学专业知识记忆,还能通过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奉献给社会。

三是创新金融知识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纯粹的金融理论较抽象,且难于被学生接受,所以,教学中应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根据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授课的对象不同随时调整和补充基础金融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采用案例教学法、小型研讨会等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例子一般直接来源于实践,学生们能够从对实践问题的认识中来理解和把握金融基本理论观点,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能力,还能提高论证和说理技能,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小型研讨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加深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金融问题,提高他们对热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

四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综合能力训练。金融知识与实践的关联度极高,所以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光靠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必须辅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到各种例如模拟炒股比赛等社团活动中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聘请校内外专家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银行家等开设金融理论前沿讲座,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金融知识,又有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金融动态。除此之外,应用型高校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银行业务、电子货币支付结算等,及访问各商业银行、各保险公司、中国人民银行、股票期货交易所等网站了解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第二课堂是金融知识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教育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周小川曾指出,“未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金融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金融产品与服务最广大的消费者,也是金融稳定最坚实的基础。大家都来学习金融知识、关注金融事业、支持金融工作,我国金融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就有了可靠保证”[8]。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全民金融素质,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为迎合现代金融经济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应用型高校应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金融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素质。应用型高校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不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参与金融活动的信心和能力,增进个人金融福利,而且也有利于社会金融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约束,监督金融机构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接受过金融教育的大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对于维护金融稳定、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许致维.构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长效机制的路径探讨——基于大国金融发展视角下的公民金融素质培训[J].金融经济,2011(6):9-11.

[2]刘彩茹.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体系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4):183-185.

[3]高 杰.大学教育应普及金融知识[J].教育与职业,2012(31):7.

[4]张 阳.普及金融知识的重要性[J].金融经济,2007(6):47.

[5]米什金(Mishkih).货币金融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5.

[6]许 柯.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6).

[7]薛建波.英国金融知识普及重点及其启示[J].济南金融,2007(3),40-41.

[8]周小川.普及金融教育提高国民金融素质[J].中国金融,2007(3),8.

G641

A

1673-1794(2012)06-0090-03

张开宝(1970-),男,安徽和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王 伟(1975-),男,安徽利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金融与保险。

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0821)

2012-09-11

猜你喜欢

普及应用型金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P2P金融解读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