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

2012-08-15刘全稳陈海燕杜增利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刊物优先稿件

刘全稳,陈海燕,杜增利

(西南石油大学 学报中心,成都 610500)

1 何谓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

优先数字化出版,就是先以数字化方式出版,再以印刷版方式跟进。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就是期刊先以数字化出版方式提前出版印刷版即将刊发的相关内容。优先数字化出版最先兴起在历史档案文献方面,将历史档案原件、照片、图书、情报、资料等具有原始性特征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先数字化出版,以提高文献利用率,促进社会发展[1]。

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不同于数字化出版和印刷出版,也不同于历史档案的优先数字化出版。有出版量的限制,优先数字化出版的论文数不能超出刊物的印刷出版量;突出的是论文的创新性,注重的是科技成果的原创性与首发性;其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容错性、可编性。1)时效性表现在刊发论文的时滞大大缩短,为作者建立成果首创时间提供了依据。2)容错性表现在优先数字化出版的论文允许存在一定的差错,但在最终印刷出版时要加以消除。3)可编性表现在最终纸质出版之前,还可有5%的编辑修改工作量。

2 高校期刊为什么要开展优先数字化出版

2.1 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网络信息将成为各行各业人们获取信息资源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与知识的主要构建内容之一,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特征的高校期刊,进行优先数字化出版是大势所趋,传统的印刷出版模式将逐步淡出,直至仅满足于档案、资料、情报、收藏等以收集原始性为目的的单位和个人的需要。

2.2 科技进步的要求

高校期刊所刊发的文章一般都源于高校的科研成果,无论高校科研成果学术水平本质上存在多大差异,其优先权和首创性都要求所刊发的期刊能够提供最短的见刊时间,以保证其论文产出的时效性,这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作为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前沿不可缺少的学术载体,在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繁荣国家科技文化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高校期刊,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创新知识的萌芽、传播、积累和引导应用的重任,而且在参与创新体系和国家经济建设方面,是不可阻挡的潮流[2]。高校期刊只有将即将出版的学术、科技论文优先数字化出版,才有可能确保研究者研究成果的首创性、竞争力、影响力和可利用价值不受影响。

2.3 办刊宗旨的需求

高校期刊有着深厚的生存基础和社会需求,虽几经挫折,但作为高校学术研究论坛的宗旨却始终未变。以提高学术质量、扩大学术交流、报道高校科学研究成果各高校期刊编辑的共识和工作的主题目标。如果高校期刊认识不到位,不主动跟进实行待刊发论文的优先数字化出版,仅满足于现状,逆水行舟的结果将严重违背办刊宗旨,直至停刊。

3 “中国知网(CNKI)”如何开展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

“中国知网(CNKI)”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据CNKI统计资料①,中国科技期刊的论文自收稿日期到刊出日期最长的为722天,刊均时滞小于或等于378天,如果加上提交给CNKI发布的时间期限,印刷加数字化出版最长时滞为757天,不同学科刊均最长时滞为413天,合1年零1.5个月,形成了严重的出版与数字化出版双滞后。而优先数字化出版,可以大幅提高出版时效:单篇或整期数字化出版,可将出版时滞减少到1个月以内。个别稿件甚至可以减少到1周内见刊。

“中国知网”于2010年建立优先数字化出版期刊试点500家。2011年上半年又发展了500家,共计达到1 000家,基本覆盖整个学术期刊出版领域。试点单位将在各大媒体上公布,以帮助提高期刊的声誉。

CNKI要求采取优先数字化出版的期刊,其撤稿率不能超过2%,论文在优先数字化出版时,要完成95%以上的编辑工作,应与今后出版的纸质印刷本差距不大。以避免数字化出版成果泥沙俱下、期刊间的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中国期刊声誉的恶性现象发生。

4 优先数字化出版是期刊发展的一次浪潮

与CNKI推出的学术不端系统一样,优先数字化出版将在学术期刊界掀起又一次浪潮,优质工程将脱颖而出,而“豆腐渣工程”将被淘汰出局。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刊发论文的质量是期刊的生命。文章的发表速度快慢,体现出期刊对优质稿件的吸引力,优质论文刊发的多少,展示出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所以,优先数字化出版为期刊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4.1 依赖纸质的出版模式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从本质上讲,优先数字化出版就是为了实现学术论文的即时数字化出版,加快论文面世的速度。作者选择刊物投稿时,除了考虑刊物本身的地位和影响力之外,还考虑刊物的出版速度。为了获得首创性的认可,作者大都倾向于出版速度快的刊物。所以,优先数字化出版系统将使仅以传统纸质出版模式运行的刊物逐渐丧失稿源,失去竞争力,最终被淘汰。

4.2 为起步晚、标准高的刊物跻身优秀刊物提供了竞争平台

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为创刊晚、起步迟、现行影响力较低的刊物提供了一次发生质的飞跃的重大机遇。在传统出版领域,优质稿源常常被一些核心期刊、影响力大的期刊垄断,起步晚的刊物很难抢占有利地位。在优先数字化出版浪潮中,所有的刊物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些起步晚的期刊只要措施得当,能够坚持快速优质处理稿件,保持优先数字化出版,使作者的科研成果得以及时面世、迅速传播,就能大幅度提高刊物的影响力,在强手林立的期刊界闯出一条生路,对于提升整个学校和学科的形象,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3 促进期刊编辑队伍的有序竞争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那些坐等来稿、按部就班、仅就版式与字词句编辑、发稿周期长达半年甚至更长的期刊将面临可刊发稿件大幅度萎缩的局面,最终逐渐丧失稿源,沦为这场竞争的失败者,面临着退出期刊市场的危险。

4.4 为新闻出版总署清理低劣刊物提供了条件

新闻出版总署曾经多次强调要建立健全报刊出版的正常准入退出机制,并逐步在一些省份进行了具体实施[3],但由于缺乏一套有效的报刊评价体系,收效甚微。可以预见,这场数字化出版浪潮,将为新闻出版总署清理期刊出版行业的低质劣质刊物提供条件。优先数字化出版浪潮对期刊来说,是一次挑战和机遇,只有积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的期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 优先数字化出版对编辑部、编委会的要求

5.1 编辑人员应具有敏锐的学术鉴赏力

除了剽窃和抄袭的论文,任何一篇科技论文都凝结了作者的心血,很多作者总是愿意采取一稿多投的方式处理自己的稿件,期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录用通知。当然,投稿中包含了大量的以提职称、获学位为目的的功利性很强的稿件。

一篇文章从进入编辑部开始,如何能够迅速辨别出文章是否属于原创性很强、一般、无价值,或属于跟踪研究、发展研究、应用研究,或属于老生常谈、鹦鹉学舌,或属于一稿多投、抄袭?这需要编辑人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敏锐的学术鉴赏力,能够迅速地加以判别并做出相应评价,特别是对于原创性很强的文章,它是支持刊物生存的重要食粮,不能被遗漏,能够迅速采用,优先数字化出版,以占领网络阵地。CNKI要求优先数字化出版的撤稿率不能超过2%,实质也是要求期刊编辑具有慧眼识珠的本领。编辑人员具有敏锐的学术鉴赏力可以成为优质文章初审通过即外审通过的绿色通道,以促进优先数字化出版。

5.2 编委会成员(外审专家)应形成快速反应作风

对于编辑部把握性不是很大,需要外审的论文,外审专家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迅速给予评审,指出长处、说明差错、修改不足、作出是否可以录用评价,为优先数字化出版提供前提条件。所以,期刊编委会成员应该是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并愿意为期刊的优先数字化出版做出努力和贡献。一些高校学术期刊主编,编委会成员大多是学校行政领导或某领域权威,平常行政工作繁忙,科研任务繁重,无暇致力于稿件评审,不利于期刊的优先数字化出版。

5.3 编辑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一篇文章,千人各面,尤其是很多高校实行研究生毕业前要发表一定层次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限制条件后,大量的“半成品”稿件涌向编辑部,给编辑人员造成了很大麻烦,一些文章不仅不按出版规范作文,甚至宣扬类似“永动机可以实现”的非科学思想,一些博士生的学术论文拟合的公式根本不考虑量纲分析就仓促投稿,出现许多图、文、表不一致的现象,有些文章结构不健全,有的文章离题千里。按CNKI要求,优先数字化出版的论文要优先完成至少95%的编辑工作,这无疑要求编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否则,带病文章优先数字化出版了,会给出版平台、期刊、编辑、作者等造成不良影响。

5.4 编辑部应建立严格的工作流程和严密的编校质量控制体系

对于一篇有一定价值可以发表的文章,编辑人员可能因为编辑时身体欠佳、视神经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熟视无睹、隔行隔山等原因,在文章编辑时留下一些错误,而达不到CNKI优先数字化出版的要求,如何保证优先数字化出版的文章达到95%以上的编辑工作已经完成,需要期刊编辑部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工作流程和严密的编校质量控制体系加以保证。

6 期刊应该如何面对优先数字化出版

6.1 缩短文章的初审、外审时间

一般期刊为期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初审、外审时间,明显跟不上新的优先出版模式要求。新的模式需要在收到作者稿件的第一时间内完成初审、及时发送外审,并将文章外审时间限定在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之内。否则,大量文章将被其他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而使本刊出现重复发表现象。只有缩短文章的初审、外审时间,对大多数文章能够达到初审阶段就完成外审的理想状态,这样,才能为“优先”出版节省时间。

6.2 提高编辑对稿件的科学性、常识性错误的识别能力

要达到优先数字化出版,编辑人员不仅需要有对文章语法、字、词、句等常识性错误的纠错能力,而且还要有对所编论文的结构、文图表的一致性、内容的科学性等存在的问题的识别能力。传统依赖于外审专家负责文章的科学性、排版人员负责版式结构的一般编辑,已经完全不适合优先数字化出版对编辑的要求。所以,高校期刊尤其是学报,应该实行科学编辑负责制。科学编辑负责期刊相关学科稿件的初审与外审工作,决定文章的取舍,缩短文章的时滞。因此,需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结构,能够在大量的来稿中迅速甄别稿件的优劣,并以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学术敏感性对来稿进行筛选、过滤、编辑,为有创新性的优质稿件优先出版打下坚实基础。

6.3 提高编辑对稿件的编辑加工能力

优先出版的文章要完成95%以上的编辑工作量,对编辑人员编校稿件的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三审三校”来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已不能满足优先数字化出版的要求。如果优先出版的单篇或整期稿件,最后被大面积改动或全盘颠覆,其后果不堪设想。

6.4 建立稿件编校质量控制体系

优先出版的论文由于传播更快,影响更大,在提高作者知名度、期刊影响力方面无疑具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学科前沿的原创性文章,特别适合优先数字化出版。但是,如何保证优先数字化出版的论文在今后正式印刷出版时改动不大,特别是避免犯低级错误,除了编辑人员要具备扎实的文字编辑功底,保证文章初次产品的正确率符合要求,还需要编辑部有一套稿件编校质量控制体系,以迎接优先数字化出版给期刊编辑带来的巨大挑战。优先数字化出版形式下的论文编辑将主要负责文章全部问题的消除,所以,应该建立的是科学编辑之间的相互校对,以达到真正的优先目标[4]。

优先数字化出版模式对期刊论文的编辑出版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时滞缩短了,而文章的编校质量却并未因此降低,这一模式对期刊编辑部及其工作人员的结构与组成、工作模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编辑人员将面临重大的挑战。

7 对策与措施

7.1 加强宣传,积极参加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

采取独立报告、工作简报、文字报道、口头汇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的宣传,让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普遍认识到优先数字化出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全方位支持期刊迎接挑战。

7.2 建议采取的初步措施

1)实行科学编辑负责制。科学编辑按照各自的专业来接收稿件,负责完成初审、外审工作,并对是否要优先出版的文章进行区分,对将要优先数字化出版的稿件进行优先加工处理。为了保证优先出版论文的质量,科学编辑应由具有宽广知识面结构和坚实理论基础的人员组成。

2)加强定稿会的频次。为了提高对稿件的处理速度,将每天或每2天召开1次小型定稿会,由科学编辑、编辑部主任、少数外审专家、学报中心(期刊中心)主任等集体就部分拟优先数字化出版的文章进行科学性讨论,确定将要优先数字化出版的稿件名单。再交由各位科学编辑加工编辑,完成95%的编辑工作。经主编审定后上传到中国知网,实现优先数字化出版。

3)提高科学编辑的待遇。期刊实行优先数字化出版后,科学编辑的责任与任务加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属于清水部门的学报编辑部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将成为维持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正常运转的基础。提高科学编辑的待遇、实行奖罚分明制度原则和细则的制定与实施,是确保期刊在优先数字化出版浪潮后仍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

8 结语

如果说“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推行是抄袭者与一稿多投者的末日来临的话,“优先数字化出版系统”的实施将是饱食终日、夜郎自大、碌碌无为期刊的巨大灾难。在这场竞争中,各期刊编辑部只有科学分析、全面应对,才能冲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释:

①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于CNKI 2010年9月27—30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第五期培训班资料”。

[1]刘家真.馆藏文献优先数字化的策略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3(5):114-1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0-08-14)[2010-10-07].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1385/201008/70305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全面启动报刊退出机制工作[EB/OL].(2007-04-09)[2010-10-08].http://www.gov.cn/gzdt/2010-04/09/content_1576881.html.

[4]刘全稳.高校学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86-90.

猜你喜欢

刊物优先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40年,教育优先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我最喜欢的刊物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