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及对策
2012-08-15康小兵
康小兵
(吕梁学院思政部,山西离石033000)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及对策
康小兵
(吕梁学院思政部,山西离石033000)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多元文化;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策
信仰是对某一观念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视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准则。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崇高的信仰,它在对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信仰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多年来,我国高校一直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正确客观地看待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热点问题。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有信心,对党和政府充分信任,在个人、国家、集体利益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分得清的。
另一方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仰多元化已成为客观现实。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有弱化的趋势。来自山西省部分本科院校的问卷调查表明,有高达43.7%的学生选择了无信仰或信奉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对于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39.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自身的价值观没有影响或基本没有影响[1]。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有部分同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看成是一门必修课,认为能考试及格拿到学分就完成任务了。因此,在校园中也有诚信缺失、考试作弊的现象发生。
二、多元文化背景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冲击
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形势下,多元文化背景对我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内不仅有主导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还有西方文化、大众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涌入我国,进入高校,资产阶级腐朽的价值观念深刻地冲击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被移植到人与人的关系中,校园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出现了动摇,个人信仰危机体现在对金钱、权利、名誉的过度追求以及对奢侈、享乐的追求上。
其次,大众文化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也给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消极的影响。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通俗性、娱乐性,它通过网络、影视、广告、歌曲等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在看韩剧、好莱坞大片时,其中包括的多元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他们。
此外,封建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影响。据调查,在校大学生中信教学生比例在上升,如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这会严重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2]。大学生活泼好动,接受新思想快。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是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的,因此,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一)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在过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共产主义信念,有马克思主义信仰”。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局限于单纯的说教讲解,而缺乏有效的实践活动。同时,由于文化多元化,信仰多元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做适当的改革。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重现,让学生们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然后,就相关的问题分组讨论以加深认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们从内心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另外,要加大课外实践活动的课时,定期组织学生们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园,让学生们深刻认识革命斗争的艰辛,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信念。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们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具有包容多样的本质,包含了中外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党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因此可以推进校园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良好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校教育还应注重价值观、理想信念的教育培养,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另外,还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校园文化网络建设,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三)高校社团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
由于社团大多是由学生自发组成的,因此,社团活动的指导思想也表明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信仰。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开拓了视野,认识和了解了自身所处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有利的。但是,部分高校对社团活动重视不够,使高校社团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由于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使得高校社团活动带有强烈的功利化色彩,热衷于拉赞助、给企业做宣传等。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多参与活动,保证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思想方向,在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中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四)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受辅导员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对辅导员感情最深,辅导员的言行举止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保证。高校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总数迅速增长,导致辅导员数量不足,加之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兼职的,这就难免会降低工作效率,照顾不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要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的辅导员队伍,使之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五)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与需求出发,把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展方向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物质条件优越,他们亲身感受了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多元文化背景下,他们的理想信念在淡化,价值观念更加理性务实了。因此,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以人为本,了解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使他们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必定会实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才能积极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总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坚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大局。
[1]王占宇,王志中,梁飞.对在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0):78-81.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
The Education Problemsand Countermeasuresof College Students'Faith in Marxism in a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Kang Xiao-b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Lvliang Universtiy,Lishi Shanxi 033000)
Education of students faith in Marxism has always been the core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 a multicultural context,students Marxism faith has been weakened,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rxist belief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istmodernization.also can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world outlook,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multi-culture;faith in Marxism;countermeasures
book=29,ebook=29
G41
A
1673-2014(2012)03-0085-03
(责任编辑 单麦琴)
2012—03—13
康小兵(1980—),男,山西兴县人,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