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监督体制改革相关问题浅探
2012-08-15周金毅
■周金毅
财政监督体制改革相关问题浅探
■周金毅
财政监督是为了充分保障与财政相关的活动正常运行,国家财政机关对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等组织部门的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稽核和反映。财政监督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总体效果得到了提升,监督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目前,国家正着力推进公共财政的发展和完善,但真正规范的财政监督体制尚未随经济的发展而建立健全。现有的财政监督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适应我国财政改革的发展和深化,在新形势下,应对财政监督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完善,使财政监督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不断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我国财政监督体制的改革基础
(一)财政监督的基本概念
财政监督具有财政分配的运行监督权,依照财政经济相关活动职能的有关要求,根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有关财政资金的流动进行监督检查。财政监督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的合理运转,发挥财政监督的基本功能即对财政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二是财政监督可以促使政府财政配置效益的提高,以实现为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目的。从国家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角度来看,财政监督是政府有关财政机关和部门机构,对与财政有关的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合理性建议,进而起到规范财政管理的目的。
(二)财政监督的主客体
我国财政监督的主体部分是国家及地方的财政部门及其相关机构,从财政部门横向来看,业务管理机构主要有会计管理机构、预算管理机构和国库管理机构等,还包括财政部门专职监督机构;从财政系统纵向来看,财政监督由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相关机构组成。财政监督的客体主要是指财政运行过程中的收入和支出等执行情况。因此,财政监督是国民经济收入循环的重要环节,涵盖范围广,关系人员众多,涉及多方面经济利益等的协调。
(三)财政监督的主要特征
财政监督的主要特征由其基本属性确定,主要体现在权威性、行政性和监督性三方面。首先,财政监督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监督执法的性质上。因为财政监督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的,财政监督部门按照规定对财政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管理,查找出违纪违法问题,并依法对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制裁。其次,财政监督的行政性主要体现在监督行为由政府部门进行授权批准。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部门,财政监督也就被包括在行政执法的体制范畴,对财政监督管理也就在行政行为的范围内。总的来说,财政监督同时具有规范性和程序性的特征,行使财政的监督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再次,财政的公共本质和公共程度决定了财政监督的公共性。我国在加强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就是实现财政预算、收支和管理的公共性。预算的公共性一方面就表现在对公共产品进行预算时要接受有关人员的监督,执行听证制度,同时公共性税收也应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使之符合收益的原则。
二、财政监督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财政监督体制改革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经济活动越活跃,财政监督就越显示出其作用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财政监督体制改革促进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因为宏观经济调控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关键方面,国家依据财政监督结果,进行分析整体,及时对国民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反应,从而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管理效果和效率的提升。 其次,财政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有效提高两个比重上。两个比重是指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地方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两个比重是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体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但它受经济结构和政策变化方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财政监督体制的改革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财政的规范化运行,尤其是税收问题上。它既可以通过避免财政收入损失直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效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又可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监督,增强财政机构部门的内部管理效果,加强财政使用的效益性。
再次,财政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上。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属于法治社会的经济,应有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注意不断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善工作,从而对经济的顺利发展起到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财政监督作为经济监督和执法的重要环节,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扮演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和维护者的角色。财政制度执行的监督一旦缺失,就会导致社会经济活动混乱局面的出现,从而失去了对社会经济秩序的控制能力。财政监督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国家法制紧密相连,相互作用,所以,财政监督改革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财政监督体制的改革重要性最终体现在振兴国家经济。财政的分配、调节和监督等基本职能的共同作用才能使得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都能正常运行。财政对国家经济实现分配和调控,财政职能要求为财政监督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财政监督又对国家财政进行保驾护航。
(二)财政监督体制改革可以促进财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
首先,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门作为财政管理主体,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财政预算方案,执行财政收支计划和进行财政监督。管理本身包括监督和控制,财政管理的本质决定了财政监督在财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财政监督的实施主体和财政管理的主体相一致,二者的实施对象和作用范围也相同。财政监督对财政资金的运行全过程实施监督控制,及时发现并改正问题,使财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次,财政监督体制的改革将推动财政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深入,财政的收支规模迅速增大,从而对财政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财政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坚持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需要应用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相关信息技术,将工作规范和评价逐步完善,从而实行精细科学的财政管理。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就要讲究工作的实事求是,依照有关规定,对财政管理运用科学化管理手段,有效控制财政管理的发展动向。财政监督在财政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对财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理性建议,并将有效信息反馈到有关管理机构部门,不断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革完善,促进财政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三)财政监督体制改革可以优化市场经济秩序
有序、安全的经济秩序可以保证市场运行和竞争的正常进行,因此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混乱的经济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滋生腐败,财政监督就很好地发挥了对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优化的作用。
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作为平等竞争、等价交换的经济,良好的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可以创造平等的法律环境,所有企业都应该以平等的法律关系在市场经济下进行竞争。另一方面,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可有效抑制经济环境中不可控因素的发生,缓解产生的矛盾,保证对不良因素的有效制约。
财政监督在经济监督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实行的经济监督体制覆盖面广,涉及层次很多,属于人大之下的政府监督,是对人大监督进行的必要补充。我国市场经济活动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和矛盾,严重制约了财政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抑制了国家宏观政策发挥功能,阻碍了国民经济质量的提高。通过财政监督体制改革可以对市场经济秩序起到规范作用。
三、结语
财政监督体制的改革对我国财政管理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我国的财政监督技术和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建设为监督体制的有效改革已经打下较好的基础。规划好并切实推进财政监督体制改革将为财政体制的改革等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