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

2012-08-15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学风高校学生建设

马 平

(合肥师范学院 学生处,合肥 230601)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

马 平

(合肥师范学院 学生处,合肥 230601)

学风是评估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以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学风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新时期加强学风建设,不断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将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学风建设;学生工作;素质教育;管理服务

一个学校的学风,关系着学校的形象,关系着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最终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1]。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评估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网络全面化、信息普及化趋势下的今天,学生工作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加以解决。

一、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2]。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高校学生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型

虽然已是高等教育大国,但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大家知道,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招生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毛入学率逐年提高,生源不变或萎缩的现状下,在校学生的总体素质与扩招前相比有所下降,生均占有的教育资源紧缺,软硬件设施不能及时跟上[3]。

(二)应试教育和家庭封闭式教育的弊端在大学显现

应试教育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考大学,当学生考入大学后,考大学的压力没有了,与此同时继续前进的奋斗目标也没有了,面对新的成长环境,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确定新的发展目标,致使学业受到很大影响,如不能适应大学学习方法、不能妥当处理人际关系、不能抵御外部环境的诱惑等等,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意志力比较薄弱,经不起挫折等等,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在大学的成长负担。

(三)教育进入了成本分担时代

在计划经济时代,虽然社会普遍比较贫困,但大学却不存在特别突出的贫困生问题。教育成本的分担给教育者带来了很多尴尬。上学缴费对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和不良影响比较大。

(四)学生进入独生子女90后时代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人心,教育成本的提高,独生子女家庭在整个社会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提高,逐渐成为社会构成的主流。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考试的结果,有些家长为了子女能够上理想的大学,读好的学校不惜一切代价的满足他们的需求,不管要求是否合理,这样就无形中助长了他们正确判断,溺爱变为家庭教育的主流。

(五)网络信息化时代来临

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拥有多种网络工具,学生除了使用各类网络工具学习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到各种信息,部分控制能力差的学生经常使用电脑上网、玩游戏等,做与学习及提高自身素质无关的事情,方便快捷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学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诱惑,如果不能正确的及时的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往往会出现偏差,如过多地注重自身利益的取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

(六)就业的市场化特征

一方面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另一方面要面向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就业。当学校的教育培养方案与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脱节时,学生在决定学什么,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学、学到什么程度时,就产生了矛盾心理和焦躁不安的情绪,这种状态对学生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干扰和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不求甚解,甚至个别学生精神低靡,放任自流等现象都与这些矛盾心理有直接的关系。

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学风建设总体是好的,是朝健康方面发展的。我们在肯定学风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一)学风建设的机制不全

缺乏针对学风建设的必要的、系统的促进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工作往往流于形式。领导治校事关学风,教师治学事关学风,学生学习事关学风,后勤保障事关学风,全校上下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力度不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考核机制、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动学风建设机制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二)学风建设的措施不力

虽然各高校出台了一系列学风建设措施,但实际收效并不理想。学生工作者和学生共同执行和遵守的机制不活,落实不力;调动学生党、团组织、班委会在班级学风建设等方面自主管理的重要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

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无用论”在少数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4];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厌学情绪,学习纪律意识淡薄,迟到、早退、旷课以及上课使用手机等与课堂无关事情;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正确,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存在习惯于被动灌输的现象,缺乏主动钻研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行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不强。

(四)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主动性不高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学风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外在对主体的作用,而在于主体内在的自觉。靠制度、靠管理的认识是由于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重视,只管教不管学,不注重知识的更新,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方法与手段落后,教学严重脱离实际,课堂管理松懈,学生被动地适应规章、应付管理和参与活动,造成大学生的学习成为消极的“要我学习”。

三、学生工作在促进学风建设应实现三个转变

据学生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学风问题的根源还是一个认识问题、思想问题、动力问题,然而,学生工作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必须转变观念,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工作理念转变。“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用主要精力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改进领导方式,以优异工作业绩赢得教师、学生、家长信任和支持[2]”。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和“服务育人”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管理的服务意识,实现从注重教育、管理功能到注重服务功能的转变,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到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高校学生工作要从思想上把工作重点以单纯狭窄的政治教育为主转变到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为主。从观念上把工作方式从以教育灌输为主转变到以学生成才提供辅导、帮助和服务为主。正确处理好教育、管理与服务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工作服务职能,积极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目前学生工作中所存在的被动局面,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育人效果和质量。

其次,工作内容转变。在以往比较注重宏观指导和较为抽象的理论教育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微观辅导和实际的帮助;在以往比较注重群体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和强调对个体的辅导和帮助,如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等,以培养造就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只有这样,高校学生工作才能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做出切实的贡献,学生也才能切实理解和配合学生工作并从中获益,德育目标也才能在具体教育活动过程之中得以渗透并有效实现。

第三,工作角色的转变。学校以学生为本,离开了学生就没有学校。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的教育管理理念,使学生的潜质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5];学生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和理论研究,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为学生创造健康、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和服务者。

四、学生工作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策略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学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在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通过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是学生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明确要求,严格管理,是树立优良学风的前提

按照“坚持有效的、改进不足的、补充急需的、完善不配套的”思路,加强学生工作制度建设,将促进学风建设教育与严格日常管理的有机结合。要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学风建设联动机制,规范学校、院(系)学风建设内容与职责,辅导员、班主任学风建设职责,党团组织和教学班级学风建设职责,要经常督促检查掌握学生上课、自习、实验、作业等教学环节的落实情况,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风建设。

(二)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学生成才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是树立优良学风的根本

根据专业、年级、班级、分层次开展教育引导活动,形成浓厚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针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主要学生干部、普通同学等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活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和党团员、团学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如一年级学生重点抓好入学适应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方式。对二、三年级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突出抓好外语、计算机等考试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实施卓越培养计划,做好职业准备;对毕业班学生,着力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重点抓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充分就业。帮助学生明确专业教育目标及实施计划,确立未来发展目标,解决专业思想问题。

(三)建立全方位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是树立优良学风的保证

探索和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把学风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和操作设计,把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关指标有机结合,逐项细化并抓落实;规范学风考核评比办法,加强考核,保障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并认真落实;加强学校有关管理规定的宣传及学习,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学校将各院系学风建设状况纳入考核体系,并与两级分配、评奖评优挂钩,形成学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更是学生工作的中心工作,抓好学风建设就抓住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

[1]袁贵仁.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稳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2).

[2]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7-13[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ldhd/2010-09/08/content_1698579.htm.

[3]王 强.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风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张振平.浅论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5]滕玉军.高校学生管理与学风建设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

G641

A

1673-1794(2012)06-0076-03

马 平(1966-),女,安徽颍上人,合肥师范学院学工部部长,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2-10-12

猜你喜欢

学风高校学生建设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