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风险新特征及应对策略探析

2012-08-15张西萍

财政监督 2012年21期
关键词:误区管控

■张西萍 沈 烈

高校风险新特征及应对策略探析

■张西萍 沈 烈

高校是知识创造和文化传承的“阵地”,也是多风险的“集合体”。高校风险无处不在、无所不有,遍及每一角落,每一事务之中,譬如学校办学目的与方向的设定与落实、管理体制与治理结构的设计与运行、教育教学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查与监督,“四风(教风、学风、考风与研风)”的营造与管控、硬软环境的建设与维护、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承,还有校园的安全维护与秩序维稳,后勤服务与食品安全保障,以及组织人事运作与财务管控等方方面面都充斥着这样那样的风险,而且正以其多样而特有的方式影响着高校运转的轨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无论是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是高校本身,不仅缺乏对高校风险及其特征全面、科学、系统的关注与研究意识,更缺乏对风险应对的先进理念、有效的应对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与落实。高校目前较普遍存在的行政化严重、治理失衡、权力腐败、价值偏失、风气不正、财务混乱、分配不公、安全失稳、保障失位以及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等“异象”实际上是高校风险管控失位、失衡或失效的外在表现。因此密切关注高校风险的大小源头、影响机理、相互关联、变异规律及动态特征,并寻求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健全与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控制办学风险,实现高校科学、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进行的探索性尝试。

一、高校风险新特征

为掌握高校风险变化动态,“高校风险新特征及管控研究”项目组先后于3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主要以访谈、问卷等形式进行,先后访谈50多人次,发出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07份。从调查的情况看,虽然其风险类型总体上变化不大,而且某些长期困扰高校的风险(譬如高校的债务风险)也有所降低,但其总体风险源(诱因)、风险点、风险结构及其正反向的影响力均存在不容忽略的变化,呈现出如下新的特征:

(一)时空范围扩大

时空范围扩大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海外扩张的加速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高校的风险源头在时间与空间上得以迅速延伸与扩张,譬如孔子学院、“中澳班”、“中加班(CGA)” 、“3+2 国际本硕直通”、“2+2留学预科”、“1+3 国际本科”、“1+1 硕士留学直招”等联合办学方式所引发的办学风险也一直如影相随,2012年5月就曾发生过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突然向在美孔子学院发难的事件,仅湖北就有9所在美的孔子学院的正常运作受到一定影响。二是优质生源的抢夺范围由单纯的大陆范围高校扩大到港澳台及海外,仅2012年高考季香港高校就从大陆抢走25名省市高考状元。其中仅香港大学一家高校2012年就接获逾1.2万名内地生申请,最终取录363名考生,其中包括多达21名的内地“省市状元”,为历年之最。

(二)不确定性增强

一方面表现为更难以捉摸与揣测其发生的“高危”、“重点”领域,许多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常常发生于在过去看来非常不起眼的环节、领域或小事情上,譬如一个校园“围观”、“论坛观点”,乃至“占座位”都有可能演变成一场群体性斗殴、民族冲突或国际性事件;二方面表现为更难以测度,现有的技术方法无法较近似地测量其发生的概率,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能量化测度,但其却时有发生,让人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三是随机性更强,有一所学校在校园安全,饮食安全、卫生防疫等方面曾有两年多平安无事的良好记录,但在最近半年之内却连发火灾1次、群体斗殴事件1次,学生跳楼自杀事件2人次,食物中毒事件1次,结核病疫病流行事件1次,在校内外引发很大震动与反响,可谓焦头烂额、疲于应对。

(三)递进变异加速

高校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其面临的风险也随之递进变异,且有加速之势,譬如:校园的不和谐不再仅由一般的教与学的期望值落差,管与教方式的失当,利益分配、安全卫生及后勤保障的心理反差等所引起,而更多地被民族、国别以及贫富间的误会与摩擦,以及极端非理性行为所取代,吸毒、淫乱、纵火、枪击、自杀等极端性行为时有发生,收纳 “信众”、搞群体性思想浸透的苗头有所滋长,煽动种族歧视与贫富仇恨等恶性事件的隐忧客观存在,且大多呈现组织严谨、行动诡秘、国际遥控、内外联手等特点,一旦发生,危害性更大;另外各种腐败与舞弊行为也有变化,由招生、后勤、基建、财务等传统聚集区,单纯的行政权力腐败和单兵作战,开始向学术、排名、晋升晋级等多领域扩散,且手段更多样,技术含量更高超,攻守同盟更坚固,反侦查能力更强。

(四)交叉耦合突出

过去许多风险的引发因素比较单纯,应对起来也相对简单,但随着环境的变化、IT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以及风险自身的演进与变异,现在许多看似传统、单一与独立的风险,实际上交叉耦合了其他许多相关因素,形成了一个多源性风险组合,交互作用,连锁反应的特性空前突出。譬如一起看似简单的学生纠纷,其背后可能只有单纯的误会与冲动,也有可能是将纠纷作为引信的一场有预谋、有组织行动的前奏,其背后交叉有长期积怨、报复、甚至政治、经济、民族、国别、信仰、自由、平等等多风险源的耦合、纠集与发酵。

(五)持久反复明显

虽然风险的反复是其本质特性之一,但现今其反复的深度、频度远超过去,形成持久反复发作,一浪高过一浪之势。譬如高校的权力腐败问题,前车之覆,难成后车之鉴,纵使查处力度在逐步加强、相关新闻报道不绝于耳,反腐倡廉教育紧锣密鼓,但仍不乏玩弄权力于股掌之士,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二、高校风险应对的误区

高校风险之所以呈现出上述新的特征的原因主要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办学范围与形式的迅速拓展、生源多样性、外部生态环境渐变影响等有关。针对高校风险的上述新特征反思现行高校风险管控的观念与手段,不难发现其存在的误区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是严重的。

(一)误区之一

风险即危险,是恶魔、舞弊和损失代名词。实际上风险包含危险,但不等于危险。风险是事物的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既包涵正面转化可能性,也包含负面转化的可能性。因此风险也不可以等同于罪恶,不是一有风险就一定会产生舞弊和损失,只要管控得当,其完全可能向正面的方向转化,有利于控制目标的实现。只有当某事物的负面转化可能性较高时才是 “危险”。该误区的危害:一是容易只关注与应对达到“危险”程度的风险,而忽略对其他风险的梳理与引导;二是容易对所有风险采取相同的策略与方法进行管控,而忽略分类分级的差异性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的运用。这些最终都会使风险的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二)误区之二

风险只来自内部,只来源于经济事务或基层事务。实际上高校风险不仅仅来自于其内部的经济的基层的事务,也来自于其外部的非经济的高层的事务。有时来自于外部的风险、非经济事务和高层决策的风险的影响力更甚于来自内部的、经济的和基层的,譬如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与修订、国家政经体制与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规划、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周边文化与生活环境等对高校风险大小的影响不可忽视;另外来自于战略、人事、生源、卫生、安保、科研、教学及信息等非经济的事务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高层重大决策风险更是事关高校的前途与命运。该误区的危害:容易忽略风险的全面性,忽略主要矛盾,留下风险管控死角、盲点和空白点,给高校发展带来隐患。

(三)误区之三

风险应对的终极目的是风险规避或最小化。任何行为的存在均有其直接目的与终极目的之分。高校的风险应对也是如此。现实中常常因为忽略、偏执或混淆了两个目的的存在或从属关系而出现问题。本误区产生的根源正在于此。其一,风险规避或最小化并不是管控风险的终极目的,风险管控的终极目的或目标是促进效率、效益与发展;其二,风险规避或最小化也不是风险管控的直接目的或目标的全部,充其量只是特定事物或行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风险管控的目标选项或目标之一。风险管控的直接目的或目标应该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之内,其应包含规避、分散、降低以及承受等多个选项,所以管控的目标未必都是风险为零或最小化。该误区的危害:第一,容易导致见事就躲,遇事就绕、相互推诿之类的简单的风险管控行为发生,最终将错失机遇,一事无成,因为任何事物或行为都有风险;第二,容易导致为控制而控制的极端、粗暴行为,层层设卡,处处刁难,只做“减法”,不做“加法”,难以促进事业发展。

(四)误区之四

风险应对是高层及会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这是典型的以财务为核心(导向)的传统风险管理理念,已完全不能适应现代高校风险管理的需要。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风险管理是价值导向、发展导向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遍及每一项事务、每一流程、每一细节,涉及“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战略”与“战术”、“文化”与“非文化”、“经济”与“非经济”、“硬件”与“软件”等多层面,“点”与“面”结合,“事”与“人”交叉,既要顾及“当前”,又要面向“未来”,既要顾及“结果”又要注重“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面对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无法仅仅依靠高校的高层及会计人员来完成,唯有定位“全员性”控制主体,即既包括传统主体,还包括每一位师生员工,将内部控制与反控制的“战争”演变成一场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的“群众战争”才能堪当此任。此误区的危害:容易忽略广大师生员工的风险管控的主体地位,使高校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控落空。

(五)误区之五

风险管控重心是行政权力滥用风险。的确,高校机关化、行政化趋向有些严重,玩弄权术,以权谋私也存在一定的土壤和条件,而且权力腐败的案件也时有发生,防范与管控高校行政权力乱用风险理所当然应成为高校风险管控的重点,但不可以用一个重点覆盖、代替其他的重点甚至核心的存在,高校的主要角色除了教书育人,还要肩负起知识创造、文化传承、“思想库”和“发动机”的历史重任,所以在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行政权力即使未被滥用,却被消极使用,甚至不用,庸懦懒散,安于现状、但求平安,得过且过,同样不可容忍,同样应成为风险管控的重点。再者,高校是一个特殊组织,权力滥用、权力腐败的风险还突出地体现于学术权力的滥用甚至腐败,要将防范和管控学术霸权,学术权力寻租等纳入风险管控重点。该误区的危害:容易模糊重点,转移焦点,造成风险管控工作顾此失彼。

(六)误区之六

风险应对是制度汇编的过程。存在此种思想观念的高校及其管理者不在少数,他们将高校的风险管理看成是一个制定制度并汇编成册,人手一册,一劳永逸的过程。实际上风险应对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与评价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不断总结与完善的过程,亦是一个由全员性控制主体运用多种管控方法进行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而制度的制定与汇编只是这一过程的一个环节和载体之一。该误区的危害:容易将风险管控看成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的东西,忽略环境的变化和被控对象的反制力,忽略控制主体的能动作用与适时应变与创新效能。

三、改进高校风险应对策略的设想

针对高校风险所呈现的新特征及风险应对误区,本文认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与创新现行高校风险应对策略。

(一)强推一把手责任制度是关键

如前所述,高校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需要统一的组织与规划,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及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与积极性,但要做到这些,如果没有强大的行政力推动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通过国家教育行政规章在高校强制推行风险管理 “一把手工程”是核心与关键。其一,唯有“一把手工程”才能明确高校风险管控的第一责任主体,将一把手的前途命运和高校风险管控与事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确保风险管控的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其二,唯有“一把手工程”的定位才能调动人事、财务、审计、教学、科研、后勤、宣传、卫生、信息等部门的行政与人力资源的全力参与,有效对付高校风险的持久重复发生,使风险管控实至名归;其三,唯有“一把手工程”才能将高校高层的权力与决策真正纳入风险管控架构之中,有利于控制 “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人事、重大事项及大额资金运用)上的风险,有利于动态跟踪高校风险的形态与特征变化,不断更新观念、纠正误区,丰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体系。当然,要想将此设想落到实处,还应有诸如制订高校全面风险管理国家规范,将高校落实该规范纳入高校一把手的责任目标体系,定期考核与评价,与一把手的任期奖惩、晋升晋级挂钩等制度安排相配合。

(二)强化方法多样性是手段

强化具体控制方法的多样性是适应风险的变异与耦合的有效方法。风险不断变异与耦合是风险的内在特性之一。而风险管控的各种具体方法的功能与作用半径有长有短,适应的“症候”也呈现出时空变化,因此,为避免风险管控方法的简单化与单一性,在风险评估、管控预案及具体控制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在基本方法 (譬如分权控制法、授权控制法、实物控制法、会计系统控制法及内部审计法等)的基础上嵌入多个其他管控方法,譬如综合运行分析控制法、绩效考证分析法、信息系统纠错预警法、网络问政与问学法以及内外检查举报法等,以达到取长补短,交叉融合,实现管控效果最大化之目的。

(三)实现传统内控向新型内控的改造升级是核心

没有不变的情势,亦无不变的机制。任何机制随着时势的推移与演变均将减效甚至失效。高校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忧患实际上均是现行的、传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不能适应当今高校的生态环境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高校现行(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围绕着财务核心所进行的局部的、孤立的和低层次的风险控制,存在大量的误区和空白点,相应的“制衡”与“自净”机制则更加滞后,而目前世界较先进(新型)的内部控制是以全方位、全过程、全目标、全方法与全员性为特征的风险管控,又称全面风险管理型内部控制,其坚持依托现实控制环境去设定特定控制对象的控制目标、识别特定对象的影响因素和风险类型、测度特定对象的风险大小,然后依风险态度和承受能力确定特定对象的风险应对策略,最后据之进行具体的风险控制、评价、考核、监督和奖惩。可见,新型内部控制较之传统的内部控制更具先进性、创新性和长效性,只有对现行高校内部控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全面梳理与对接,升级与换代,创新与完善,才能使高校适应其新的风险特征与“生态环境”,真正纠正误区,化解高校办学风险。

(四)优化控制环境是基础

不同的环境与土壤,形成差异性的风险管控体系与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必须将优化控制环境作为改进高校风险管控的重要对策进行探索与实践。控制环境包罗的内容与因素很多,但针对高校目前的风险特征与管控误区,笔者认为应重点突出两个大的方面的优化以带动整体环境的优化,一是重构强有力的治理架构。治理架构是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内容,其核心是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决策模式。初步的设想是借助国家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东风,对国立及民营高校现行管理体制及决策模式进行变革,譬如引进理事会、教授会、监事会等制度,实行投资、决策、执行与监督权力的分立,真正去行政化,实行民主治校和 “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大人事、重大事项及大额资金支付)集体决策制度等,以实现高层权力制衡,治理环境优化,降低办学风险;二是营造良好的控制氛围。控制氛围实质上是高校文化的外在体现,亦是“软实力”的基础。所以营造良好的控制氛围的核心在于对高校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上,应努力在倡导责任、进取、创新、奉献和团结协作的大学精神,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核心价值观;倡导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和和谐发展理念,提升师生员工的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和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倡导严谨治学、治教和治管,形成行为有规范、工作有程序、考核有标准和执行有力度的风气;倡导民主、开放与透明,教书、管理与育人并重,形成具亲和力和人性化的管理作风,以及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上实现突破与创新,以培育出内部控制的一方“沃土”。

(五)整合更强大的监督与评价体系是保障

监督与评价是任何管理制度安排不可或缺的策略之一。离开了监督与评价,必然就会伴随庸散与懈怠,模糊对与错、好与坏的界限,这样的管理终将徒有其表,难逃失败厄运,而且监督与评价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与完善,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效果。因此高校面对其风险的变异与耦合,以及时空范围的扩张,必须进行监督与评价体系的重新整合以及策略上的重新规划与设计。其一,应将原有的会计、审计、教学督导、纪检监察、工会、职代会等监督与评价资源按新的风险分类及特征进行重新整合与分工,以提高其监督效能与效率;其二,通过国家教育行政法规形式强制向公立高校派驻监事人员,或强制民营高校建立监事会或类似机构,以补强高校内部控制及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体系与力量;其三,通过国家教育行政法规形式强制要求高校定期 (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自我评价报告的审计,并定期公开披露这些经审计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信息。

(本文系湖北省会计学会2011-2012年度重点研究项目 “高校风险新特征及管控研究”的研究成果)

武汉纺织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本栏目责任编辑:罗晓)

猜你喜欢

误区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有效管控保函风险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结果控制向过程管控的转变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