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其独创性价值
2012-08-15李争瑞
李争瑞
(四川省团校,四川 成都 610100)
□诗歌研究
食指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其独创性价值
李争瑞
(四川省团校,四川 成都 610100)
食指是特殊年代的特行独立者。他的诗歌不仅对过去时代具有一种颠覆性意义,更重要的是,还引领了一个新诗歌时代的来临。就食指本身诗歌而言,他独特的诗意美和境界美范式为中国诗歌也开拓了一条新路。灵魂和诗意是食指一直所追求的东西,食指找到了属于他和他那个年代所有人所期待的灵魂,他用诗歌表达了青春的追求、困惑、痛苦、失落以及不悔。食指及其诗歌对当下中国诗坛无论哪一方面都仍然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
食指;诗歌;生命意识;独创性
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独特诗人,食指在写作中找到了自己难以慰藉的灵魂。那份灵魂是属于他那个年代的人所特有的灵魂,那些朴实略带伤感的诗句都是他想说给所有人听的话,他通过营造一种独特的境界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就使得他的诗歌区别于他那个时代的所有诗人。在食指的引领下,一大批诗人掀起了中国诗歌的大潮,使得中国诗歌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食指诗歌的引领性和独创性仍然具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和研究的意义。
一 独特的生命意识
对于困境,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是无法避免的,关键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困境。拉罗什富科曾经说过: “有时候,只有疯子才能摆脱生活的困境。”我想郭路生就是一个 “疯子”,他用 “疯子”的思想和行动来证明了自己。1948年出生时还叫做郭路生的食指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然而他的坎坷人生让他显得和别人略不相同。1964年的他初中升高中考试失利,这也许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打击,我把它归结为食指生命中的第一次困境。年轻就是一种资本,当时的他虽然失利,但是面对生活的重担他显得还是信心十足,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家庭环境带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4岁就能熟背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出了一定的文学天赋,在学校学习期间写作一直都很优秀,并且积极参加了文学沙龙,以文会友,也就是说童年时代的食指就已经展露天赋,这为他以后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文革之前食指应该说是一个很有朝气很有理想的青年。这些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年轻的朋友,该静下心来/认真思量,仔细斟酌——《命运》 (1967年)
对于命运的认识,他也许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成熟,于是就通过 《命运》表达出来了。 《命运》无论从语言还是从感情方面来说,都显得气势壮丽。诗人宁愿自己死了,精神也不会沉默,他在告诫自己的同时也对别人提出了忠告,他想让和自己一样拥有青春年华的年轻人不要对眼前的一点点困难所吓倒,也不要被眼前的物质所诱惑,要静下心来思考。其实这也是食指自己思想的另一面真实写照,虽然经受了挫折,但是他从骨子里面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坚定信念。这首诗歌写于1967年,可以推算出当时的食指只有19岁,一个19岁的青少年能对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有这样深刻认识的人不多,可见他对于生活有着自己的见解,仔细揣摩才能感受到他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发自内心的。
现实中没有波浪,可怎么浴血搏击……它是怎样猛烈地跳跃呵,为了不失去自由的呼吸/……/一束耀眼的灿烂阳光,晃得鱼儿睁不开眼睛/暖化了冰层冻结的夜梦,慈爱地将沉睡的鱼儿唤醒: “我的孩子呵,可还认识我?”
和 《命运》相比,这首 《鱼儿三部曲》在思想方面没有那么安静和深沉了,作者的情绪开始变得高涨。诗歌通过寒冷的冬天冰下的鱼儿为了追求自由与光明,借 “鱼儿”表达出一种对于社会的冷静思考。思考后他发出了呼喊,而 “春天在哪儿”这句反问更有力地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春天的期待。这份期待到底包涵了多少东西在里面,有对于未来的思考,有对生活的无奈,但无论怎么样他还始终抱有信念,正是因为这种信心才让他的诗歌内涵深刻。深刻中也隐约体现出一种朦胧,而这种朦胧就是食指诗歌的独特境界,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哲学的感悟,让我们在简单的语言中领略人生所追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食指人生的第二次困境对于他的创作影响是最大的。第二次的困境使得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笔者赋予他一个特殊的时代,那就是属于食指的 “黄金时代”。这次困境让他的诗歌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文革的到来带给他心灵和身体的创伤,也带来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所有人的创伤。这种创伤不单单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还上升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当一个民族出于慌乱之中时,无论谁都不会有那种悠闲自然的心态了。当时的食指和现在的大学生一样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时候,但是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让他不得不提前接受下放到农村的劳动锻炼,离开难免就有离别 (朋友之间的离别,亲人之间的离别,自己和朋友亲人之间的离别)。 “离别”这个词在当时是被频繁提起的,在食指的诗歌里也没能避免。离别所带来的是感伤,但是食指似乎在开始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对未来充满着期待,他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在北京那高大的车站前,被泪水淹没了的地方,他用自己最真诚地话语让人们记住了这个伟大的时刻,食指写道: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如此大的场面,作者似乎还从未看到过,这时到底是几点我们不能确切的说,但食指说这是 “四点零八分”,这个精确时间似乎表明了一种事情将要突发,但是他还是很怀疑,于是发出了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感叹。是惊讶、是兴奋还是激动?此刻食指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说:“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他要离开北京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哪里,但是他还是用最后的力量,在嘈杂的车站发出了一声呼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他还想着要回来,他相信这是暂时的离别,他心里根本就不想离开北京,就像我们不能离开自己的母亲一样。那种眼含热泪的离别场面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但是我们没有将这种离别化为动力,而是沉浸在悲伤之中。1968年,食指的朋友郭沫若之子郭世英被迫害致死,邓朴方被迫害致残,好多朋友都离开了北京 “上山下乡”,食指也写了一些送别朋友的诗歌,如 《在你出发之前》、 《送北大荒的战友》和 《冬夜月台送别》等。
面对离别,有了伤感,但是在食指内心中真正留给我们的还有坚强,以及对未来的执着。那首《相信未来》在知青中相传,给了他们生活的动力,给了他们对于前途美好的希望,饱含着那一代人的迫切心情。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矛盾和迷惘的时候,是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尤其是心态的保持足以看出一个人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所特有的魅力,但是食指却给出了所有人不敢相信的话语:“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1]《相信未来》是在离别时极其复杂的内心冲突下的一种解脱,一种超脱现实的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于一代人的告慰。避开政治来看这些诗歌,一种精神的力量会激励每一个人,不论是热爱生活还是厌恶生活的人都会从中或多或少得到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我们的心啊/要永远向前憧憬/这样,才不会丧失生活的勇气。[2]
“食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或许已经理解到任何形式的话语暴力,都有违人性与文明,以恶抗恶的方式发展到极致,会成为新一轮的专制话语。因此,我说他更新了一代人的感情,是指这种纯洁,柔韧,自尊与高傲的人性立场。”[3]“这些纯净而响亮的诗句,写在众语喧哗的上空,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温热和不可移易的姿态,昭示着包括食指在内的一代人的心灵走向和精神维度,同时又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童话,寄托着一代人的梦想,也影响和改变着人的精神世界。”[4]这种既有迷茫又有期待中的希望的境界唤醒了我们,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和态度去看待它。
前两次的困境对他来说是思想上的煎熬与折磨,而第三次困境则是疾病对他肉体上的折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食指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的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常常出现严重的错位,研究食指诗歌的众多学者都把食指在70年代后写的诗称为 “精神病福利院系列”。在食指这些作品中,有对社会和现实的批判,有对福利院生活的认同,有他想放下一切做一个平凡的人的热切渴望,更有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与欲望的矛盾冲突。我可以用五味杂陈来形容他的诗歌思想内容和诗人饱含的真实情感。因为社会是复杂的,现实是让人不满的,一切的期待都是遥遥无期的,只有坚定信仰鼓舞自己,使得自己摆脱思想所受到的污染,让明眸看得更远更清晰。
我是这样舒适地躺在了/铺满金色阳光的田地里/这是一个难得的片刻/这是紧张劳动的间隙/身旁刚刚被锄掉的小草/这在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旷野上悄悄吹过的风儿/已经给人带来睡意。[5]
诗人觉得住进医院是一次让自己休息的机会,更是一个写作的好机会。食指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看着周围一切新鲜的东西,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十分美好啊。这超出了一般人的思维,生病住院在我们看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食指却将医院看成让自己思想飞奔的场所,给了自己创作机会的场所,多么难得。
受够了无情的戏弄之后/我不再把自己当成人看/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我还不是一条疯狗。[6]
没有了田野里鲜花的芳香,没有了在前面诗中的美好和惬意,诗人把自己看成了一条疯狗,但是又觉得自己连一条疯狗都不是,他不能让痛苦的人们安静的生活,对此他的灵魂深感不安,他想要自由,但不是靠牺牲不自由者的自由。食指真切地写出了现代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疯狗》被认为是食指 “精神病福利院系列”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优秀诗篇。食指的痛苦,就在于他想放下一切[7]——意识形态与现实生活,然而他什么也放不下,这就是食指一个人的两面,也就是他的矛盾的纠缠。
在食指三次困境中,他表现出了与常人不一般的思想,表现出了与我们常人不符的行为,在文革中他发出了愤怒的呐喊,在医院中他在矛盾中挣扎,思考着人生与现实。他的诗歌所选取的角度都是他所承受的,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虽然很普通,但是很 “独特”,他用平常的语言构筑了不平常的境界,给人们思考的空间。
二 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的诗性视野
“中国诗人习惯于把个体的瞬息生命寄托于无穷的自然,把人生的过程和宇宙自然的转化规律对应起来,从对客体的认知中获得认知主体的经验。”[8]客体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也有很多诗人选择了一些独特的客体达到艺术效果上的完美。李白的 《静夜思》,就凭借一轮弯弯的月亮让读者思乡情感涌上心头;杜甫一些诗中的战场边关的生活细节让我们想到古代边关军营将士的生活场景,更进一步能联想到个人对于国家的奉献之情。食指也没有摆脱诗人写作的传统习惯,他的诗歌中有一些独特的客体给读者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 “季节”“挣扎”“顺从”等一系列被当代研究食指诗歌的前辈们所推崇的东西。但是他从这些看似平常的“客体”中所表达出来的效果却和别人大相径庭。在我看来,食指不仅仅局限于诗人一般的思维和写作方式,在选取 “客体”的时候独树一帜。食指选取的 “客体”正是日常生活中被我们所忽略的事物,也是最能勾起我们回忆的事物。这些事物很小,不会被人能轻易想到,但是正是因为他把这些小小的事物当作了诗歌写作中的客体,于是把我们的视野扩大了,他诗歌整体视野扩大了。
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中,北京火车站高大的建筑一阵剧烈的颤动,如此广阔和宏大的一个场面,但是作者在后面心理的描写中,真正让人感受到了他所应用事物的独特。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在这样的场面中食指用母亲的针线比附自己此刻的心理感受,所以当这句话出现的时候,那种心痛的感觉是任何东西都难以阻挡的。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此刻不是他那美好的回忆,而是彷徨的象征,风筝在天空飞着,也许会撞到建筑物上掉线,也许拽着风筝的线绳会断,而此刻他就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风筝在天空飘荡,命运未卜。经历了火车站高大建筑的颤动,经历了母亲针线穿透心胸的伤感,此刻的他用风筝来道出自己的迷茫和徘徊,这也许是一代人的共同心理。食指突破了以往诗人选用这些写作客体所象征的意义,在食指的笔下我们似乎又能读懂一些什么。
落叶说:为了归根我才飘落/轻轻的不曾碰上损害些什么/而人们仍在我身上随意践踏/竟然使我受这样的凌辱和折磨/……/而我呢 “大地说:却日益贫困饥薄/看来你终究知道点什么是幸福/不然你的话语怎这么尖刻/落叶不再说什么/而我却明白了许多/——《归宿》
落叶和大地在对话是一个渺小的事物在向伟大的事物诉说自己。食指通过一小一大的对比,既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要敢于去诉说自己的勇气,在诗的最后作者说他明白了许多,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对话,那些深奥的意义 (生命意义,价值意义,生存意义……)全都被他所理解。在食指另一些简短的诗歌中,我们同样看到了这种震撼力和穿透力。
我在心里呼唤你的名字/脑际不断闪过你的身影/因为你代表着我的青年时代/那时会爱你爱得那样深情/……/面对未来人生严峻的提问/你的回答是那样得真诚[9]——《你》
那个时代的爱情多么纯洁,多么真诚,食指从内心发出了呼喊,他敢于表达爱,他爱得很执着,他觉得她代表着自己的青年时代。这首诗歌写于1991年,当时卧病在床,但是他没有放弃希望,在爱情的面前显得如此真诚,他也需要和平常人一样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在对爱情的追求的生活中,他没有忘记他的最爱:烟和酒。也许对一个诗人来说烟酒是再重要不过的了。从古至今,许多人诗人都好饮酒消愁,即兴作诗,比如李白,王勃等。食指的生活中也不能缺乏烟酒,那个时代,正是烟酒伴随着他让他度过痛苦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燃起的香烟中飘出过未来的幻梦/蓝色的云雾是挣扎过希望的黎明/而如今这缕烟却成了我心中的愁绪/汇成了低沉的含雨未落的云层——《烟》
在烟雾缭绕中食指也有他自己不为人知的愁,在前面提到的他的几次人生困境让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他觉得自己的想象未免有点单纯,在诗的最后作者发出了:“多想留住飘散的烟缕——那是你向我告别的身影。”诗人通过 “烟缕”这样一个飘渺的事物给人一种虚幻而又含蓄的情感体验。在生活中我们的视野可能会涉及这里,但是很少有人能把它这样形象化的表现在诗歌中,可见作者对于文学的造诣之高,发现新东西的触觉之敏锐。 “火红的酒浆彷佛是热血酿成,欢乐的酒杯是盛满疯狂的热情。如今,酒杯在我手中颤栗,波动中仍有你一丝美丽的眼睛。”酒浆和热血联系起来,热血正是疯狂的热情,在热情中有美丽的眼睛,诗人将几个事物联系到了一起,就好像一部简短的电影片段抒写着一个青年自己的故事,这个青年就是食指。
“清醒与疯狂、信仰与背叛、理想情怀与现实苦闷交织成他的诗歌纹路和生命纹路,这些纹路的浇筑者就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恰恰是这种清晰可辨的纹路才使他不仅成为一个诗人存在的标本,而且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10]食指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来描写,通过那些让人们几乎快要遗忘的客体事物,把人们的思绪带回了那个快要被遗忘的时代,让人们与他一起经历时间的考验,这是一件多么伟大而有意义的事情,这能让一个民族重新审视一个人或一个时代。这种小事物所构筑的大境界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而食指却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他弥补了我们思想上的空缺。
三 开创性的艺术形式
我们说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不仅要看内容,而且要看其形式是否完满地表现了内容。艺术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杰出的艺术家总是根据艺术内容发展变化的需要,批判地继承改造旧的艺术形式,创立与新的艺术内容相适应的新形式,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富于形式美的优秀艺术作品。从语言和结构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食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是独特的。
文革的诗歌几乎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是政治的附庸。但是 “食指的诗歌在当时自觉地叛离了文革文学标语口号模式,‘充满着对抗主流意识形态的激情’,使诗不再是政治的附庸,而是力争实现其独立性,并因此散发出艺术的光彩和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食指诗歌中包含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极具革命性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比 ‘白洋淀诗群’成员写作略早的食指,成为他们的启蒙者与领导者。”[11]所以杨健先生也说过: “文革中新诗运动的第一人是食指”。食指诗歌的语言朴实通俗易懂,不仅给人以力量,而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空间,无论谁读了它都会受到很大的启发。他的诗几乎全部是四行一节,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来》中,对于语法规范以及阅读规范极为顺从,这也应证了王昭先生在 《压抑中的生命觉醒与喷发》一文中说过: “形式的奇绝并不是衡估诗歌价值的主要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关键是诗人在熟稔的体式中是否独特的表达了个人的情感经验,这种表达是否完整和完美。”食指诗中出现了大量的连接词, 如 “这时” “突然” “终于” “因为”“但是”等,使整体合乎逻辑,没有用太多的装饰和夸张,他只是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共同的朴实思想而已。所以我们可以说他传统的语言内部显现出来的却是坚定。对于他的诗歌语言,食指自己也说过:“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在这残酷的年代,我曾歌颂过自由。人们说我多大胆,不是我大胆,在这严酷的年代,普普通通的诚实变被称为大胆’,语言漂亮极了。”在 《我们这一代》中,他的朴实,通俗易懂的语言显现的更清晰,“从农村把我们锻炼成钢铁的劳动/到前线,使用我们这批钢材的战争”,读了这句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好像诗人是在叙事,他想把自己的经历所讲述给所有的人听,正是这样他就用了所有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食指能理解所有的读者,他的诗在当时流传的之所以很广,除了很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都能读懂,这就和朦胧有所区别。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尖利的汽笛长鸣
时间地点,送别的场景都融合在了一起,多么大的场面,每位读者读了这句后都会内心发出感慨,他们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就要告别自己亲人朋友,不论是谁都有那种忧伤的感觉,假如作者没有用准确的语言写出,这种感染的力度就必然下降。
同时,食指的诗歌又是传统诗性在特定时期的高峰。他的诗歌讲究韵律,可以归纳为韵律诗。正如史保嘉先生所说的 “食指的诗如同闻一多的 《死水》”[12]。独特意象的选择再加上音乐性的节奏也使得食指的诗歌拥有了独特的境界美。读食指的诗歌可以说是在读一本哲理书籍,他众多意象的完美应用使得诗歌整体的境界就比直接的表达所更有说服力。“落叶”“爱神”“月儿”等都可以看做是食指所选择的意象,在 《难道爱神是……》(1968)中他写道:
难道爱神是纤细的手/只醉心于拨乱心弦的琴/而忘却了在颤抖中/还有两颗痛苦的心
难道爱神是无踪无影的风/只顾追逐天堂上轻浮的云/而忘却在地狱里/还有两颗沉重的心
难道爱神是心舟的浆/无意间挤碎了月儿在湖心的印/而忘却了在波动中/还有两颗破碎的心……
这首诗写的是食指的爱情心理,诗中作者几乎是用意象来营造这个境界,使诗歌显得无尽的忧郁和惆怅。这种带着浓厚伤感的语言,再加上意象的衬托,节奏舒缓,就像一曲忧伤的恋歌。研究食指的专家周丹曾写道:“诗人舍弃了冰冷的政治口号,一个个鲜活的意象片段表达着诗人绝望中的纯真信念,将理性化的内涵浓缩在寓于意蕴的形象中,使其传达诗意时更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恒久的回味。对于食指诗歌的节奏,我们不能用一种节奏来定论,因为他的诗歌几乎是节奏不一致,有舒缓也有明快,就像贝多芬的钢琴曲一样节奏变化明显,在一首诗与另一首诗中节奏显得不完全一致,甚至于在同一首诗中节奏的变化都略显不同。”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首诗中,作者一开始情绪比较平稳,他只看到了将要离别的场景,只是感觉到了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一阵剧烈的颤动,到第四节的时候,作者突然写道:“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明白了这次离别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此刻他的情绪波动很大,他连用了两个直到这时,加强了语气,表达出对于这件事情的震惊,使得他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随后他对着北京大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情绪的高昂,节奏的加快,食指在走的时候十分的不舍,于是这种大声的呼喊也许是表达自己内心压抑和伤感的一个方法,紧张与泪水同时给了整个诗歌一个高潮的结局,给读者很完美的体验。
食指的诗歌弥补了特定时代在艺术方面的空白,成为主流形态的一种对应,实现了艺术的多元化,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让他的诗歌所体现的境界与其他的诗歌有明显的区别。有学者指出: “就诗歌的本体而言,食指的作品是传统的,无论是语言、音韵及形式都是严谨的,”[13]然而他的诗歌艺术形式又很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让他诗歌的时代意义与精神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新时期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习惯用 ‘一片荒漠’来描述文革时期的文学创作,而现在的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绿洲,食指就站在绿洲的中间。”这是对食指最公正的评价。在那个面对现实的苦闷与忧愁,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的困惑与彷徨,面对生命本体的悲观的一片泛滥的特殊的时代,食指用他的诗歌自觉地担负起时代的代言人,苦难的承担者,青年的号令者,显得热烈而悲壮,永远地一往无前。他用行动和语言证明了自己是时代产物下一个独行者和思想者。从他的诗歌表达的追求,困惑,痛苦,失落以及不悔中,我们读懂了那个苦涩的年代。食指的诗为一代人立言,那是他们青春的写照。
[1][5]食 指.食指的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6]陈思和.被放逐的诗神[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14.
[3]陈 超.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上)[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4]张文刚.“季节”的行走和诗意——简论食指诗歌的主题类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6).
[7]杨 子.食指:将痛苦变成诗篇[N].南方周末,2001-05-24.
[8]王向晖.时间之思与生命之思——谈李瑛的近期诗歌[J].诗歌探索,2002,(3-4).
[9]食指诗歌选[EB/OL].新华网读书频道,2010-4-1.
[10]李润霞.一个诗人与一个时代——论食指在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J].芙蓉,2003,(2):151.
[11]李宪瑜.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白洋淀”诗群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0.
[12]杨 健.中国知青文学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198.
[13]廖亦武.沉沦的圣殿[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122.
[14]彭 超.吴芳吉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I207.25
A
1674-3652(2012)05-0067-06
2012-03-16
李争瑞,男,重庆人,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小 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