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剖析
2012-08-15章勤燕
周 娜,薛 铭,章勤燕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深刻的意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加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更加牢固,给广大的大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成长的和谐、优良的社会环境。
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走过了一条曲折、艰辛的发展道路。建国初期国家较为贫困,缺乏相应的文化载体,基本的业余活动除了唱社会主义红歌、大型国庆庆典活动外,基本上只是看看红色电影,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期间,更使基本的校园文化陷入停滞状态,校园里缺少相应的文化氛围与文化载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形态的日益多样化,多元文化在不断融入的同时也走进了大学的校园。伴随着西方文化的“现代”与“开放”的相互融合,以及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面临社会转型而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多高校未能积极面对这种转型变化,原因在于校园文化过于陈旧,不能敏感地抓住外来的优秀文化,缺乏创造性。
2 高校校园文化目前存在的弊端
2.1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的矛盾
高校校园文化通过高校这个平台来展示各种文化氛围,凭借一定的物质文化同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有意识地在思想观念上与现实的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从而实现对人的思想、性格的重塑。目前,各个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的意义所在,而总是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来审视与实施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有的高校甚至于只注重于发展校园的硬件设施,在解释与评价校园文化的成就时,仅仅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津津乐道。然而没有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只凭借单纯的物质文化就会失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离开了精神文化的校园文化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健全的。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设的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这种忽略精神文化建设而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的现象在许多高校中普遍都存在,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2.2 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教育机制的不断健全,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校园文化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现如今,高等教育已由原来得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一手包办转变到现在自主招生。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只有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市场上通过良性竞争取得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只有通过克服传统文化的保守性才会有创新和发展,才会产生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道德标准。
2.3 多元化的价值观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不显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彰显出来,这种变化会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已经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大学教师本应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但各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使一部分大学老师缺失一定的职业素养;职称评定的压力会使教师单纯忙于撰写论文,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从而致使他们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自私、功利、颓废的价值观,这在本质上会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思路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成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校在知识传播和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水平。把握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前景,丰富校园文化的发展形式,繁荣校园文化的建设内涵,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向、新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更新理念,提高认识
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事关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为党的纲领性的文件,它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武器。我们应该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应该充分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特色与先进性。我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综合全面发展的“全才”。面对人生观、思想价值观正逐步形成的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根本原则。提高认识,明确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的建设。
3.2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彰显个性
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我国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运用文化这一媒介,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高校。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敢于摒弃那些不合时代特征的旧思想,并且要积极吸收有利的外来文化的新观念,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使校园文化更具有时代性、先进性,从而促进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高校普遍的共性是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坚守确定的培养目标,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专业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同,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应该得到实事求是的尊重。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在坚持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反映自己学校独特的个性,从而才能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整体实力。
3.3 整合资源,增强合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需要组织协调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既要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又要尊重校内各系部、班级、社团之间的意愿;既要组织协调校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也要疏通校外的关系;既要加大校园物质设施的建设,又要增加人文环境的投入,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外的资源为我所用,以此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具体来说,一要坚持“育”与“文”建设相结合,即把校园文化的建设融入到学生专业设置环节中,渗透到学校各个部门,从而形成“以人为本,以文育人”的新特色;二是要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即针对目前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导致的当前社会对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增强高校的开发性与针对性,从而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的舞台,使其成为学生、学校、社会三者之间有效交流的平台。
[1]任海林.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5-88.
[2]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3]杨业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
[4]张蔚萍,张列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4.
[5]赵秀国,杨实俊.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2).
[6]张明志.浅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
[7]李延保.校园文化与现代大学精神[J].中国教育,2002,95).
[8]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学报,2001,(3)
[9]关成华.北京大学校园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2004(2).
[10]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J].求是,2004(18).
[11]温景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高教探索,2004(6).
[12]雷久相.探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及内涵[J].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