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2012-08-15马颖
马 颖
(滁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安徽 滁州 239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渠道,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高校别的课程区别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和内容都由教育部统一部署规划。为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这些年来,很多高校都在实践课教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然而,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方面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如何创新构建适合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进程,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的开展是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的需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的学法、学习过程的研究,强调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全面和谐发展。[1]面对新的形势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特别是一些新升本的院校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把过去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能仅仅注重课堂的书本知识的讲授,还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认真有效的开展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才能培养出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大学生。
(二)实践教学是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的关键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需要,实践教学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实践教育和独立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实践教学有开放的场所,活动形式内容具有多样性,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其中,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学生把课堂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于实践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基础。所以,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方向,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实践教学的开展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精神的主战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须具备创新的精神。目前,我们的学生在中学时代由于有高考的压力,很多中学仍然还是旧式的应试教学,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这导致了我们才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够,思维不够活跃,动手实践能力很差。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所在。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应用型人才。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加强高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具体模式
全国各大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已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际联系密切,应实行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具体特点,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具体实践模式主要有:
(一)校内实践模式
1.课堂内实践教学活动
课堂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课堂内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演讲、案例讨论、影视资料播放、专题讨论等几种方式。课堂内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要激发广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有些大学生对公共课不是很重视,加上学科本身理论性很强,有的科目内容学生高中时也学习过一些,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往往会碰到很多压力和挑战,课堂45分钟如何利用好是一个很值得思政课老师研究的老问题。结合讲授过程中的一些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堂内实践教学活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具体做法如:在讲授到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时可以在事先布置学生先进行准备,在下次课中进行讨论或演讲,激发学生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讲出自己的想法,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对所提的问题,在讨论时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回答。德里克·博克认为,高等教育的功能,正如苏格拉底所说,要教导年轻人思索道德问题,而且在困境中做出选择。[3]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也多次采用这种方法收到的效果很好,如笔者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讲到大学生与诚信这一社会关注问题,组织了一次课堂讨论,学生在准备之后进行发言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外,在课堂内还可以通过播放影视资料或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充分的利用优秀影视资料,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内容进行教学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建党伟业》,看完后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学生通过影视资料了解了党的诞生和发展,效果显著。另外,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内容时,结合法律内容播放一些重要的案例进行教学也是很好的方法,如在讲到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中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在讲解《道路交通安全法》时,结合当时社会关注的酒驾、醉驾等问题,播放了当时在《今日说法》节目中热播的一期案例《疯狂的面包车》。大学生通过鲜活的案例,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加深了印像,对他们今后走上社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很有帮助的。
2.校园内实践教学活动
除了课堂上开展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之外,在学校内还有很多其他的实践形式可以开展。例如,思政部可以和学校其他部门学生处、团委等联合起来开展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要和思政课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如讲到社会公德的时候可以开展“校园社会公德DV大赛”或者开展与社会公德有关的辩论赛,赛后可以评出奖项,以资鼓励。这样可以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切实领会其中精髓,学以致用,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去践行社会公德。
此外,还可以不定期的举办一些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做相关专题报告。在这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在邀请专家时,很多学校可能都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邀请的专家中有很多可以在本校内进行挖掘、组织、培养。这样既可以避免资金短缺的尴尬,也是对自身资源一种充分利用。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授过程中,可以邀请一些老红军、老战士、红色文化专家来校做报告,讲授亲身经历,弘扬爱国精神。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省为例,在一些革命老区的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容易组织。
最后,随着信息化的到来,思政课老师还要灵活利用网络的便捷发挥思政课的作用。例如,思政课老师可以利用微博、QQ群、博客、电子邮箱等方式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利用这种方式和老师交流,这也符合新时期90后大学生的特点。有条件的新建本科院校,还可以组织师资力量在网上开办一些互动网站和平台,开办网络论坛,组织专职老师回答论坛中学生的有关问题。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加强了师生的沟通,消除隔阂,也利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校内实践是一种比较容易开展、较为经济的实践教学模式,正如有人指出:“不必花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组织实践活动,有可持续进行的条件,便于推广。”[4]
(二)校外实践模式
校外实践可以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地区资源,和地方联合兴办教学实践基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规模、资金等问题所限,在校外实践方面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区域优势,组织学生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去参观学习考察研究。以笔者所在的滁州学院为例,滁州地处苏皖交界地区,交通便利,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小岗村所在地区。思政部和学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充分合作,利用这一优势多次组织学生前往实习教育基地进行考察实践。2012年上半年组织学生前往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沈浩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多地进行实践教学,摸索实践教学经验,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学生肯定。滁州学院作为新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资金条件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带出去进行实践教学,只能分批前往。所以,前往实践教学的学生都由上课教师在班级选拔产生。每次前往实践教学的地点都由思政部精心组织安排,由专职老师带队前往,保证学生安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结束实践教学之后返校后,按要求要提交一篇实践教学论文,有条件的每个班要安排学生利用实践教学的资料、照片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在班级进行宣讲。学生所写的实践教学论文上交之后,思政部专门组织老师对论文进行认真评选,选出优秀论文评出奖项,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表彰。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即开阔了眼界,又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论文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别的课程不能替代的。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克服困难,把实践教学真正的开展起来。
三、加强和改进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要真正的把思想课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提高思政课实效性,不断加强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强管理,更新观念,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
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比较困难,有些学校流于形式。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有些学校在观念上还不够重视,认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比较困难,意义不大,又需要资金的保障。特别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资金所困,更加捉襟见肘,导致实践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另外,有些高校思政课的老师对实践教学也不太重视,有的教师仅仅满足于上课对学生理论的灌输,实践课的开展对思政课是一种改革和创新,对思政课老师也是新的挑战,有的老师认为实践的开展要承担学生安全风险,又要组织开展,很麻烦。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上思政课老师的观念也需要很大的改善。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学校的主管领导,学校各部门应更新观念,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和管理,配合思政部等主要部门,切实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高校应建立起固定的实践教学领导机构,由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思政部等主要部门齐抓共管,尽心尽责。最后、思政课的专职老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了解实践课的开展对学生的重要性,改变教学方式,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善于探索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保障
实践教学基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场所,是实践教学的载体,也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必须要有一批实践教学基地的支撑。高校应加强和地方的合作,吸收优秀的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所用,互利互惠,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形式多样、特色明显的社会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积淀。[5]另外,高校在选择实践教学基地时要注重是否具有代表性,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要结合地区特点,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人物的故居、优秀企业等。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以笔者所在的滁州学院为例,利用地理优势,结合地方特点先后在江苏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安徽来安县半塔皖东烈士陵园挂牌滁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为滁州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大胆创新,丰富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实践课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能很好的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实践教学的地点来看可以有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从教学的内容来看,可以是书本上的固定内容,也可以是书本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从教学的具体方式来看,可以有课堂上的演讲、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也可以有具体的考查、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从考核方式来看,以调查报告、观后感、读后感等形式。总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实践课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不断摸索前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保障。要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能停留在老套死板的课堂内容的灌输和讲授上。要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实践课教学的开展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思政课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方面,教师要更加了解教学内容,了解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了解学生动态,为实践课的开展准备条件。另外,新建本科院校要重视教学队伍人才梯队建设,形成一支年龄、职称、知识和学术等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要加大对教师的能力培养,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多锻炼,参观考察了解实际情况。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解读民情、关注民生的重要途径。[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长期工程,任务艰巨,新建本科院校应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改革教学方式,建立起符合本校特点的实践课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1]吴 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8.
[2]李益杰.坚持“五个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J].党史文苑,2008(10):75-76.
[3]徐 锐.德里克·博克的大学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4):75.
[4]孟宪东,高东.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109.
[5]刘红明.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教育,2010(11):114-116.
[6]胡树祥,吴满意.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涵的新界定[J].中国高等教育,200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